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诗词八首》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5:28
文档

《诗词八首》教案

滕州市南沙河中学“学教2:1”教学导学案课题年级学科编号授课日期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级部主任审核业务校长审核班级学生姓名诗词八首七语文9朱绍伟朱绍伟刘恒茂俞廷喜教学目标:1、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情感。2、通过不同角度比较诗歌的异同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每首诗词的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难点:八首诗歌的异同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江南春绝句》等三首诗词。一、导入: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方的春天与南
推荐度:
导读滕州市南沙河中学“学教2:1”教学导学案课题年级学科编号授课日期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级部主任审核业务校长审核班级学生姓名诗词八首七语文9朱绍伟朱绍伟刘恒茂俞廷喜教学目标:1、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情感。2、通过不同角度比较诗歌的异同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每首诗词的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难点:八首诗歌的异同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江南春绝句》等三首诗词。一、导入: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方的春天与南
滕州市南沙河中学“学教2 : 1”教学导学案

课题年级学科编号授课

日期

主备人备课组

长审核

级部主

任审核

业务校

长审核

班级学生

姓名

诗词八首语文9朱绍伟朱绍伟刘恒茂俞廷喜
教学目标:

1、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情感。

2、通过不同角度比较诗歌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每首诗词的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

难点:八首诗歌的异同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江南春绝句》等三首诗词。

一、导入:

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方的春天与南国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鹧鸪天  代人赋》。

二、温故学:检查预习:背诵这三首诗词。(按每组相同的号抽查)

三、知新学:

当春天缓缓来到人间时,她的气息弥漫大地。不同的诗人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展现别样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诗歌的学习,品味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春天的美。

下面各小组根据任务的分配进行小组讨论,准备展示:

要求:1、2、3组着重诗词的表达的感情与诗词的分析;

4、5、6组着重诗词的朗诵、作者的介绍与诗词句的理解

各小组展示

诗词的分析预设问题

《江南春绝句》。

(一)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儿看出。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

(二)根据诗人的描绘你能在脑海中勾画出图景么?请用语言描绘出来。

    (引导学生不忽视“绿映红”中的“绿”和“红”分别指什么。)

(三)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绘春天?

     明确: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了春天。

(四)“千里”说明了什么?

明确:“千里”不是确数,而是说明“到处”的意思。

(五)第三四句是否仅仅在描绘景色?

明确: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意思是过去的四百八十寺,而今还剩下多少了呢?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从以下方面进行提示:(1)绝句中一种常见的手法是卒章显志。(2)诗人是唐末人,为何写南朝?)

教师过渡语:

      与另外几首诗歌进行对比阅读。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另一位大文学家韩愈又是怎样表现春景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诗中哪个词语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明确:绝胜。

(二)诗人为什么如此自信地说呢?让作者觉得美不胜收的景色是什么?

     明确:春雨和春草。

(三)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写别人不曾写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你能说出它的好处吗?

    明确:韩愈这句诗的价值在于两个发现:(1)早春草色特征的发现。(2)诗人对自己感觉的发现。二者均以特别精细见长。

     在古典诗歌中,似乎有一种共识:春草的美在它的绿色上,除此以外,好象就没有什么可以感受的,可以做文章的了。但是韩愈却发现了春草的另一种美,那就在要绿不绿之间。先是为发现了草色而动心;因为动心,就走近;却发现绿草的颜色不见了。这本该是一种失望,但是不,相反的感觉产生了:那竟是一种欣喜。

教师过渡语:

韩愈认为春草是美的,将初春的草写得如此传神,那么在辛弃疾的心目中春天美在何处呢?

《鹧鸪天  代人赋》

(一)这首词哪一句突出表现作者情感?

      明确:春在溪头荠菜花。

(二)这首词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描绘了朴素的田园之美

(三)这首词在选择景物上有什么特点?

      选择的景物——荠菜花颇新颖。历来春天的美好都是和鲜艳的花联系在一起的。这已成为潜在的陈规。但辛弃疾却以他的创造显示,春天的美好,还可以从最朴素、最不起眼的荠菜花开拓新的想象天地。

教师归纳小结: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作者的心中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让作者们写出内容迥异却各有特色的诗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平时也应多观察、多思考,在写作中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细致的描写。

课外作业:预习《春夜喜雨》、《游园不值》、《玉楼春》准备下堂课的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春夜喜雨》、《游园不值》、《玉楼春》。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随诗人一同领略了春天的旖旎风光,那么,在春的斑斓世界中,诗人会有怎样的活动呢?诗人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

二、检查背诵

三、小组讨论,准备展示

四、各小组展示

教师过渡语:

《春夜喜雨》春天如此美好,春夜也是迷人的。不信,请看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的分析预设问题

(一)找出体现诗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喜”。 提问:“喜”是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自由回答)欢喜、喜欢。

(二)诗人为何喜欢春雨?

    (学情预测:鼓励学生自由回答,说的不全面也没关系,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三)诗人的心中这是怎样的一场春雨?诗人用哪个字概括?

    明确:“好”这个字概括了诗人心中雨的形象。

(四)为什么这是一场好雨呢?请从诗句中找到依据。

    明确:首联“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写春雨来得正是时候,突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

(五)从这一句诗歌你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明确:表达了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情。

(六)诗人盼望已久的春雨终于来临了,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呢?诗人从哪些角度进行描绘?

    明确:颔联从听觉,颈联从视觉描写了春雨。这是一场细雨小雨。小到没有声音。

(七)为什么这么一场在夜间下的小雨竟能触动诗人的敏感,引发他的诗情呢?

