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学校随班就读有9名,智力残疾的有3个,精神三级的有2个,其他4个孩子都存在着多重残疾,这些孩子在学习方面是比较迟钝,其他方面适应能力也是很差的。
二、教学目标
1、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
2、尽量选择一些适应该生肢体康复的训练活动进行康复训练。
三、教学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
2、给予关爱,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
3、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4、康复训练与谈话辅导相结合。
5、采取教师引导、家长督促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进度表
| 序号 | 课程 | 计划进度日期 | 实际进度日期 | 备注 (学 时) |
| 1 | 运动训练 | 1 | ||
| 2 | 翻身训练 | 1 | ||
| 3 | 桥式运动训练方法 | 1 | ||
| 4 | 抱膝运动 | 1 |
| 5 | 双手叉握的自我活动 | 1 | ||
| 6 | 活动四肢关节 | 2 | ||
| 7 | 坐起与坐稳训练 | 2 | ||
| 8 | 上肢的训练 | 1 | ||
| 9 | 转移训练 | 1 | ||
| 10 | 站立与行走训练 | 1 | ||
| 11 |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 理 | 1 | ||
| 12 | 复习 | |||
| 13 | 得数是10的加法 | |||
| 14 | 0的加减法 | |||
| 15 | 6减几 | |||
| 16 | 7减几 | |||
| 17 | 综合练习(二) | |||
| 18 | 8减几 | |||
| 19 | 10减几 | |||
| 综合练习(四) | ||||
| 总复习、考试 | ||||
教学内容:训练正确的卧姿
教学对象:陈莉洁
教学目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过程:
一、一侧卧位
一侧在下,后背用枕头支撑;一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一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一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并放置在枕头上。
二、一侧卧位
一侧在下,一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约100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一侧肢体自由位。
一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
头稍转向一侧,一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
注:该体位尽量少用。
第二部分翻身训练
教学内容:翻身训练
教学目的:
①、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②、训练躯干旋转,缓解痉挛;
③、改善一侧肢体的运动功能;
④、防治并发症。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向一侧翻身训练
学生仰卧,双手叉握,手拇指压在一侧拇指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一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一侧;一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一侧卧位。
二、向一侧翻身训练
第一步同上;
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用一侧脚钩住一侧小腿;
双上肢向一侧摆动,同时伸一侧下肢,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一侧。
第三部分桥式运动训练方法
教学内容:桥式运动又称伸髋运动
教学目的:
①、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
②、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③、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过程:
学生仰卧、屈膝;
将臀部向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
训练者可给予如下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学生的膝部,另一只手轻拍学生的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
第四部分抱膝运动
教学内容:抱膝运动
教学目的:
①、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
②、促进骨盆运动;
③、缓解上肢的屈肌痉挛。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过程:
学生仰卧,双腿屈曲;
双手叉握,抱住双膝;
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手,以防滑脱。
第五部分双手叉握的自我活动
教学内容:双手叉握的自我活动
教学目的:
①、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
②、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
③、保护偏瘫侧的肩和手。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过程:
两手叉握,一侧拇指位于最上方,并稍外展;
双上肢充分前伸;
尽可能抬起上肢,然后上举至头顶上方。
第六部分活动四肢关节
教学内容:活动四肢关节教学目的:
①、促进瘫痪肢体恢复;
②、防止肢体僵硬。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活动四肢关节,又称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也可以由学生用一侧肢体带动一侧肢体活动,称为自助被动运动训练。这里重点介绍几个主要关节的活动方法。
一、肩关节屈曲活动
训练者一手扶肩,另一手握腕;
向前、向上抬起一侧上肢并且指向天花板,保持肘关节伸直;
二、肩关节外展活动
训练者一手扶肩,另一手握腕;
将一侧上肢在水平面上向外移动,与躯干成直角即可。
三、肘关节伸展活动
学生仰卧,训练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
将肘关节由屈曲位缓慢地拉至伸展位。
四、前臂旋后活动,腕及手指伸展活动
