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学习重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算一算:
81÷9×3 20+3×4 3×9÷3 100÷4-21
18-2×7 24÷6×3 7×3+2×3 40-5×7 20-30÷5
二、合作探究
探究例1 买三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需要多少元?
计算: 22×3+24÷4
回顾基本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探究例2
计算 62+45÷5×2,并根据下面问题进行思考:
(1)这道题包括几级运算?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训练巩固
计算
124×5+159÷3 (450-400)÷5+185
300+88×12-1048 (366-350)×324÷4
四、集中释疑
计算:380-100÷5×2
380-100÷5×2 改正:
=380-100÷10
=380—10
=370
错解分析:除法和乘法属于同级运算,本题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五、展示提升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1)700-8×5×4 (2)840÷6÷7+630
(3)(15×40-360)÷6 (4)(26+19)×(49÷7)
2.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六、作业设计
算一算
(1)75-6×5÷2 (2)(15×20-180)÷6 (3)(59+21)×(96÷8)
(4)206+735÷7 (5)420÷60×150 (6)154+46÷23
板书设计:
买文具
22×3+24÷4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运算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探索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学习重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8÷4+13 456+30×172
二、合作探究
小红与妈妈一起到服装商场去买衣服。妈妈告诉售货员买一件成人衣服要多少钱,售货员报价:78元。妈妈:再买3件同样的儿童服装。售货员:一共要213元。小红:儿童服装多少钱—件呢?
1、学生思考,尝试解决。 怎样才能求出儿童服装的价钱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
生甲:213-78÷3 生乙:213÷3-78 生丙:(213-78)÷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算法。
三、训练巩固
1、算一算,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100-72÷4与(100-72)÷4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2、第48页练习第3题。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利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集中释疑
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1)(600÷10+120)×5
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
(2)136+25×30÷10
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
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再根据写出的运算顺序正确合理地计算。
(1)(75+49)÷(75-44) (2)6×58-(174+) (3)26+(14×60-30) (4) 26+14×(60-30)
五、展示提升
1.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125-87)×25 455÷(102-97)
2.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六、作业设计
1.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
(2) 按照先加,再乘,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
a.(300-120+25)×4 b.300-(120+25)×4 c.300-(120+25×4)
2小诊所 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7+29×3)÷4 58×(20-78÷13)
=37+87 =58×20-6
=124÷4 =1160-6
=31 =1154
板书设计:
买文具
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第 1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3 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数形结合,发现并概括加法、乘法交换律;
2. 学生初步学习加法、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学会观察、比较、归纳;
4.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在〇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0 + 56〇56 + 40 36 + 60〇60 + 36
62 + 53〇53 + 62 34 + 24〇53 + 42
43 + 22〇22 + 43 78 + 20〇78 + 12
比较大小时,刚开始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说出计算过程。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发现
40+56=56+40 62+53=53+62 43+22=22+43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举例子
让说了“其中有几道等式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结果不变”的学生再重复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举一举像这样的例子。
学生汇报
4. 交流讨论
师:我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同桌之间小声地交流。
5. 反馈交流,揭示定律
三、训练巩固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 5-180-245 36+-36+ 155+2+36+44
四、集中释疑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 )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五、展示提升
填一填
1、56+44=44+( ) 。
a+204=( )+a 。
2、两个加数( ),和(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3、a+b=b+( )
六、作业设计
1、交换( )的位置,( )不变,这是加法( )律。用字母表示是( )
2、a+( )=+( )
计算
28+45+72 123+38+62 1+3+5+7+9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40+56=56+40
62+53=53+62
43+22=22+43
加法交换律: a+b=b+a
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第 2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4 课时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
2. 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
1.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
2. 乘法交换律的熟练运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口算。
50×70= 4×25= 11×7=
13×20= 23×7= 15×6=
二、合作探究
1.投影出椅子图。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回答问题。横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多少排?图中一共有多少把椅子,可以怎么解答?
