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瘿病,又名瘿气、瘿瘤,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西医中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瘿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壅结而成瘿病。
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本病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日久则可引起血脉瘀阻,进而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病位】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2.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或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
(二)鉴别诊断
瘰疬 瘿病与瘰疬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但二者的具体部位及肿块的性状不同。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的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数目多少不等。
【辨证论治】
1.气郁痰阻
临床表现: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代表方: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
临床表现: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代表方: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
临床表现: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代表方: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4.心肝阴虚
临床表现: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预防调护】
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以及针对水土因素调节饮食,是预防瘿病的重要方面。在容易发生瘿病的地区,可经常食用海带,采用碘化食盐(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钠或碘化钾)预防。此外,应当实行“科学补碘、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多不少”的补碘方针。实行有区别的在碘缺乏地区的补碘。在高碘和碘充足地区停止供应碘盐,在碘缺乏地区实行剂量有区别地补碘,做到缺多少补多少。在病程中,要密切观察瘿肿的形态、大小、质地软硬及活动度等方面的变化。如瘿肿经治不消,增大变硬,应高度重视,防止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