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积累·运用
1.1.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xiāo____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lì____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扎进书海,贪lán____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叫天子(云雀)直窜到云xiāo____里去那么惬意!
2.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______)
(2)诅咒 美不胜收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______)
(3)枉然 人迹罕至 恭恭敬敬 浑为一谈(______)
(4)羞惭 晃然大悟 废寝忘食 威风凛凛(______)
3.3.修改病句.
(1)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元钱左右,非常划算.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节假日高速路车祸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司机的恶劣驾驶习惯和高速免费造成的.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2)《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观察下面这幅名为《上学》的图片,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⑩(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⑪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 不耻下问(可耻)
C.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③章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④⑤章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 第⑦章是说昼夜变化较快,要珍惜晚上的时间.
C. 第⑩章,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受自然之乐.
D. 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比如“温故知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等.
记叙文阅读
“骈枝”的苦恼
余显斌
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十分难看.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惊叫道:“呀,你咋长了6根手指哎?”
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
那时,他才9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疼.
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中,从不伸出来.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总是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说话.
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的,把满天幸福四处张扬.
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笑着,以至于最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完道:“我们师生都在这儿傻乐着,别人看见了,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她的笑不为别的,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
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了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的笔从作业的上面斜斜地划到下边,写的那个字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他望着她,噘着嘴很不高兴地问道:“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
她指着那个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悄悄伸出手,拿着个指甲剪,准备修剪指甲.她看见了,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他嘛.
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他走了后门儿,照顾你的.”
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的赞美,一颗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也笑了一下.
渐渐地,他也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到操场,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不小心,一脚踢在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疼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疼,自己绝对不会疼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悄悄地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疼.不过,她又轻声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着头,满是同情地望着她,还有她槐花一样洁净的微笑.
她仍是笑笑的,转过身走了.
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竟然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园,四处挥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
他想,与她相比,自己要幸福多了,仅仅是多了一根手指,为什么不向她学,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面对自己的不同.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时,她没有到.谈着往事,当学有所成的他谈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根本没装假肢,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上面青了一块,很疼很疼的,她甚至流了泪.
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也就成了整个宿舍女生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的眼前又一次出现她的样子,还有她清亮的笑.
9. 他的“十分自卑”具体表现在何处?文章以写他的自卑开篇,有何作用?
10. 结合下面的提示,选用文中的“二字词语”梳理“他”初中阶段的心理变化.
________——生气——________——同情——________
11. 品读结尾画线句,联系全文分析“他热泪盈眶”的原因.
12. 文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作文
13.13.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请你在横线上补充内容,以“那一次,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
积累·运用
1.1.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xiāo____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lì____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扎进书海,贪lán____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叫天子(云雀)直窜到云xiāo____里去那么惬意!
【答案】 (1). 销 (2). 莅 (3). 婪 (4). 霄
【解析】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销”不要写成“消”,“霄”不要写成“宵”.
2.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______)
(2)诅咒 美不胜收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______)
(3)枉然 人迹罕至 恭恭敬敬 浑为一谈(______)
(4)羞惭 晃然大悟 废寝忘食 威风凛凛(______)
【答案】 (1). (1)生—声 (2). (2)深—甚 (3). (3)浑—混 (4). (4)晃—恍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人生鼎沸”写作“人声鼎沸”,“不求深解”写作“不求甚解”,“浑为一谈”写作“混为一谈”,“晃然大悟”写作“恍然大悟”.
3.3.修改病句.
(1)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元钱左右,非常划算.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节假日高速路车祸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司机的恶劣驾驶习惯和高速免费造成的.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删掉“不超过”或“左右”. (2). (2)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造成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词义角度分析病因,也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句(1)词语重复,删掉“不超过”或“左右”;句(2)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4.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2)《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岐王宅里寻常见 (2). 正是江南好风景 (3). (2)峨眉山月半轮秋 (4). 影入平羌江水流 (5). (3)不知何处吹芦管 (6). 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岐”“峨”“羌”“芦”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5.5.观察下面这幅名为《上学》的图片,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上学路上,河水漫过河堤.学生们挽起裤脚,手牵着手,低着头,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挪.特意赶来接他们上学的老师走在最后,如同他们的保护神.(要求能抓住图片的主要内容进行生动描述,并运用适当的修辞)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要求审懂图意,最后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仔细观察图画,了解画面内容,前四个人是学生模样,后面的人,显然是老师,他们在小心地涉水.找寻描述角度,用通顺、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运用适当的修辞.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⑩(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⑪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 不耻下问(可耻)
C.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③章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④⑤章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 第⑦章是说昼夜变化较快,要珍惜晚上的时间.
C. 第⑩章,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受自然之乐.
D. 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比如“温故知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等.
【答案】6. B 7. 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8. B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B项中“耻”为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可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B项表述错误,第⑦章主要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十分快,要珍惜时间.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记叙文阅读
“骈枝”的苦恼
余显斌
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十分难看.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惊叫道:“呀,你咋长了6根手指哎?”
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
那时,他才9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疼.
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中,从不伸出来.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总是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说话.
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的,把满天幸福四处张扬.
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笑着,以至于最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完道:“我们师生都在这儿傻乐着,别人看见了,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她的笑不为别的,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
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了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的笔从作业的上面斜斜地划到下边,写的那个字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他望着她,噘着嘴很不高兴地问道:“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
她指着那个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悄悄伸出手,拿着个指甲剪,准备修剪指甲.她看见了,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他嘛.
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他走了后门儿,照顾你的.”
