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哪一侵华罪行中的死难者( )
A.火烧圆明园 B.南京大
C.旅顺大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D.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4.“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这首歌谣最开始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时期是( )
A.大跃进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5.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举荐制 B.九品中正制
C.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D.科举制
6.与“救世主”、“圣诞节”相关的宗教( )
A.佛教 B.教 C.教 D.印度教
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8.微积分的创建者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哈格里夫斯
9.在某朝代的疆域示意图中,我们宿迁地区位于“河南江北行省”.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0.下列措施不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的是( )
A.废除丞相 B.设东厂 C.分封藩王 D.八股取士
11.清朝为了加强对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置或设立了( )
A.西域都护、驻藏大臣 B.军机大臣、行省
C.伊犁将军、军机大臣 D.伊犁将军、行省
12.600多年前,率领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的中国航海家是( )
A.卫温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3.作为附属岛屿之一的,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某班拟举办“辛亥”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
A.创立中国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南昌 D.成立中华
15.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处著名的建筑﹣﹣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强烈要求“外争主权,内除”.此事件发生在(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16.“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路径来.”民歌中的“路径”是指( )
A.占领中心城市 B.实施战略决战 C.和平夺取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
17.据新华社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宣布,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评审决定,《南京大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罪行,它发生在( )
A.1931年9月 B.1936年10月 C.1937年7月 D.1937年12月
18.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日本侵华兵力的不足 B.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C.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D.中民英勇抗战
19.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2011年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颁布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2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22.19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魏源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23.1956年,中国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4.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无限的活力.这里的“首创”是指( )
A.兴办乡镇企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建立人民公社
2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该对的回归耿耿于怀,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儒》
请回答:
(1)这两首诗提到了我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这位皇帝是谁?
(2)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主要是践行了战国时期哪位著名思想家的理论?
(3)材料二讥讽了这位统治者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4)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二:克里孟梭强硬地说:“如果不把萨尔交给法国,法国决不在任何条约上签字。”……英国提出莱茵河地区仍属德国,但要非军事化。
﹣﹣唐贤兴《近现代国家关系史》
材料三:1993年以来,由法、德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大国崛起》
(1)材料一涉及的是哪一思想文化运动?写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一部。
(2)材料二中英法两国的争端出现在哪一国际会议上?最终签署了什么条约?
(3)材料三中的“欧盟”是在哪一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统一的货币”是什么?
(4)回顾欧洲的历史,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28.中日隔海相望,近代以来恩怨难以言表。我们从近现代史的角度来探究两国走过的历程,也许会有所启迪。
材料一:1994年5月 , 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就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 : “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把太平洋战争定为侵略战争是错误的 ”。
(1)材料一中的“ 南京事件 ”指什么 ?中国为纪念这一重大民族灾难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是在什么时候?
(2)材料一材料表明日本国内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怎样?日本的这种态度将会造成什么后果?
材料二:过去几年中日关系伤筋动骨,改善起来难以一蹴而就。当前两国关系改善势头还不稳固,依然面临不少复杂敏感因素,其中既包括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等老问题,也存在一些新矛盾。中日关系已经进入长久僵持期,改善或者缓和双边关系的难度确实很大, 中日关系短期难“破冰”。
(3)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29.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反抗斗争】
(1)1919年我国掀起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工业建设】
(2)1909年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1953年我国实施的哪一经济计划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大国风采】
(3)19年我国哪项重大科技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地位?
【改革】
(4)1978年我国实施的伟大是什么?
【洗雪国耻】
(5)、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6)从以上中国发展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曾子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考点】26: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周制”和“诸侯”“封”等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B.
2.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哪一侵华罪行中的死难者( )
A.火烧圆明园 B.南京大
C.旅顺大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A7:南京大.
【分析】本题以“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为切入点考查南京大.
【解答】据题干“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可知是为了纪念对南京大.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等.的规模、死伤人数超过30万.
故选B.
3.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D.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考点】46: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开放的有关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量南迁,为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量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
故选B.
4.“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这首歌谣最开始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时期是( )
A.大跃进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为依托,考查大跃进运动.
【解答】“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显然十分夸张,这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20世纪50年代,党和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故选A.
5.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举荐制 B.九品中正制
C.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D.科举制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
【解答】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他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故选D.
6.与“救世主”、“圣诞节”相关的宗教( )
A.佛教 B.教 C.教 D.印度教
【考点】FJ:教的产生与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了教.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教、教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们的教义都宣扬忍耐、顺从等主张.
