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30:45
文档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
推荐度:
导读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3.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4.“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出自艾青《________》。

    

5.艾青的《________》歌颂了毛。    

6.“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____。

    

二、选择题

7.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            

A. 《我爱这土地》           B. 《太阳的话》           C.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 《光的赞歌》

8.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9.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 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三、判断题

10.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诗人是通过对盆景的间接描绘来实现的。

    

11.《光的赞歌》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中国。

    

12.《梦》抒发了“钢丝床上有痛苦,稻草堆上有欢晤”的真情实感,表示作者对物质富有然而精神贫困的生活的依恋与追求。

    

13.《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这首诗的序幕。这一形象的选择,不仅立刻使人感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感应笼罩着全篇,悲惨的严峻的气氛,都由这一形象所奠定的基调而产生了。    

四、综合性学习

14.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补充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         ②整理搜集的诗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诗歌(长的诗可以只填诗歌题目和作者)推荐理由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五、阅读题

15.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________。

诗人的任务是:________。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___,“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___,“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________而来的情状。

(3)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16.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17.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 “ 在看不见的深处 /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 这首诗热情赞美了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 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D. 本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者的神态与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等词语。

18.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19.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5)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情绪。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可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 》,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 我爱这土地 》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背诵、积累。

2.【解析】【分析】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介绍了艾青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光明的歌手。

 故答案为: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点评】本题考查对艾青诗歌的理解把握能力。题目中的答案在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里都有,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忆积累即可。

3.【解析】

【分析】根据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中有关艾青的介绍可知,这个乳母就是大堰河。

 【点评】本题考查对当代诗人艾青的掌握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把这些知识积累下来。

4.【解析】【分析】根据阅读积累可知,这首诗出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认为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需要注意“寒冷的今夜”,不能看见“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认为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5.【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及本诗诗歌主题可知这首诗应为《》。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6.【解析】【分析】根据平时阅读积累可知,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鱼化石》。

 【点评】考察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并注意积累,答题时通过所给诗文信息判断诗的题目。

二、选择题

7.【解析】【分析】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艾青归来后诗歌的基本主题:关注民族和人民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光明。《在浪尖上》《古罗马竞技场》《光的赞歌》等都是。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回答即可。

8.【解析】【分析】《艾青诗选》里面专门介绍艾青“归来”后诗风的变化,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察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积累这段文字的要点即可正确答题。这也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课本上介绍的名著知识。

9.【解析】

【分析】A表述错误。《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乐观自信的人们。BCD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象征意义和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艾青诗选》中的每一首诗,并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每一首诗歌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三、判断题

10.【解析】【分析】 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诗人是通过对盆景的间接描绘来实现的。“间接描绘”说法错误,应是“直接描绘”。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如象征、用典、衬托、对比、融情于景等,分析表现手法时一定要结合诗歌内容及主题思想。

11.【解析】【分析】《光的赞歌》是诗人“归来”后创作的,故既有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中国。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中所写的景、人、事进行综合分析。

12.【解析】【分析】“物质富有然而精神贫困”错误,应为“物质贫困然而精神富有”。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3.【解析】【分析】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是诗人艾青1979年6月访问意大利首都罗马之后写下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也许你曾经看见过/这样的场面--/在一个圆的小瓦罐里/两只蟋蟀在相斗",这首诗开头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序幕。诗人选择“蟋蟀”这个意向,会让读者联想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使全诗笼罩着悲惨的严峻的气氛。所以这句话阐述正确。

 【点评】考察学生对诗篇的熟悉程度。答这样的题,要认真阅读名著《艾青诗选》里的每一首诗,要对每一首诗都非常熟悉,并要对诗的内容、主旨、及写法等进行分析、整理、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四、综合性学习

14.【解析】【分析】(1)开放性试题,写出与诗歌相关且题干未提及的活动即可。如:举行诗歌朗诵会;开展诗歌知识竞赛。

 (2)本题要求给《礁石》写推荐语,换个说法就是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答题时结合时代背景可从意象意境、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给喜爱的诗歌写推荐语的能力。这实际就是一个诗歌鉴赏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五、阅读题

15.【解析】【分析】(1)这首诗将“黎明”拟人化,并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第①②写“我”把诗人从睡梦中叫醒,并给了诗人一个任务,认真阅读诗的第①②句可知,这个任务是: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第③④句写“我”来的方式、时间、方位地点。第⑤⑥句写“我”来的任务: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2)“露水”让人联想到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就是黎明,而“最后一颗心”让人联想到启明星,也即黎明时刻。因此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时间,“东方”是方位词,“海上”是地点,因此 “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方位地点,“汹涌着波涛”让人联想到惊涛骇浪、烟波浩渺,因此 “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3)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从重庆来的延安,他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斗争之后,人们所期盼的黎明就要来了。而处在国统区的重庆,人民依然生活的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盼黎明的到来,但他们不知道黎明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最后再从中筛选中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在把握诗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分析诗中的意象进而理解诗的意境。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诗歌重要的语句,一定要结合写作背景及诗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不联系写作背景的话,答案的正确率会非常低,甚至为零。

16.【解析】【分析】(1)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收养,这个乳母就是大堰河。从血缘上来说,“我”是地主的儿子,他们给了“我”生命,“但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不祥之人。而大堰河虽然只是“我”的乳母,却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疼爱“我”。因此,在“我”心里,我就是大堰河的儿子。所以,这样说并不矛盾。

 (2)认真阅读第②节时可知,这一节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景物,即诗的意象。而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景物很容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情,正好契合“我”对乳母去世的悲伤之情以及“我”作为儿子没有尽到孝道的愧疚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诗歌重要的语句,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经历及诗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不联系诗人的经历的话,答案的正确率会非常低,甚至为零。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17.【解析】【分析】中华民族由于长期的阶级压迫以及奴化统治,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他们似乎都是彼此孤离着。但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中华儿女们就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这首诗诗人由树联想到中华民族,运用的是联想的手法,体现了者团结一心,顽强抗争的精神。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诗歌塑造的形象、内容、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18.【解析】【分析】《煤的对话》主旨是展现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诗人为什么选“煤”这个意象,因为煤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住在万年的岩石里,默默无闻,有一天被采煤工人开采出来后看着很不起眼,但一旦点着后就会燃起熊熊的大火,带来无穷的能量,这和当时被压迫的中华民族比较相似。

 (2)这首诗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你住在哪里”“你的年纪”,这两句问话非常的平静,而答语“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中的“万年、比、更大”则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煤”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如象征、对比、烘托、用典、融情于景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课文中涉及的表现手法要反复的理解揣摩进而达到熟练掌握每种表现手法的特征,这样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注意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

19.【解析】【分析】(1)这首诗中,一个又一个浪扑过来,但“礁石”都不惧怕,勇敢地面对一切;而是把这些郎打成碎沫,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含着微笑站在那里。由此看出“礁石”是多么的顽强不屈。所以,诗中的“礁石”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诗把海浪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刀砍过一样”海浪的冲击比作“用刀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所以,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歌颂像“礁石”一样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现在内容上,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所以,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歌颂像“礁石”一样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形式上,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可感,而诗句又有长有短,自由灵活。

 (5) 这首诗塑造了“礁石”这一形象,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作者借“礁石”这一形象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因此,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这首诗中的“海浪”和“礁石”是对立关系,读者很容易看出作者写“海浪”是为了衬托“礁石”这形象。因此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重点抓住诗歌的意象的象征义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能力。注意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和特点,准确辨析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的能力。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及意象的特点的能力。要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同时注意诗歌的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意象的特点。

文档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