    明确:因为诗人有一颗敏感的心。因为诗人喜爱春雨。在这里,教师可适当延伸,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重观察与体会,惟有如此,哪怕再小的事物也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教师过渡语:

生活中许多的美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发现的,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处处有惊喜。请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一)解题: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阅读注解1)

(二)思考:《春夜喜雨》中诗人用一个“喜”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那么,本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怀呢?

   (学生基本能脱口而出“怜”,教师可继续追问:“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怜?)

明确:“怜”是怜惜的意思。怜惜的是“苍苔”还有园子内人迹罕至的宁静。(第二方面学生不容易想到,教师应适当启发:园内有“苍苔”,说明什么?学生即能领悟。)

(三)“言为心声”诗歌往往流露诗人的情感,体现诗人的性格。从一二句中你能看出诗人是怎样一种人吗?

   (学情预测:“敏感”学生不难回答,“耐心”则需要教师点拨。扣住“久不开”和“小扣”进行分析。“久不开”说明时间长,而诗人依旧“小扣”——轻轻地敲打。)

(四)柴门久扣不开真是令人扫兴,但随即却有一个意外的惊喜,这个神来之笔,成了千古名句。这句诗好在哪儿?

   (小组讨论:这句诗好在哪儿?)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略加概括。)

要点:(1)表现了诗人心理上的一个突然的转折,久扣的沉闷,为一个惊喜的发现所代替,春天来了,这么美,这么突然。因着突然而更显得美丽。         (2)发现的是“一支红杏”而非一树红杏,报春的使者与我不期而遇。(3)这突如其来的刹那惊喜,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变化的发现,更是自我心灵的发现。

(五)吴融写过“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陆游也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为什么本诗中的这句更胜一筹?

  要点:它采用了特写的方法来写,前后景色因果关系紧密,构成鲜明完整的统一情景,其次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红杏探出墙外所饱含的春意,突出了作者突然见到红杏后的惊喜。同时,这两句诗也蕴涵动人的理趣,让人联想到在外界重压下,抑制不住的生气或活力。

教师过渡语:

     《春夜喜雨》、《游园不值》两首诗主要是通过描写春景以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景中寓情”;接下来要学习的《玉楼春》这首词有所不同,它也写春景之美,但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由春景引发的情感,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

《玉楼春》

(一)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描写了城市游乐生活。抒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三)从哪里看出是城市的游乐生活呢?

   明确:从“客棹”一词中可以看出。船是租来在水上划着玩的。

(四)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竭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春景之美写得越传神,对“生命短暂”的衬托就越有力。

(五)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讨论,明确: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这种联想合乎情理。然而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未免有些消极,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教师小结:

      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力,我们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课外作业:完成“阅读练习•探究”二、三。

第三课时

比较阅读《春》与《初春》。

一、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研讨的都是古人所写的描写春天景象的诗词。那么,在现代诗中,诗人是如何描写春景,又是如何借助春景来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品味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一)读准下列字的音

寡妇  咽泣  舐吮  蓓蕾  墓窟  荡漾  徜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情感和语言风格。

(三)朗读比赛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悟来朗读,看看谁读得更好。

提示:如果有人把两首诗的味道读得一模一样,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四)朗读点评:

     同样一道菜,两位不同的厨师炒出来的味道肯定不同。同是写春的现代诗,两首诗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艾青的《春》是“沉郁凝重”,王宜振的《初春》是“活泼调皮”,这是由诗歌的语言风格所决定的。

(五)小组讨论:

1、请说说看,这两首诗分别是怎样的一种语言风格?

提示:艾青的《春》是“含蓄深刻”;王宜振的《初春》是“浅显易懂”。

2、如果你是王宜振,想在《初春》中写桃花,你会怎么写?

        提示:艾青《春》中的桃花象征光明、新的社会;王宜振的《初春》中的桃花象征童心(纯洁天真)。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教师对学生的创见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言之成理,符合诗歌原意即可,切勿吹毛求疵,打压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品味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一)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中的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品味诗歌的时候也离不开它们。请同学们找出两首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提示:艾青《春》中的“血斑、寡妇、野兽、蓓蕾”;王宜振的《初春》中的“鸟嘴、眼睛、蝴蝶、蜜蜂、(叶笛)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等等。

(二)小组讨论:《春》是纪念前的烈士的,《初春》是写给当代儿童的。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这两首诗中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具体分析:在赞美人性方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提示:《春》是纪念“左联五烈士”的。诗人说:“在不自由的岁月里我歌唱自由,我是被压迫的民族我歌唱。”《初春》的作者曾经说过,“我写儿童诗,不只是为现代的儿童写,还为现代的成人写。这两首诗都赞美了永恒的人性中“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光明的一面。

(艾青的《春》表面上写的是阴暗面,比如黑夜、血斑、野兽、墓窟等等;但他正是借批判阴暗面来表现自己对自由、生命的追求。指导学生学会抓关键字眼:例如诗歌最后一句“人问:春从何处来?”中的“春”有着双重意旨。)

拓展学:这八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并选择其中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达标学:语文助学31页学习测评部分

文档

《诗词八首》教案

滕州市南沙河中学“学教2:1”教学导学案课题年级学科编号授课日期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级部主任审核业务校长审核班级学生姓名诗词八首七语文9朱绍伟朱绍伟刘恒茂俞廷喜教学目标:1、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情感。2、通过不同角度比较诗歌的异同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每首诗词的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难点:八首诗歌的异同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江南春绝句》等三首诗词。一、导入: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方的春天与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