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永福庄中学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1-6 327
| 全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 55 | 91 | 24 | 61% | 12% | |
| 试题 评价 |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4个,50分,总分100分。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题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 ||||
| 学生 答卷 得失 | 1、学生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学生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 ||||
| 今后 改进 措施 | 在期中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1、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生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3、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 ||||
1、本表由同学科教师研究讨论后由一人执笔填写,不够可加附页,要求打印。
2、“试题评价”一栏,应写清题型、题量、难度、考查意向等内容。
3、“学生答卷得失”一栏,应分条写清得与失各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哪些情况,要有典型例子和必要的数据,并对失分原因做出分析。
4、“今后改进措施”一栏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改进措施,力求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