【解答】与“救世主”、“圣诞节”相关的宗教是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耶稣出生的时间12月25日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教是对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
故选B.
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考点】46: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量南迁的主要原因.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解答】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
故选B.
8.微积分的创建者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哈格里夫斯
【考点】KC: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以微积分的创建为依托,考查牛顿.
【解答】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物理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故选B.
9.在某朝代的疆域示意图中,我们宿迁地区位于“河南江北行省”.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把握行省制度这一知识点.
【解答】题目中“河南江北行省”,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故选D.
10.下列措施不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的是( )
A.废除丞相 B.设东厂 C.分封藩王 D.八股取士
【考点】72: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初期君权加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废除丞相、设东厂和八股取士有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而分封藩王不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
故选C.
11.清朝为了加强对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置或设立了( )
A.西域都护、驻藏大臣 B.军机大臣、行省
C.伊犁将军、军机大臣 D.伊犁将军、行省
【考点】7G: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对地区的管辖.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清朝为了加强对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置或设立的机构.在平定了大小和卓祖国的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地区.近代左宗棠收复后,清根据他的建议于1884年在设立行省.
故选D.
12.600多年前,率领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的中国航海家是( )
A.卫温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考点】73: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解答】A项卫温是三国时期到达夷州的吴国大将;
B项郑和从1405到1433年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项戚继光是明朝中期的抗倭英雄;
D项郑成功是清朝初年收复的民族英雄.
故选B.
13.作为附属岛屿之一的,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8B:《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规定割让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马关条约》.是的附属岛屿,根据《马关条约》被割占.
故选C.
14.某班拟举办“辛亥”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
A.创立中国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南昌 D.成立中华
【考点】94: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分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了孙中山活动资料中不能采用的选项,中国民主的先行者孙中山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但南昌是中国党领导发起的与他无关.
故选C.
15.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处著名的建筑﹣﹣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强烈要求“外争主权,内除”.此事件发生在(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考点】9B: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掌握,五四运动首先是由北京学生发起的.
【解答】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等活动“外争主权,内除”等口号响彻云霄.五四运动爆发.
故选C.
16.“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路径来.”民歌中的“路径”是指( )
A.占领中心城市 B.实施战略决战 C.和平夺取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
【考点】9N: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解答】由材料“井冈山”我们可知,歌谣赞扬的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意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
故选D.
17.据新华社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宣布,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评审决定,《南京大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罪行,它发生在( )
A.1931年9月 B.1936年10月 C.1937年7月 D.1937年12月
【考点】A7:南京大.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解答】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南京大,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在中华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罪行.
故选D.
18.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日本侵华兵力的不足 B.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C.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D.中民英勇抗战
【考点】AD: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解答】据所学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许多,题目中ABCD四项都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其中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抗日军民英勇抗战.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党领导抗日军民英勇抗战,中国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D.
19.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考点】AK: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解答】题干材料中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这里的“三个胜仗”指的是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与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它与其它三个战役没有直接联系.
故选C.
20.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2011年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颁布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考点】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
【分析】题干里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故选C.
2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考点】C6: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史实.
【解答】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而实施的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故选A.
22.19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魏源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考点】EF:“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为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贡献的英模.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魏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焦裕禄是县委的好榜样,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为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巨大贡献.
故选D.
23.1956年,中国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CD: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的记忆.
【解答】据课本所学我们知道,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在1958年二次会议之后开始的.只有是在1956年召开的,与题目时间相符.
故选B.
24.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无限的活力.这里的“首创”是指( )
A.兴办乡镇企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建立人民公社
【考点】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认识.
【解答】依据题意可知“改革”是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故选B.
2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该对的回归耿耿于怀,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
【考点】E3:“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于1997年、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所以“天才的创造”指的是“一国两制”.
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儒》
请回答:
(1)这两首诗提到了我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这位皇帝是谁?
(2)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主要是践行了战国时期哪位著名思想家的理论?
(3)材料二讥讽了这位统治者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4)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本题以材料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始皇.
(2)本题主要考查秦王的历史功绩及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及这一措施主要是践行的法家理论.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集权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及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的严重后果.焚书坑儒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4)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的历史教训.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知,这两首诗提到的这位皇帝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材料一赞颂了秦王吞并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功绩.秦的统一,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一措施主要是践行了战国时期韩非的理论.这与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的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思想相符.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讥讽了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应减轻人民负担.得民心者的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故答案为:
(1)秦始皇.
(2)吞并六国,完成统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封建主义集权制度.韩非.
