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冬天里教室里人很多,时间一长往往在玻璃窗的玻璃表面覆盖一层水,这是水的哪个过程造成的 ( )
A、蒸发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3.在科学实验中,所需药品取用都有一定的工具,取用块状固体药品,通常用( )
A、镊子 B、药匙 C、纸槽 D、用手拿
4.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植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部位是( )
A、茎 B、叶 C、顶芽 D、风干的种子
5.某同学在使用天平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他应如何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
A、调节游码 B、调节右边螺旋向右
C、调节左边螺旋向外 D、增加砝码
6.市场上买来的无水酒精是否含有水分,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检验( )
A、水合硫酸铜 B、白色硫酸铜粉未
C、水合氯化钴 D、以上都可以用
7.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 )
A、蔗糖水 B、生理盐水 C、牛奶 D、碘酒
8.用吸管能将瓶中的饮料吸进嘴里,这是因为( )
A、嘴对饮料有向上的作用力
B、嘴对饮料有吸引力
C、嘴对饮料的吸力大于饮料的重力
D、嘴吸掉了吸管中的部分空气,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
9.下列物质中,属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
A、氢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10.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作物时,向温室中施放适量二气化碳,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而死,从而有效地防止植物病害虫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施放二氧化碳可避免火灾
C、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施放二氧化碳可控制温室中的温度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
11.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和动物免爱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存在于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12.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利用了它们的( )
A、颜色不同 B、沸点不同 C、凝固 D、密度不同
13.催化剂经过化学反应后( )
A、质量减少 B、化学性质改变
C、质量减少、化学性质不变 D、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14.有关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说法错识的是( )
A、都会发光、发热 B、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
C、都会放出热量 D、它们的现象各不相同
15.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16.200C时36克食盐加入100克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400C时63.3克钾加入100克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食盐和钾的溶解度是( )
A、食盐溶解度大 B、钾溶解度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17.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0C、标准大气压下)和溶解度(200C、101千帕条件),实验室要收集氯化氢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氯化氢 | |
| 密度(g/cm3) | 0.00143 | 0.00198 | 0.001 |
| 溶解度(g) | 0.04 | 1.713 | 507 |
C、排水法 D、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
18.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有:( )
A、热觉、味觉、痛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19.在明亮的环境中,使用显微镜应该选用( )
A、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B、小光圈,凹面反光镜
C、大光圈,平面反光镜 D、小光圈,平面反光镜
20.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时,正当他看清高倍镜下的物像时,小明也争着看,但他看到的像却有点模糊,通过操作,小明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是 (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调节装片位置
2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主要区别在于( )
A、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细胞质
22.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的结果是( )
A、生物种类增多 B、生物个体数增多
C、细胞数目增多 D、个体长大
23.细胞分化是指 ( )
A、一个母细胞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B、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变大
C、新生的子细胞逐渐长大的过程
D、细胞从原来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成其他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24.小孩被烫手后立即缩回手,这里起作用的主要是(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肌肉组织 D、结缔组织
2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铜 B、氧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C、在空调房间里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气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27.下列用元素符号及数字表示对应物的关系错误的是 ( )
A、1个氢原子 H B、3个硫原子 3S
C、12个碳原子 12C D、镁元素 Mg
28.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 )
A、相对原子质量 B、种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29. 当你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 ),的气味。氧气(O2)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和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30. 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2 B、8 C、10 D、18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60分)
31.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 ,氢气燃烧发出 火焰。
3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安放、 、放片、调焦、观察等过程。在放片调焦过程中,放上待观察的装片用 压住,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调节 使镜筒下降并靠近装片,然后左眼通过目镜注视,调节 使镜筒慢慢上升,知道看到待观察的物像。如果不清楚,可调节 直到物像清晰。
33.某淡黄色固体A点燃后,放入装有无色气体B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则物质B是 ,物质C是 。
34.地球的大气层中 的含量增高,会产生 效应,使地球气温 ,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那么,大气层中的该气体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而自然界“消耗”该气体的主要过程是通过植物的 。
35.有①洁净的盐酸 ②炭黑 ③蒸馏水 ④KClO3 ⑤NO ⑥酸奶 ⑦铜丝 ⑧氢气,其中:
(1)混合物是 (2)金属单质是
(3)化合物是
36.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用符号填空:
2H: ; 3Cl2: ;
8个铁原子: ; 10个二氧化碳分子: 。
37.蜡烛的顶端熔化成液态,此过程属于 变化,灯芯上吸燃熔化的烛油,变成一股白烟,这又是 变化。(填“物理”或者“化学”)。
38.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装片制成后,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在相对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水,这里亚甲基蓝溶液的主要作用是给细胞 以便观察。
39.某同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
(2)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40.200C把20克食盐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是 ,溶液质量是 克。(20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41.甲、乙两位同学为了检查图示装置是否漏气,分别进行了如下操作:甲同学先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乙同学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再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你认为两位操作正确的是:
为什么:
参:
1-5: CCACC 6-10:BCDBD 11-15:BBDAB
16-20:DACDB 21-25:CCDBC 26-30:BCCBB
31.验纯; 淡蓝色;
32.对光; 压片夹; 粗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33.氧气; 二氧化硫;
34.二氧化碳; 温室; 升高; 光合作用;
35.(1)①②⑥; (2)⑦;(3)③④⑤;
36.2个氢原子; 3个氯气分子;8Fe; 10CO2;
37. 物理; 化学
38.生理盐水; 染色;
39.锥形瓶上收集气体的导管伸得太长;过氧化氢过氧化锰水+氧气
40.食盐;18;
41.乙同学;乙同学的操作会使气体受热膨胀,导管口出现气泡,放手后形成一段水柱,而甲同学的操作看不到该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