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D
A.提防dī 苏打dá 结巴jiē 称心如意chèn B.莅临lì 桎梏gù 犒劳kào 掎角之势jǐ
C.女娲wā 手帕pà 翁媪ǎo 卷帙浩繁zhì D.付梓zǐ 蚌埠bàng 辟谣pì 瓮中捉鳖wēng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C
A. 喝彩 明信片 三令五申 B.部署 间谍 股份制 按部就班
C.账薄 更迭 坐谈会 以逸待劳 D.安详 歉收 黄粱梦 唇舌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
A.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暴发,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B.美国对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问题上故意设置重重障碍,激起了世界有正义感国家的强烈不满。
C.网上爆料,湖南卫视“快女”曾轶可为保佑自己晋级,而把孔子当菩萨来祭拜。有些网友认为,为一己之私利而与圣贤先哲攀关系未免有些不地道。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蹴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B
A.影视剧中大量出现涉烟镜头,的确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吸烟的风险,也不利于营造“全民禁烟”的社会氛围。
B.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C.总、总理就黑龙江伊春市发生飞机坠毁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查明事故原因。
D.8月20日,美国首次正式就本国状况向联合国理事会递交了长达29页的相关报告,报告内容一直至24日才予以公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B )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①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②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胸中容不得尘埃
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①④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被:遍及
B.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盖:压倒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待:对待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 胜:美好
7.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C.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 王好战,请以战喻
D.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A.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B.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C.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D.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4分)
。
(2)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3分)
。
(3)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3分)
。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7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3分)
答:
。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的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答:
。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 (《荆轲刺秦王》)
(2)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短歌行》)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6)险以远,则至者少。 、 、 ,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阿凡达》让中国导演自惭什么?
网络博客
看完《阿凡达》,我跟碰见的每个人说,这绝对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电影,一定不要看碟,一定要去影院,否则真的对不起卡梅隆这12年的苦心;当然也只有在影院里,你才能真切感到那种直入心灵的视觉震撼,尽管这部电影值得一提的远不只视觉这一点。
说实话,这部电影让我很绝望,看了它我方明白,原来这么些年中国电影跟好莱坞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如果《阿凡达》是一面镜子,那它照出了很多中国导演应该惭愧的地方——
一、技术是干什么的?
《阿凡达》进入中国前,有人评论道,这部电影只有技术,没有故事。没错,这部影片的特技镜头之多,甚至超过了《变形金刚》和《2012》的总和,但是这绝对不是这部片子的全部,在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以及即将发生的一切,才是让这些技术能够吸引眼球的最重要原因。
在《阿凡达》里,技术是拿来讲故事的,这是卡梅隆的一贯特色。而中国导演呢?很多中国电影里,特技也好,3D也罢,基本跟故事无关,是拿来臭显摆的,除了场面的铺陈外,更多是作为日后宣传的噱头,故事不够,技术来凑,结果让观众看到一堆视觉垃圾。
一部《阿凡达》,卡梅隆花了3亿美元。当年一部《无极》,也号称花费了3亿人民币,可除了陈满神那比萨斜塔般的头发外,你还记得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镜头么?就算按1比6的汇率计算,我也很希望,《无极》这部2005年中国电影最大的笑话,能有《阿凡达》六分之一的精彩镜头。
难道我们人民的币,就这么不值钱么?
二、故事该怎么来讲?
说实话,《阿凡达》呈现的并非一个很复杂、曲折的故事,但就这么个不复杂、不曲折的故事,在卡梅隆的镜头下,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生动和冲突,也让我看到了很多镜头以外的东西——潘多拉星球的生命树倒下时,我简直恨不得要骂出来,激动得不能自已,后来我也自问,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因为我喜欢植物,知道那树长大实在很不容易?
后来我才想明白,大概是因为得到不知珍惜,失去才知后悔以及破坏方显残忍的力量吧。对,这是卡梅隆小时候就着迷的一个故事,更像在映射地球被人类破坏的历史。不过就算你不了解这些,也能从卡梅隆的影片里,看到他对生命的仰视,就“仰视”这一点,大部分中国导演就做不到,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牌子贼大的中国导演!
真的,很多中国导演很少仰视任何事(特别是最著名的那仨),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俯视,显得自己特明白一样,动不动就要告诉观众这观众那,比如那个开天辟地的《英雄》,还有无聊的《夜宴》,都是这样,就不要说《黄金奶》和《非诚勿扰》了,包括最近的那部《三》。
张艺谋在《三》受到差评后很“悲愤”地对媒体说,真搞不懂有的人,电影不笑要骂,一直笑也要骂——我就想说,如果《三》不是张艺谋拍的,他还会觉得这片子有多出色吗?这个问题适合很多中国导演,他们是一群最爱珍藏自家破扫帚的家伙,整出来的那一堆玩艺儿,其实就是为了骗投资方和观众的钱。
三、电影为谁而拍?
《阿凡达》是卡梅隆花了12年才完成的一部片子,这12年里,他除了拍过几部跟海洋有关的纪录片之外,几乎都在为《阿凡达》折腾,同时消失于媒体和公众视线之外。结果上映才两周,全球票房就直奔10亿美元,离他那部创下14亿美元票房纪录的《泰坦尼克号》,距离也并不遥远。
而中国导演呢,谁会花12年的时间,去做一部完全不知道前景的影片?还是最著名的那仨,跟打擂台一样,每人每年都要整一部大片,片子还没拍已经盖上巨制、史诗高帽,还没上映已经提前一个月四处吆喝,上映一周就痛斥观众不识货……让他们沉默12年?别逗了,这不要他们的命么!