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的赞美,一颗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也笑了一下.
渐渐地,他也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到操场,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不小心,一脚踢在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疼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疼,自己绝对不会疼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悄悄地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疼.不过,她又轻声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着头,满是同情地望着她,还有她槐花一样洁净的微笑.
她仍是笑笑的,转过身走了.
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竟然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园,四处挥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
他想,与她相比,自己要幸福多了,仅仅是多了一根手指,为什么不向她学,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面对自己的不同.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时,她没有到.谈着往事,当学有所成的他谈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根本没装假肢,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上面青了一块,很疼很疼的,她甚至流了泪.
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也就成了整个宿舍女生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的眼前又一次出现她的样子,还有她清亮的笑.
9. 他的“十分自卑”具体表现在何处?文章以写他的自卑开篇,有何作用?
10. 结合下面的提示,选用文中的“二字词语”梳理“他”初中阶段的心理变化.
________——生气——________——同情——________
11. 品读结尾画线句,联系全文分析“他热泪盈眶”的原因.
12. 文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9. 具体表现在:他捏着手,红着脸哭;爱把左手插在口袋中,从不伸出来;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说话.作用:以他十分自卑开篇,突出了骈枝给他带来的苦恼之大;与下文的他成了一只快乐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女孩的爱心和善意的谎言对他的影响之大,深化中心.
10. (1). 不满 (2). 舒畅 (3). 快乐
11. 他在同学聚会上,明白了“同桌那条被他踢的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疼”的,他被同桌用心良苦的善意谎言感动;回想起同桌对他六指的赞美,他被同桌真诚的关爱感动.
12. ①乐观开朗:经常咯咯咯的,把满天幸福四处张扬.②热情善良:她主动开导自卑的同桌,并且忍着腿上的疼痛,编织谎言鼓励同桌.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知,前几段,尤其是“他总是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说话”一句写出了他自卑的表现.可以从人物的心理,与后文情节的对比,侧面塑造女孩形象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明确答题要求,按照提示,从文中依次找出体现他初中阶段的心理变化的词语即可.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联系前文,从同桌女孩对他的赞美、关爱和善意的谎言,可以知道他“热泪盈眶”的原因,分析作答即可.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文中描写最多的笑可以看出女孩乐观开朗;从她对骈枝男孩的赞美,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真诚;从她对自己“假肢”的态度,还可以看出她的坚强.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作文
13.13.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请你在横线上补充内容,以“那一次,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次,我真的很快乐
友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题记
“喂,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屁股还没坐稳,好友神秘地凑过来.还没等我“掐指一算”,王涵便兴奋不已、略带狡诈地说:“愚人节!”“愚人节,不是吧?”我慌忙站起来,还好,凳子上没有被涂上胶水.王涵被我的举动弄得摸不着头脑,我捋了捋头发,傻笑:“去年的经验.”王涵鬼笑两声:“你要小心再成为愚人哦!”她一字一顿地说.“好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我轻笑了两声,又攥了攥拳头,对着王涵挑了挑眉梢.
“蒋珊,过来.”姿姿急不可耐地向我招手.我走过去坐到她旁边.“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望着姿姿满脸的诚恳,我怎么忍心拒绝她呢?故事是这样的:有一群乌龟经常聚在一个池塘里吃食,有一次,一张网扑面而来,其他乌龟纷纷游走了,只有一只平时还挺机灵的乌龟呆呆地不动,最终它被捞上来,做成了王八汤.问:“那只乌龟为什么不动呢?”“它视力不正常.”我答.“不对,两眼都是1.5的.”说完她又大笑不止.我恍然大悟:“它不会脑筋急转弯!”只见她笑得前仰后合:“它……在听……听我讲故事.”好啊!你竟然说我是乌龟,于是我准备对她进行“暴打”,谁知道她看出我的意图后竟笑得更加放肆了!我的天啊!还是躲开吧!
这一天的“小插曲”颇多:我把王涵的奶油夹心饼干换成了盐夹心,谁知她趁我不注意给我的屁股上贴了条长尾巴,然后我和王涵一起把强力胶涂在了姿姿的凳子上……
晚上10点,我正准备睡觉,电话响了:“请问乐乐先生在家吗?”我乐了:“乐乐是我们家的狗啊!”“对,麻烦您让乐乐先生接电话.”“呵,这是哪个调皮鬼,跟我捣蛋?”我说:“乐乐先生已经就寝了,有什么事我可以替你转达.”“好吧!乐乐先生订购的骨头两天后空运到,请乐乐先生亲自签收,对了,你是他们家保姆吧?”这最后一句可把我气坏了,嚷道:“你是谁?”“啪!”电话挂了.
晚上11点,电话声又响起:“请接鸡太太,我订购的2斤鸡蛋怎么还没送到?”……“你到底是谁?”我近乎歇斯底里.
“好吧!我告诉你,我是‘何洁’.”我晕!这又是谁捣的鬼?
好吧!我就老老实实地当个“愚人”吧.想到这些,我傻傻地笑了,谁能说这不是难得的快乐呢?应该感谢我的这些朋友们,有朋友就有快乐,有朋友,生命才有这么多闪光点.朋友们,我愿与你们相伴到永远!
那一次,我真的很快乐!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写作时可以补上你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或感到最有趣的内容.提示语在立意的角度作了点拨,那就是选取令你难忘的“那一次”;而且对文体的要求有所提示,那就是要求写人记事.写人时要借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叙事时要具体生动,环环相扣,设置波澜.同时需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道出人生的普遍意义.
【点睛】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