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的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学 分: 3 学分
适用对象:视觉传达
一、 课程地位和作用:
设计创意基础课程必须紧跟艺术设计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根据大专和高职类艺术设计的教学特点,在设计创意加动手的教学宗旨下,强调运用多元化训练手段,打破“基础绘画”与“专业绘画” 的分界线,实行设计知识与训练技巧的结合;“动手画”与”动手做”的结合;课程教学与摸拟职业操作流程的结合,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属于一门业务实践课程,在视觉传达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性地位.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的学习,系统梳理设计创意与策划的理论及方法,一方面从理论角度进行条理分析,把握广告策划的内涵、理论背景、组成部分和广告创意的内涵、方法及不同媒体形式的创意规律;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通过经典个案的研究剖析总结广告策划与创意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广告公司广告策划实战案例,掌握课堂所学之外,锻炼学生的获取和分析信息、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设计创意的概念
设计创意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设计创意的目的性以及对象
第二章 视觉生理与设计,视知觉与容量,视觉功能与设计,视觉的优越选择功能还有简化功能等
第三章 “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则
1,整体与局部 2,对比与调和 3,重点与从属
4,对称与均衡 5,节奏与韵律 6,比例与尺度
第四章 视觉心里与设计
视觉经验与设计,视觉的印象,生理性视觉经验
概念性视觉经验,带视性视觉经验
第五章 视觉信息符号与视觉元素
形态,肌理,色彩,信息特征与视觉信息识别
第六章 视觉语言,视觉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表现形式,视觉语言与视觉流程,视觉语言与视觉习惯
第七章 练习辅导:通过点线面三种几何形态分别作出内容是冷静与兴奋的抽象图形
第八章市场调研活动
通过市场调研活动在生活中选出四幅作品,并分析指出每幅作品的优劣之处,总结一份有创意的市场调研报告
第九章视觉传达的从属性,内容与功能的从属,材料与工艺的从属,视觉语言对经济的从属
第一十章视觉传达的可视性,情感与思维的可视性,质量与结构的可视性,联觉现象与可视性
第一十一章 用所提供的素材,根据具体要求,通过电脑来实际操作,完成一幅创意作品
第一十二章 情感与创意,情感与表现形式,信息的认识与可读性,通过案例具体操作讲解
第一十三章 视觉传达的程序,视觉信息的摄入,物质信息的摄入,人的信息摄入,信息的摄入原则与方法
第一十四章 优秀作品赏析,作品的制作流程,以及所应注意事项
第一十五章 实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讲解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十六章练习:通过限定题目进行实例训练
四、课时分配:
教学
学 时 环节
| 教学内容 | 讲授 | 习题集 | 实验课 | 上机 | 实践 | 机动 | 小计 |
| 第一章 设计创意的概念 | 2 | 1 | 3 | ||||
| 第二章 视觉生理与设计 | 2 | 1 | 3 | ||||
| 第三章 “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则 | 2 | 1 | 3 | ||||
| 第四章 视觉心里与设计 | 1 | 2 | 3 | ||||
| 第五章 视觉信息符号与视觉元素 | 1 | 2 | 3 | ||||
| 第六章 视觉语言,视觉语言的逻辑性, | 2 | 1 | 3 | ||||
| 第七章 练习辅导: | 2 | 1 | 3 | ||||
| 第八章 市场调研活动 | 2 | 1 | 3 | ||||
| 第九章 视觉传达的从属性, | 1 | 2 | 3 | ||||
| 第十章 视觉传达的可视性, | 1 | 2 | 1 | 3 | |||
| 第十一章 用所提供的素材,根据具体要求,通过电脑 | 3 | 3 | |||||
| 第十二章情感与创意,情感与表现形式, | 1 | 2 | 3 | ||||
| 第十三章视觉传达的程序,视觉信息的摄入, | 1 | 2 | 3 | ||||
| 第十四章优秀作品赏析,作品的制作流程, | 2 | 1 | 3 | ||||
| 第十五章实例操作 | 3 | 3 | |||||
| 第十六章 通过限定题目进行实例训练 | 3 | ||||||
三套试题,抽取其中一份为考试试卷。闭卷上机考试
六、考核成绩的分配比例: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平时表现,如出勤率,课堂纪律等,约占10%。二为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约占20%。三为最终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视觉传达》柳冠中 编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执笔人:贺 鹏 审定人: 制定时间:9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