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15:50
文档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作者:申扬帆张雪昀来源:《学园》2015年第12期        【摘要】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共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解决法教学设计气体摩尔体积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
推荐度:
导读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作者:申扬帆张雪昀来源:《学园》2015年第12期        【摘要】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共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解决法教学设计气体摩尔体积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作者:申扬帆 张雪昀

来源:《学园》2015年第12期

        【摘 要】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共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解决法 教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49-02

        一 问题解决教学法简介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育界首先提出的。这种教学首先应用于数学学科,其后问题解决教学法也深受我国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这种教学方法是以知识构建理论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及解决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多种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融合,使学生在交流和合作的氛围中实现自主构建。问题解决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二 教学实例

        在进行气体摩尔体积一节教学时,通过调整教材内容,设计了抽象模拟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分析数据

        给出经实验测出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推出公式:

        1mol物质的体积=1mol物质的质量÷密度

        并由学生分组计算出几种物质1mol物质的体积:

        分析比较计算所得1mol物质体积的数据,得结论:1mol的不同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

        2.解释初步结论

        提问:为什么1mol不同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呢?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微粒数的多少;(2)微粒间的距离;(3)微粒本身的大小。对于1mol的物质,微粒数是确定的,由于固、液态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是很小的,其体积大小主要由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大小决定,而构成不同的物质的微粒本身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

        3.扩展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问题:1mol不同气态物质的体积会有什么规律呢?

        若固、液态物质微粒间的距离增大,变成气态物质时,微粒间的距离与微粒本身的大小相比较就大得多了。

        例如:101.3kPa,100℃时,1g水(液态)的体积约为1ml,1g水蒸气的体积约为1700ml。

        一般地,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为分子直径的10~15倍。

        因此,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由微粒间的距离决定。

        经过实验测得在0℃,101.3kPa下,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则可形成假设:

        在101.3kPa,0℃时,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近似相等。

        4.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此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其近似体积数值到底是多大?以下列数据验证:

        由此可以看出,在标准状况下,1molH2、O2、CO2三种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升,除此以外,经过许多实验发现和证实,得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升,这个体积叫作气体摩尔体积。

        (与摩尔质量概念比较,强调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四个要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为什么在定义气体摩尔体积时要规定条件——在标准状况下?)

        5.推广结论

        在0℃,101.3kPa下,各种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对于在其他条件下,这一结论是否成立呢?

        实验证实:只要是在确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几乎相等。

        由于在分子数确定时,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因此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的体积相同。反过来就是说,在同一温度、同一压强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都相等。这样,就推出了一个新的规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推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的微粒数之比。

        (强调此定律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比较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引导学生与教师一道分析、解决问题,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三 教学体会

        1.问题解决法的优点

        首先,此法是通过有计划、有程序的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以达到知识的掌握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此法给学生提供了各种活动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并非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只有主动地创设与科学发现相仿的、理想化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主动完成认知建构,才能真正获得知识与能力。再次,此法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学习新课,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此法本身蕴含着可以用多种方法及方法的组合来进行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在设计问题解决的步骤时,教师既可以调整教材内容,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也可用抽象模拟去解决问题,不受实验条件等。

        2.运用问题解决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运用问题解决法教学,如何设计问题是关键。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完成教学任务;(2)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3)学生思维特点及锻炼目的;(4)科学性。设计的问题不能太深或太浅。如果提出的问题太深太难,超出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他们将无从思考,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并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提出的问题太浅太易,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会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也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只有适当的问题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其次,问题解决法的程序设计,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不能一成不变。在问题解决程序中要注意穿插其他必要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师生在问题解决法教学开始可能会影响某些课的进度或教学计划,教师要灵活把握,全面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四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很多,问题解决教学法是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并不能让学生完全通过问题解决法来学习所有内容,所以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隋良永.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0(Z1):6

        〔责任编辑:庞远燕〕

文档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作者:申扬帆张雪昀来源:《学园》2015年第12期        【摘要】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共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解决法教学设计气体摩尔体积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