2.分别演示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
不同的解法:6×5= 5×6=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
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4.举例
学生举例:
5.归纳小结
相同点:每组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得结果都相等。
不同点:每组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训练巩固
计算
672-36+ 36+-36+ 487-287-139-61
57×125×8 25×79×4 155+256+45-98
四、集中释疑
1、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 75× 45× 4× 2 41× 25× 4 8× 15× 125
2、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五、展示提升
填一填,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35×16 = × ;
×c= ×560。
六、作业设计
计算
561-19+58 382+165+35-82 155+256+45-98 50× 13× 20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6×5=5×6
加法交换律: a×b=b×a
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
第 1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5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掌握字母表达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
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1.我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口算比赛
24+35+76 87+2+8 154+37+46
35+(24+76) 87+(2+8) (154+46)+37
二、合作探究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8)+6 4+(8+6)
=12+6 =4+14
=18 =18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训练巩固
987-(287+135) 478-256-144 672-36+
36+-36+ 487-287-139-61 500-257-34-143
四、集中释疑
2000-368-132 1814-378-422
155+2+36+44 216++11
五、展示提升
1、填空
a+b=b+( ) (a+b)+c=a+( + )
(128+39)+61=128+( + ) 345+132-45=(345- )+( )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37+45=35+47
24+42+76+58=(24+76)+(42+58)
六、作业设计
简算
28+45+72 123+38+62 1+3+5+7+9
37+56+63+44 275+46+25 68+24+32+76
425++75+36 9+99+999+9999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前两个数,后两个数 和不变。
公式:(a+b)+c=(a+b)+c
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
第 2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6 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含义的理解,能应用加法交换律
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能比较熟练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及表示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的运用运算定律做相关的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3) 说一说下面算式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0+A=A+50 30+A+70=(30+70)+A
a+(60+40)=a+60+40 50+70+150+230=(50+150)+(70+230)
二、合作探究
看谁算得对又快。(分组比赛,要求按运算顺序算)
A组 B组
⑴(24+35)+76 ⑴35+(27+76)
⑵47+2+8 ⑵47+(2+8)
⑶+(36+27) ⑶(+36)+27
⑷125+237+75 ⑷125+75+237
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在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成员或教师帮助解决)。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情)
三、训练巩固
355+260+140+245 5-18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
478-256-144 672-36+ 36+-36+ 487-287-139-61
四、集中释疑
判断。
1、83+175+17=83+17+175这是根据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 )
2、435+122+88=435+122+88 ( )
3、130+(170+244)=(130+170)+244 ( )
4、25+a=b+25这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 ( )
五、展示提升
91+79+21 283+132+68 375+148+125 282+47+53+118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⑴278+129+118=287+(□+118) ⑵(32+47)+65=32+(□+□)
⑶183+(46+a)=(183+□)+□ ⑷(75+36)+=75+(□+□)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⑴a+(30+5)=(a+30)+5 ( ) ⑵△+(□+○)=(△+□)+○ ( )
⑶(10+20)+30+40=(10+40)+(20+30) ( ) ⑷a+b+c)=a+(b+e) (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练习
公式:(a+b)+c=(a+b)+c
教学反思:
乘法结合律
