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泰年
一:试卷分析
1、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的命题依据贴近生活,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平均难度较为为简单,入口设计容易,容易完成。
2、试卷命题具体分析
| 题号 | 题型及分值 | 具体知识点 | 命题意图 | 难易程度 |
| 1 | 选择题(每题4分) | 曲线运动的概念 | 考察基础知识的理解 | 简单 |
| 2 | 曲线运动的受力情况 | 考察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 | 中等 | |
| 3 | 矢量三角形 | 考察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 简单 | |
| 4 |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概念 | 基本规律的掌握及应用能力,还有数学计算能力 | 中等 | |
| 5 | 平抛运动的应用 | 基本规律方法的掌握以及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 较难 | |
| 6 | 试验 | 基本试验操作要点 | 简单 | |
| 7 | 圆周运动的概念 | 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 简单 | |
| 8 |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 考察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 简单 | |
| 9 | 圆周运动基本关系式 | 考察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 简单 | |
| 10 |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应用 | 考察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 简单 | |
| 11 | 实验题 |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 基本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处理 | 中等 |
| 12 | 填空 | 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 | 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 中等 |
| 13 | 计算题分) | 平抛运动 | 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 中等 |
| 14 | 计算题 | 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圆周运动性质、规律的应用。 | 中等 |
| 15 | 计算题 | 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结合 | 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 困难 |
| 分数段 | 人数 | 选择题平均得分 | 填空计算题得分 |
| 60分以上 | 5 | 34 | 26 |
| 50—60 | 5 | 30 | 21 |
| 30—49 | 31 | 24 | 15 |
| 30分一下 | 18 | 16 | 12 |
1、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得分较高。
2、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重点在于基础概念理解不清,导致在后面的计算题中无从下手。
3、学生的书写习惯等小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一个新的问题。
4、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薄弱也是成绩较低的主要原因。
三、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研究考纲课本,扎扎实实打牢基础
物理概念规律是能力考查的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无法体现出能力的提高。因此从概念认识到规律理解,从准确理解到灵活运用,循序渐近,各点击破。要特别注重:
(l)知识生成过程的研究; (2)基本公式和概念的透彻理解;(3)物理知识与生活科技结合点的课本例习题、阅读材料等背景材料的研究挖掘;(5)常规题型的变换及跟进训练。
2、在平时训练中要教育学生注重过程状态研究,突出审题能力提高
要取得好的物理成绩,重在审题能力的培养。建议要在审题审什么、注意哪些变化、审解有没有归纳总结上下工夫,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做的是:
(1)突出以试题为载体,开门见题;(2)少铺垫、不暗示,多把思考留给学生;(3)精讲重点难点,精评联系变化,精练发散提升,精提方法技巧。
3、重视数理模型构建,强化数学能力培养
4、教育学生自我反思,突出解题规范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