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2:16
文档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综合测试卷——《朝花夕拾》说明:1.本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测试共包括三大题型33小题: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和阅读分析题3.后面附有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鲁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倚饼、花生米、辣椒、看书,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曾在书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别。2.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
推荐度:
导读中考名著阅读综合测试卷——《朝花夕拾》说明:1.本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测试共包括三大题型33小题: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和阅读分析题3.后面附有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鲁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倚饼、花生米、辣椒、看书,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曾在书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别。2.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
中考名著阅读综合测试卷——《朝花夕拾》

说明:

1.本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测试共包括三大题型33小题: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和阅读分析题

3.后面附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鲁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倚饼、花生米、辣椒、看书,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曾在书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别。

2.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__________的态度。

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还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_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4.《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__________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5.《藤野先生》中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_的重要经历。

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__》中有提及。

7.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作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8.《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__》《__________》。

9.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狗·猫·鼠》中,“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者的象征,“狗”是指像鲁迅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人。

11.“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已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一文。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看书,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__________的不合理。

12.《从百草园到二味书屋》中主要写了作著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生活两部分。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制度。

13.《父亲的病》中重点回忆了“我”与几位“名医”打交道的过程,蕴含着有力的讽刺,在文章中作者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病人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所谓_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4.选出对《朝花夕拾》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B.《朝花夕拾》叙写了鲁迅从少年时代到留学日本前后的许多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他在《二十四孝图》中歌颂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D.《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15.选出对《朝花夕拾》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其中的《五猖会》一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B.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C.《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经历。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16.选出对《朝花夕拾》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和《光常》都出自鲁迅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后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乡间迎神赛会时无常的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又渴望幸福的劳动妇女,她心地善良,为人质朴,热心为孩子解决疑难。

C.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了众多的小人物,他对这些小人物分外宽厚,笔锋也不像小说那样犀利,如长妈妈做了一点好事,他就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赞美。

D.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17.下列长述与原常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中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8.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纳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中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作者对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的描述。

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

三、综合题(30分)

19.下面是《朝花夕拾》中人物的描写,请写出对应人物。(6分)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 )

(2)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 ( )

(3)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他不但活泼而该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慨。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 )

(4)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 )

(5)她生得黄胖而矮。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 )

(6)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指的是谁?( )

20.名著导读。(6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1)上面这段话选自《朝花夕拾》的《五猖会》,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6分)

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刀,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的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

鲁迅作品人物人物描写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凉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1)

___________

《故乡》(2)_________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勇敢无畏
《社戏》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3)_______

(4)___________

“我”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我”很爱父亲
22.名著阅读。(6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将吃一点福橘。”

上面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文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一事,她被儿时的鲁迅称赞“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甚至“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23.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周树人。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四、阅读分析题(30分)

(一)(10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24.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3分)

25.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过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28.我得《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你赞同“卧冰求鲤”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作者虚假自己信效“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31.本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作者是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文中详细地描述医生开的药方的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作者的思想产生过重大转折,请概述,并结合《朝花夕拾》中其他相关情节分析作者思想产生转变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综合测试卷答案

一、1.天演论:强烈欲望;新学堂与旧学堂        2.范爱农;否定

3.鉴略;迎神赛会        4.范爱农        5.弃医从文        6.琐记

7.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8.无常;五猖会

9.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0.暴虐残忍;激进爱国

11.五猖会:封建教育制度        12.百草园;三味书屋:封建教育    13.医道;孝道

二、14.C   15.B    16.D   17.C   18.B

三、19.(1)范爱农:(2)衍太太;(3)无常;(4)藤野先生;(5)阿长(长妈妈):(6)阿长(长妈妈)

20.(1)鉴略;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2)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

21.(1)对“我”关爱,为“我”操心;(2)少年闰土;(3)热情好客、纯朴善良;(4)《父亲的病》

22.朝花夕拾  长妈妈   她帮作者买来了《山海经》

23.(1)朝花夕拾:(2)范爱农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涤倒

四、(一)

24.朝花夕拾;狗·猫·鼠;鲁迅

25.目的是让“正人君子”与“虫蛆、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下。

26.作者是对“正人君子”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27.少说空话多做事,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二)28.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②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9.不赞同。“卧冰求鲤”是一种不智的孝道,一个人连命都没了,谈何孝?这种孝是虚伪与残酷,不顾儿童性命,不值得学习。

30.形象地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出中国儿童的可怜之处。斥责道德家们故意捏造那种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标,以凸显自己的价值。

(三)31.父亲的病;鲁迅

32.通过描述医生开的药方,十分生动地体现了那些庸医的。庸医为了钱给人看病就开故弄玄虚的药方,看似灵丹妙药,实际上对病却一点疗效都没有,批判了几位“名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3.开始时作者决心学医,通过学医救国,后来弃医从文。去日本学医期间,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风波”等,让他意识到学医只能从肉体上救治国民,无法让他们从精神上觉醒,国家是无法真正强大起来的。于是弃医从文了。

文档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综合测试卷——《朝花夕拾》说明:1.本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测试共包括三大题型33小题: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和阅读分析题3.后面附有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鲁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倚饼、花生米、辣椒、看书,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曾在书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别。2.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