(3)焚书坑儒.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
(4)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应减轻人民负担.(得民心者的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二:克里孟梭强硬地说:“如果不把萨尔交给法国,法国决不在任何条约上签字。”……英国提出莱茵河地区仍属德国,但要非军事化。
﹣﹣唐贤兴《近现代国家关系史》
材料三:1993年以来,由法、德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大国崛起》
(1)材料一涉及的是哪一思想文化运动?写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一部。
(2)材料二中英法两国的争端出现在哪一国际会议上?最终签署了什么条约?
(3)材料三中的“欧盟”是在哪一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统一的货币”是什么?
(4)回顾欧洲的历史,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考点】LB: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H1:文艺复兴运动;MD:欧盟的成立;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中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及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2)本题以唐贤兴《近现代国家关系史》中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巴黎和会》和最终签署的条约.
(3)本题以“欧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欧洲共同体及“统一的货币”.
(4)本题以回顾欧洲的历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获得的感悟.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材料一“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 ”可知,材料一涉及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据材料二“克里孟梭强硬地说:‘如果不把萨尔交给法国,法国决不在任何条约上签字.’…英国提出莱茵河地区仍属德国,但要非军事化.”可知,材料二中英法两国的争端出现巴黎和会上,最终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和约内容主要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部分领土划分波兰等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委任统治;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其中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委任统治体现了该会议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材料三中的“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的;“统一的货币”是欧元.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间的区域性组织,它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其中最主要的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1991年12月11日,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国逐步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回顾欧洲的历史,我们可知,思想促进社会进步;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对抗只能带来伤害;合作才能促进共赢等.(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神曲》;《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答出其中一部即可)
(2)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3)欧洲共同体;欧元.
(4)思想促进社会进步;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对抗只能带来伤害;合作才能促进共赢等.(符合题意即可)
28.中日隔海相望,近代以来恩怨难以言表。我们从近现代史的角度来探究两国走过的历程,也许会有所启迪。
材料一:1994年5月 , 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就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 : “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把太平洋战争定为侵略战争是错误的 ”。
(1)材料一中的“ 南京事件 ”指什么 ?中国为纪念这一重大民族灾难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是在什么时候?
(2)材料一材料表明日本国内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怎样?日本的这种态度将会造成什么后果?
材料二:过去几年中日关系伤筋动骨,改善起来难以一蹴而就。当前两国关系改善势头还不稳固,依然面临不少复杂敏感因素,其中既包括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等老问题,也存在一些新矛盾。中日关系已经进入长久僵持期,改善或者缓和双边关系的难度确实很大, 中日关系短期难“破冰”。
(3)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考点】A7:南京大;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南京大的相关评述和中日关系发展状况切入点,考查南京大和中日关系,问题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1)据材料“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把太平洋战争定为侵略战争是错误的 ”可知,材料一中的“ 南京事件 ”指南京大;中国为纪念这一重大民族灾难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是在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南京大,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在中华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罪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常委会设立了两个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据材料“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把太平洋战争定为侵略战争是错误的 ”可知,材料一表明日本国内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是推卸战争责任,拒不承认侵略事实.这种态度不仅严重伤害了亚洲国家人们的感情,也是对和平的践踏和威胁,不利于日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日本领导人参拜,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中日之争等.日本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故答案为:
(1)南京大;12月13日.
(2)推卸战争责任,拒不承认侵略事实.后果:这种态度不仅严重伤害了亚洲国家人们的感情,也是对和平的践踏和威胁,不利于日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
(3)日本领导人参拜,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中日之争等.日本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29.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反抗斗争】
(1)1919年我国掀起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工业建设】
(2)1909年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1953年我国实施的哪一经济计划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大国风采】
(3)19年我国哪项重大科技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地位?
【改革】
(4)1978年我国实施的伟大是什么?
【洗雪国耻】
(5)、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6)从以上中国发展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考点】9B:五四运动;B4:詹天佑和京张铁路;C9:一五计划;D6: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E3:“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EF:“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其背景、主要内容与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原子弹的知识的识记.
(4)本题主要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本题以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实践的相关知识.
(6)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等活动.“外争国权,内衬”等口号声响彻云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怀揣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2)1905 年清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4)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了对行使主权.
(6)从我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到现代化的蓬勃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要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盲目照搬外国经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发展经济既要善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要有先进的社会制度; 先进的社会制度能促使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可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等.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道路是曲折的.
故答案为:
(1)五四运动.
(2)京张铁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改革开放.
(5)“一国两制”.
(6)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道路是曲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