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备人 | 胡小军 | 学校 | 郝家堡 | 教学内容 | 三顾茅庐 | |||
| 使用人 | 学校 | 使用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情感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识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
| 教 学 重难点 |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 |||||||
| 课 前 准 备 | 《三国演义》系列邮票(如“三顾茅庐”、“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草船借箭” 等)、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光盘、DVD等。 | |||||||
| 教 学 流 程 | 活动 时间 | 个性批注 | ||||||
| 六、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优质资源光盘中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你能说说刘备与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吗? 2、生交流。 师:刘备带着两个弟弟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诸葛亮的面。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成功了。 三、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 1、这一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红笔板书:诚) 2、师:从哪儿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3、交流: ①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A、课件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B、生自己练一练张飞的话,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想想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C、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其体会 张飞当时的:不耐烦及他的率直)分角色读,评读。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 时的语气和神态。 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 刘备怎么说? 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D、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一个乡野书生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有诚意呀! E、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②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A、生默读3节并画出能反映他诚心诚意的句子。B、交流:(注意句式:我通过﹍﹍ 感受到 ﹍﹍ 。)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些什么?半里多路(250米左右相当于我们实小操场的一圈)、下马步行说明什么?指读,齐读。(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结合插图) 1)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课件出示:指导识写“恭”小 心)。 2)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谁来做刘备恭恭敬敬这个动作? 指生上台表演。 (台阶下:等级制度森严,一般只有大臣见皇上的时候站在台阶下)齐读。 3)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4)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外休息 。 为何让两人在门外等?会吩咐些什么? 同桌交流。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一个时辰=2小时,半晌=2时辰)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师:你体会到些什么?(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体会到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板书:求贤若渴。比较刘备与诸葛亮的年龄、地位。(课件出示:表格式内容。)相机理解并板书“礼贤下士”。 ▲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生自读课文4小节并思考。 指名交流,透过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从而明白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课件出示“群雄纷争图”。(师指图可补充: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亮要刘备 先拿下荆州为家,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隆中决策”。) 师:从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位盖世奇才,文中有三个比喻句也能看出来,请找一找。 四、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 1、生自读并画出来再交流。 出示:(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号卧龙先生)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雄才大略)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如虎添翼) 师引导体会比喻的前后关系与好处。 2、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明白此处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与写法。 3、第五自然段 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生:学生交流。(或出示自己收集的《三国演义》系列邮票或图片。)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课 件展示画片) 4、小结全文,课外延伸, 师: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三国的故事,它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尊重人才”) 生:待人诚恳,谦虚 ;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 师: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 五、作业(2、3任选一项)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读读《三国演义》,将精彩段落摘记下来。 3、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下周二在班会上进行表演。 | ||||||||
| 板 书 设 计 | 三顾茅庐 快步走进 阶下等侯 礼贤下士 下马步行 诚 求贤若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