第 1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7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乘法的结合律。
2、运用所学知识更快的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
学会使用乘法结合律解答一些计算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自学内容教科书P54例题
思考:两种方法有什么异同?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 _ ×_)×_ = _×(_×_)
_ ×(_×_) =(_×_)×_
二、合作探究
模仿练习
125×14×8=( _ × _ )×14
4×(25×7)=( _× _ )×7
2×5×8×50=( _×_ )×(_ × _ )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也可编成顺口溜等形式。
2、展示自学时答案不统一的习题。
3、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我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________________
三、训练巩固
我会填
(1) a×b=_____×_____ (2) (a×b)×c=a×(_____×_____)
(3) 35×______=46×_______ (4) 45×5×4=45×(______×_____)
(5) 125×32×25=(125×______)×(_____×_______)
(6) 400×______×8=400×(15×8)
四、集中释疑
算一算,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1) 30×2×5= 30×(2×5)=
(2) 35×30×2= 30×(35×2)=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展示提升
1、用乘法结合律填空。 25×7×4=(_ ×_ )×7
(60×25)× _ =60×(_ ×_ )
125×(8× _ )=(125×_ )×14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2×125×8 (25×125)×(8×4) 25×12×4
六、作业设计
1、连一连
45×18 18+(55+45)
4×45×25 125×8×2
125×16 45×(25×4)
45+18+55 18×45
2、简算
33×15×2 25×7×4×3 25×50×8 25×125×16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2×4)×3 2×(4×3)
=8×3 =2×12
=24 =24
乘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反思:
乘法结合律
第 2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8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能运用运算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
能运用运算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口算
50×2= 50×20= 25×4= 25×8=
25×12= 25×40= 125×8= 125×16=
125×24= 125×80=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二、合作探究
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三、训练巩固
1、符合乘法交换律的画○符合结合律的画△
(1)35×28=28×35 ( )
(2)32×25=8×(4×25) ( )
(3)25×15×4×2=(15×2)×(25×4) ( )
(4) a×b×c=a×c×b ( )
2、简算
4×(25×9) 16×25×125 38×5×4 5×(19×2)
四、集中释疑
用字母a、b、c 表示下面运算定律:
(l)加法交换律( );
(2)加法结合律( );
(3)乘法交换律( );
(4)乘法结合律( )。
五、展示提升
1、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
2、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4 (25×15)×4
六、作业设计
1、在□内填上数,在○内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运用的运算定律。
29+37+171=37+(□○□) 42×5×8=42×(□○□) 47+□=28○□
427+39+73=(427+□)○□ 35×21×2=21×(□○□) a+(30+8)=(□+□)+8
□+28=□+18 45×□=32×□ (4+8)×25=□×□+□×□
2、简算
(1) 97×25×4 (2)125×18×8 (3)36×25 (4)25××125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练习
公式表示:(a×b)×c=a×(b×c)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
第 1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9 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2.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学习难点:
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1、口算。
12×5= 35×2= 125×8= 15×4=
45×2= 25×4= 16×5= 24×5=
25×8= 14×5= 15×7×4=
25×3×4= 8×6×125=
2、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
二、合作探究
1、 分别计算出下面每组算式中两道结果
(1)117×3+117×4 117×(3+4)
(2)25×(200+4) 25×200+25×4
(3)24×(5+12) 24×5+24×12
(4)46×4+46×6 46×(4+6)
2.比较观察每组题中两道算式的特点和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通过刚才的学习与探索,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4.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乘法分配律:
三、训练巩固
1、填一填。
134×4+134×6= ×( × )
7×m+6×m=( + )×
7×125×8= ×( × )
(45+55)×72= × + ×
2.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36×=(+36)× ( )
265×105-265×5=265×(105-5) ( )
3.一套《小科学家》共5本,每本4元5角,小明要买这套书,需要多少钱?
