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创设了“秋游区动物园”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数一数图中右几个大老虎,几个小老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你想到了,让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删选学生的问题,保留“义工有几个老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加起来”的意思,对加法有了感性认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接着我把学生引入书中的6个场景图,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来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随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然后指名说一说,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的学生的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出示了一个加法算式:5+2=7,让学生根据这个加法算式说出在生活中可以表示的事例。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帮助学生将他们零散的知道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