学生仰卧,肘关节屈曲,前臂立于床面;
训练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握住腕部的手使前臂做由内向外的旋转动作;
训练者一手拇指将学生一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在一侧拇指根部与腕部之间;
另一手将手其余四指伸直,双手同时向手背侧压。
五、髋关节屈曲活动
学生仰卧;
训练者一手放在膝后部,另一手握住足跟并以前臂抵住脚掌,使足与小腿成90度角;
上抬小腿,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
六、髋关节伸展活动
学生仰卧,训练者一手托住一侧膝关节,另一手握持足跟;
两手用力,使一侧下肢向上活动,伸展髋关节;训练者一手固定一侧下肢,另一手将肢缓缓放下。
七、髋关节外展活动
学生仰卧,下肢伸直;
训练者一手托住膝部,另一手从踝关节内侧握持足跟;
两手用力,水平向外活动下肢,髋关节外展。
八、踝关节背屈活动
学生仰卧,下肢伸直;
训练者一手握持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紧足跟及跟腱并以前臂抵住脚掌。向下用力拉足跟,使踝关节背屈。
第七部分坐起与坐稳训练
教学内容:坐起与坐稳训练
教学目的:
①、通过训练使学生容易坐起来,且能坐稳;
②、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③、为步行等下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帮助下坐起
学生仰卧;
让学生在坐垫移动,使一侧靠近坐垫沿;
将一侧下肢放置于坐垫沿外,膝关节屈曲(即小腿下垂);
学生将手伸到一侧,并推坐垫而起;
训练者将一手放在学生一侧肩部,另一手放在其髋部,同时用力,帮助学生坐起来。
二、自己坐起
学生仰卧;
学生自己挪到坐垫边,将一侧下肢插到一侧下肢下面;
用一侧下肢将一侧下肢抬起并移到坐垫外,一侧膝自然屈曲;抬头,躯干向一侧翻转,手伸向一侧并用力推坐垫直至坐直;同时移动腿到坐垫下。
三、坐稳训练(又称平衡训练)
学生坐位;
训练者坐在其一侧,一手放在一侧腋下,另一手放在一侧腰部,将学生身体重心拉向训练者;
训练者一手抵住一侧腰部,另一手压住一侧肩部,嘱学生将身体重心尽量移向一侧;
学生叉握双手,弯腰并用手触足趾。
第八部分上肢的训练
教学内容:上肢的训练
教学目的:
①、减轻上肢的僵硬;
②、提高运动控制能力;
③、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上肢负重训练
学生取坐位,手放在体侧,手指伸直并且分开,撑于坐垫(椅)面上,肘伸直(可用手帮助);
将身体重心缓慢移至一侧。
二、推滚筒训练
学生坐在坐垫旁,双手叉握,前臂放在滚筒上;
用健臂带动臂来回推动滚筒。
三、砂纸磨板训练
学生坐在砂纸磨板台旁;
两手分别握持磨具的柄,运动双侧上肢(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推拉磨具。
四、移动木柱训练
学生坐在桌旁,木柱及木柱板放在桌上;
学生双手叉握,并握住木柱将其移到指定的位置。
五、翻扑克牌训练
学生坐在桌旁,桌上放一摞扑克牌;
用手将扑克牌一张一张地翻过来。
第九部分转移训练
教学内容:转移训练
教学目的:
通过训练实现坐垫、椅子、座椅及坐便器等之间的转移,以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从坐垫上转移到椅子上
学生坐于坐垫沿;
将椅子置于学生一侧,斜对着坐垫(成30〜45度角);
用一侧上肢支撑椅子远侧扶手,站起后以一侧下肢为轴转动身体;
臂部对准椅子,躯干前屈,缓缓坐下。
二、从椅子上转移到坐垫上
身体一侧靠近坐垫沿,椅子斜对着坐垫(成30〜45度角);
用一侧肢体支撑站起,手扶住坐垫面,以一侧下肢为轴转动身体。
缓缓坐到坐垫沿上。
三、帮助学生从坐垫沿移动到椅子上
学生坐于坐垫沿,双足平放在地面;
训练者面对学生,以双膝夹抵学生双膝,将学生前臂放在训练者的肩上,双手抓住学生肩胛骨的内侧;
使学生上身前倾,直至臂部离开床面;
使学生以健足为轴转动身体,直至臀部对准椅面,让其缓缓坐下。
第十部分站立与行走训练
教学内容:站立与行走训练
教学目的:
①、使学生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
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
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站起的训练
学生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上,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训练者站在一侧,一手扶持膝,另一手放在学生臀部;
嘱学生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二、一侧下肢负重训练
训练者双手扶助学生髋部,让学生尽量站直,并用腿负重;
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三、训练腿向前迈步
学生站立,并尽量站直,用手扶栏杆;
训练者在一侧后方,一手扶稳学生髋部,另一手帮助脚先向后退一小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四、在侧方帮助学生行走
训练者站在一侧,一手握住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一侧腋下;
帮助学生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五、在后方帮助学生行走
训练者站在学生身后,双手扶住学生髋部,并让其站直;
在抬起一侧下肢时,协助学生用一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在抬起一侧下肢时,协助学生将一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第十一部分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教学内容: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教学目的:使这类问题得到减轻或者治愈,从而有利于整体康复训练。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肩关节疼痛的处理
保护好肩关节,避免过多的牵拉和大幅度的运动;
肩关节的训练暂停1〜2周,即使训练也不应过度;
二、肩关节半脱位的处理
训练者不要牵拉手;
坐位时可将一侧手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或椅子的扶手上;站立或行走时可使用肩吊带固定一侧上肢;可进行一侧上肢负重训练。
三、一侧手肿胀(多见于肩手综合征)的处理
注意保护一侧肩关节;
经常将一侧上肢抬高;
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
尽可能不要在一侧手部静脉输液。
四、足下垂、内翻的处理
经常在斜板上站立训练;
行走时穿靴形踝足矫形器;
用绷带绑扎支持足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