四、集中释疑
在□里填入适当的数,在横线上填入所应用的乘法运算定律:
(1) 25×67×4=25×□×67, ________________
(2) (□×29)×8=(125×□)×29, ________________
(3) 125×(400+□)=125×400+125×8, ________________
五、展示提升
1.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请在后面画√
227×3+227×7=227×(3+7) ( )
24×(5+12)=24×17 ( )
4×a+a×5=(4+5)×a ( )
36×(4×6)=36×4×6 ( )
2.不计算,把得数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9×29+59×71 48×5-18×5
57×(20-18) 28+72)×25
28×25+72×25 57×20-57×18
(48-18)×5 59×(29+71)
六、作业设计
1、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 ①(36+)×13与 ② 36×13+×13 ( )
⑵ ① 135×15+65×15与②(135+65)×15 ( )
2、简算
32×46+32×54 146×38+38×54 (80+8)×25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117×3+117×4 117×(3+4)
(2)25×(200+4) 25×200+25×4
(3)24×(5+12) 24×5+24×12
(4)46×4+46×6 46×(4+6)
公式:(a+b)×c=a×c+b×c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
第 2 课时: 主备人:*** 总第 10 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综合练习,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进一步熟练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 能根据算式的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在实际问题中自觉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学习重点:
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进一步熟练和掌握乘法分配律;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掌握: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学生观察、辨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6+8)×25=□×□+□×□ (2)、 125×(4+20)=□×□○□×□
(3)、 35×17+35×83=□×(□+□) (4)、 ×27+27×36=(□○□)×□
(5)、 21×88+12×21=□○(□○□)
二、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下面各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8+4)×25 (2)、(36+44)×12 (3)、13×47+47×87
(4)、8×125+10×125 (5)、25×6+4×14 (6)、93+7×16
①先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判断能否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②注意算式之间的对比;
③小组每个成员各选择一组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各自说一说怎么计算的;
④注意收集学生的错例,如果课堂没生成,要预设错例分析;
⑤请小组的成员汇报结果;
⑥学生畅谈感想,师生达成共识:在计算时,要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三、训练巩固
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画“√”,应用错的打“×” 。
①(7+8+9)×10=7×10+8×10+9 ( )
② 12×9+3×9 = 12+3×9 ( )
③ (25+50)×200 = 25×200+50 ( )
④ 101×63=100×63+63 ( )
⑤ 98 ×15= 100 × 15 + 2 × 15 ( )
四、集中释疑
预设错例分析(需要要在课件显示)
错例1:(1)、(8+4)×25 错例2:(2)、93+7×16
=8+4×25 =(93+7)×16
=8+100 =100×16
=108 =1600
错例3:(3)、16+99×16 错例4:(4)、102×27
= (100-1)×16 =100+2×27
=1600-16 =100+54
=1584 =154
(漏了前面还有1个16) (漏了加小括号)
五、展示提升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六、作业设计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225 39×8+6×39-39×4=()×()
2、简算
24×(2+10) 86×(1000-2) 93×6+93×4 25×113-325×13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练习
公式:(a+b)×c=a×c+b×c
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干燥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表示湿空气性质的参数,正确应用空气的H–I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
1、工业上常用的去湿方法有哪几种?
态参数?
11、当湿空气的总压变化时,湿空气H–I图上的各线将如何变化? 在t、H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 为什么?
12、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为什么要先经预热后再送入干燥器?
13、采用一定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为什么?
14、干燥过程分哪几种阶段?它们有什么特征?
15、什么叫临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量?
16、干燥时间包括几个部分?怎样计算?
17、干燥哪一类物料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的作用是什么?
18、影响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节、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例题
例题13-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2 ,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 C。试用I-H图求解:
(a)水蒸汽分压p;
(b)湿度H;
(c)热焓I;
(d)露点td ;
(e)湿球温度tw ;
(f)如将含500kg/h干空气的湿空气预热至117oC,求所需热量Q。
解 :
由已知条件:P=101.3kN/m2,Ψ0=50%,t0=20o C在I-H图上定出湿空气的状态点A点。
(a)水蒸汽分压p
过预热器气所获得的热量为
每小时含500kg干空气的湿空气通过预热所获得的热量为
例题13-2:在一连续干燥器中干燥盐类结晶,每小时处理湿物料为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40%减至5%(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度H1为0.009kg水•kg-1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H2为0.039kg水•kg-1绝干气,假定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
(1)水分蒸发是qm,W (kg水•h-1);
(2)空气消耗qm,L(kg绝干气•h-1);
原湿空气消耗量qm,L’(kg原空气•h-1);
(3)干燥产品量qm,G2(kg•h-1)。
解:
qmG1=1000kg/h, w1=40℃, w2=5%
H1=0.009, H2=0.039
qmGC=qmG1(1-w1)=1000(1-0.4)=600kg/h
x1=0.4/0.6=0.67, x2=5/95=0.053
qmw=qmGC(x1-x2)=600(0.67-0.053)=368.6kg/h
qmL(H2-H1)=qmw
qmL’=qmL(1+H1)=12286.7(1+0.009)=12397.3kg/h
qmGC=qmG2(1-w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