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XX中学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龙马之沃土”美誉的千年古镇XX镇。学校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镇办初中。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思路,秉承“厚德博学,善思笃行”的校训精神,以“办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坚持“常规为本,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的基本方略,以“合作教育,自主学习”为工作特色,形成了“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良好校园育人氛围,使师生在和谐、互动、提高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不断强化德育体系建设,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德育体系。建校三十多年来,已累计培养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8000多人。2010年中考,有82名学生被XX市市外国语高中、XX县一中、恩玲中学等重点高中录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XX市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XX县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XX县县教育质量进步奖”,连续多年获“XX镇镇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在历届全国初中化学、数学、英语等素质与能力竞赛中都有不错表现,多人获甘肃赛区、XX市赛区一等、二等、三等奖,多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学校曾获XX市赛区化学竞赛团体第二名、普通中学第一名;在XX市市中学生环城赛中曾分获男女团体第二名;2009年全县中小学生自编操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全县教育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大合唱比赛中,我校教师合唱队获三等奖。2010年我校被XX县县和XX镇镇镇同时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教学楼宽敞明亮、宿舍楼干净舒适、餐厅整洁卫生;同时健全了地面卫星接收系统、连接了宽带网络、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搭建了远程教育平台等。学校办公楼、实验楼的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 预计2011年9月20日将投入使用。届时微机室、多媒体室等功能教室将配备齐全,我校的教学条件将更上一层楼。 “两基”工作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了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做到加强领导不放松、狠抓落实,使我校“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而“两基”国家验收则又是对我校“两基”工作的进一步考验,现以顺利通过国家对甘肃省“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2008年到2010年“两基“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
一、自查达标情况
1、入学率: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全部入学,入学率3年均为100%。在校生总人数分别为1141人、1083人、970人。
2、辍学率:学生学年初在校生总数分别为1141人、1083人、970人,辍学学生人数分别为8人、9人、4人,辍学率分别为2008-2009学年0.7%,2009-2010学年0.83%,2010-2011学年0.41%,本学年在校生总数为794人,无辍学学生。
3、毕业率、升学率:2009年毕业学生321人,毕业316人, 毕业率98.44%,升入高中阶段274人,升学率86.7%;2010年毕业班学生363人,毕业学生360人, 毕业率98.35%。升入高中阶段309人,升学率85.8%;2011年毕业班学生400人,毕业学生393人,毕业率98.25%,升入高中阶段336人,升学率85.5%。
(二)师资水平
1、68名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人数68人,教师合格率为100%。
2、2001年以来新补充教师有18人,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合格率为100% 。
3、学校设校级领导3人,均符合任职条件,任职条件合格率为100% ,三位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校级领导培训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 。
(三)教育质量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年来重高上线人数均在80人左右。
(四)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14670平方米,生均8.81平方米。
2、学校建筑面积为6997平方米,生均18.5平方米。
3、教学辅助用房2090平方米,设有教室18间,图书阅览室1间,体育器材室1间,美术室1间,劳技室1间,音乐室1间,远程室1间,心理咨询室1间,保管室1间,理化生实验室3间,卫生室1间,微机室2间,多媒体教室2间,各科教学用房齐全,教学用房达标率100%。
4、学校围墙、校门不存在危险、生活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厕所坑位符合要求,学校运动场占地6720平方米(含250米跑道田径场和3块篮球场)。
5、教学用房1730平方米,无危房。
6、学校在校生794人,课桌椅有600套,配备率为100% 。
7、学校图书室有图书20770册,生均近27册;学生电脑台,人机比例11:1。
8、学校理、化、生实验仪器按国家农村三类低配标准配备,每年均有一定的添置和增补,教学仪器配备率100%。
9、学校七、八、九年级均开设了劳动技术课,劳动课设施配备率100%。
(五)教育经费:
三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情况如下:
1、2008年教育经费及公用经费预算171.92万元,财政拨款100%;2009年教育经费及公用经费预算202.04万元,财政拨款100%;2010年教育经费及公用经费预算199.03万元,财政拨款100%,教育经费及公用经费每年逐步增长。
2、教职工工资实行了“全县统管、按时发放、银行‘直达’”的管理,教师工资能足额按时发放。
3、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二、“两基”工作的主要做法
1、抓宣传,推广“两基”知识
学校领导严格按上级要求参加“两基”工作会议,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和认真布置相关工作、在醒目处悬挂宣传标语、在教室出“两基”国检黑板报专栏,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两基”知识,制作展板十余块,印刷“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两基”的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两基”工作氛围。
2、抓普及程度保巩固
普及程度是“普九”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我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招生范围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控流防辍”工作,积极动员流失学生返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工作,确保入学率、巩固率、学生辍学率均控制在指标内。
3、抓师资水平强自身
学校十分重视在职教师的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通过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举办学校优质赛课等形式,并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如争取培训指标、报销出外培训经费,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函授和各级各类在职培训。目前已形成一支学历达标、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4、抓经费管理树形象
学校坚持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实行财务公开和校长“一支笔”签字报帐制度。多年来,学校无乱收滥支现象,无专项资金的挪用和滞留现象。确保公用经费开支合理,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需,为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抓教育质量谋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健全人格,奠基人生”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爱岗敬业,全面育人的教风,文明守纪,立志成才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6、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经过认真的自查之后,我校积极进行学校办学硬件条件的改善。首先,拆除体育办公室、体育器材室、厕所等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建筑;于8月份新建厕所,即将交付使用;假期期间,进行教学楼电路改造以及教学楼内外墙面的粉刷,共计4000平方米;粉刷教学楼及宿舍楼墙裙1400多平方米,对教室门窗重新进行刷漆,东面教师宿舍及教学辅助用房也粉刷一新;同时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粉刷围墙,更新宣传标语;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教室内部进行个性化设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将教室外墙镜框内容更换为教师及学生作品,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制作展板,宣传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器材配备均达到或超过农村三级低配标准,为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奠定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硬件建设:学校正在进行建设的实验楼、办公楼工期紧张,理化生实验室以及图书室、电脑室装配基本完成,可以运行,但工程还未正式交付使用,给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但周围均为农田,学校无法扩展运动场地。原体育器材室已拆除,体育器材的使用无法正常进行,学校拟建新的彩钢房,用作体育器材室,所以在建及拟建项目,预计于9月20日以前全部完成,能够正常使用。
2、教师的整体水平不低,适应新课程的能力较好,能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但我校教师中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较为严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培训力度,优化教师业务学习手段,不断强化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向40分钟要质量”的教学思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积极努力。
四、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的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校“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以教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校园和高质量的标准化学校。
XX中学
2011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