中国电影另外一个很堕落的地方是,贴片广告已经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铜臭气十足。冯小刚在《非诚勿扰》受到批评后还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对,《变形金刚》里的确有雪佛兰,但是好莱坞是每部影片都会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么?
我真的不是苛刻,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中国导演不是为观众在拍电影,甚至也不是为自己拍电影,他们只是在为钱拍电影。相比之下,《阿凡达》是多么的纯洁,可为什么这份纯洁,反而是远比我们商业的美国人实现的呢?
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阿凡达》之所以只能在影院观看,是因为只有在影院才能感受到《阿凡达》那直入心灵的视觉效果。
B.《阿凡达》就是靠众多而出色的特技镜头,才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C.中国导演在拍电影时,不会用技术讲故事,结果拍出来一堆视觉垃圾。
D.现在的许多中国导演不是为观众在拍电影,而是在为钱拍电影。
14.下列对“《阿凡达》是多么的纯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阿凡达》呈现的并非一个很复杂、曲折的故事,演绎了一段纯洁的感情。
B.《阿凡达》是导演卡梅隆为了实现小时候就着迷的一个故事而花12年时间精心拍摄的影片。
C.《阿凡达》是导演卡梅隆为观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一部电影。
D.《阿凡达》是一部没有商业广告的纯洁电影。
15.联系全文,谈谈中国导演应该惭愧的地方有哪些?(6分)
答:
。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老爸送来的三袋米
爸从乡下来,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袋米。
爸说:“这是今年的新米,带给你们尝尝。”妻笑着说:“谢谢爸爸。”
晚饭是用爸带来的新米煮的。“哇,真香!”妻对爸说:“这米比我们买的好吃。”爸开心的笑了:“咱自个种的,还能孬?”
晚上,妻对我说:“爸也真是的,从大老远来,为的是送一袋米。”我说:“这是爸的一番心意。”妻感动地说:“爸真好。”
一个月以后,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又送来一袋米,爸说:“我在电视上看到城里竟然有人卖有毒大米,还是家乡米放心。”妻说:“爸我们吃的是大超市买的米,人家有信誉保证呢。”
爸憨憨地笑了。
妻把我拉进厨房,说:“你跟爸说说,往后别送米了,来回车费四五十块,爸也不算算,这么一折腾,米都什么价了。我们刚刚贷款买了房子,爸也不想着替我们把钱省着。”我笑着说:“你以为爸和你一样是学经济管理,懂得成本核算啊。”
饭时,我对爸说:“您往后别送米了,吃不完没地方放。”爸不作声,埋头扒饭。妻挤眉弄眼地朝我笑。
第二袋米还没吃完,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大袋米,比上次那袋多出了一半。
妻不高兴了,在厨房里一个劲地埋怨我。爸正在客厅看电视,自个儿乐。
我把爸叫到叫到里屋,说:“跟您商量件事,您往后就别送米了,行不?大老远的,花车费不说,人也折腾的累,不值。”
爸脸上漾着的笑没了,一脸难色。他说:“你不晓得,老家隔壁,你李婶的儿子,每次开车回去接她到城里,李婶总要问我啥时才到城里玩,我说:‘我儿子早跟我说了,只是我舍不得丢下那块地。’秋收了,闲了,再找理由说不过去,我寻思着还真得来,可我不能空手啊,车费不能白花,乡下没稀罕东西,带来米免得你们买。儿啊,你的话爸懂,爸晓得你们的难处,爸这次回去,可以跟你李婶说城里我都去了三遭,我都玩腻了。只是爸没想到会闹得你们不开心。”
爸低着头,那神情就像犯了错误不知所措的孩子。我心里发酸,一阵沉默。爸突然抬头说:“儿呀,其实,爸是真的想你们哪。”
爸的声音哽咽了。
晚上,我给妻讲老家的邻居李婶,讲老爸的经济学观点,讲老爸的眼泪。
妻哭了,搂着我,轻轻地说:“等我们条件好了些,就把爸接来吧。”
人生有多少尴尬就有多少美丽,有多少美丽就有多少至真的情。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
16.“爸”为什么不顾我们的反对,连续送来三袋米?这三袋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7.文章结尾说“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不是米,那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
。
18.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爸的经济学观点”和“妻子的经济学观点”各有何特点?(4分)
答:
。
19.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儿女该如何对待父母的爱。(8分)
答:
。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下面小说,试用一百字左右的文字分析这篇微型小说在构思上的妙处。(6分)
文艺评论家和
(波兰)格罗津斯卡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
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别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摇头。
“总的来说,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摇摇头说:
“这衣领真别扭。”
答:
。
21.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9月1日起实施。条例明确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指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条例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也作了保护,家长查看孩子聊天记录、手机短信都属于违法行为。条例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开拆或者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中国青年报》)
答:
。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分)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请以“改变”为题目,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安化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卷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客观题(33分,每题3分)
| 题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3 | 14 |
| 答案 |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4分)
。
(2)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3分)
。
(3)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3分)
。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7分)
(1)答:
。(3分)
(2)答:
。(4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 (《荆轲刺秦王》)
(2)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短歌行》)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6)险以远,则至者少。 、 、 ,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15.答:
。(6分)
16. 答:
。(4分)
17.答:
。(6分)
18.答:
。(4分)
19.答:
。(8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答:
。
21.答:
。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分)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请以“改变”为题目,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