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31:01
文档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寻找一把钥匙——准确解读诗歌情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抓住标题、关键词、意象等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2、能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作者、序注、典故、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历史知识等诗外要素辅助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重点难点:抓住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关链接:1、高考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
推荐度:
导读寻找一把钥匙——准确解读诗歌情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抓住标题、关键词、意象等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2、能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作者、序注、典故、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历史知识等诗外要素辅助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重点难点:抓住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关链接:1、高考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
寻找一把钥匙

                       ——准确解读诗歌情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抓住标题、关键词、意象等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2、能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作者、序注、典故、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历史知识等诗外要素辅助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重点难点:

抓住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相关链接:

1、高考考点解读: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

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2、写诗的目的:抒情、言志、说理。情:喜怒哀乐,忧思惊惧。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理:人生哲理、生活哲思,历史规律。

3、关键词:能直接呈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能说明作者抒情原因的词语等。

4、意象: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杨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5、文化常识:古典诗词是在古代文化背景下写出来的,很多作品中都会出现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职官名,有时还会出现古代的器具、服饰、宫室、车马等名称和典章制度、节日习俗等。

问题探究:

 在预习过程中,熟读下列每首诗歌,说说你认为解读该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应特别把握哪些要素(以第1题为例),并具体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宋神宗煕宁四年(1071),苏轼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旋涡。煕宁七年调知密州,虽曰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地位。这首词作于煕宁九年。

1、要素:意象(明月)、关键词(欲、恐、不应有恨)、序言(兼怀子由)、注释(苏轼被外放冷遇)、作者(仕途坎坷,思想上儒佛道兼有)、文化常识(丙辰中秋)       

具体分析:中秋节,作者对月怀人,而从序言中“兼怀子由”一句可知作者怀人是辅,联系注释中作者外放冷遇的境况,作者主要是抒发内心积闷,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可看出作者在出世入世方面的矛盾心理,“不应有恨”又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旷达情怀。

2、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2要素:标题、意象(云、雁、菊)、关键词(逐、随)、注释(江辞官)、文化常识(重阳节)、典故(篱下菊)、历史知识(亡国)

具体分析:江诗写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辞官途中的思乡心情。从作者“逐南云”“随北雁”的愉快心情可看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流露出作者归隐田园的情怀。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4、要素:标题(作者年老)、意象(日暮、西风)、关键词(羁绪、吾道在、苍颜华发)、典故(屈原、白居易)、注释(贬官)

具体分析:在日暮、西风的环境中,贬官后的作者心情凄凉、思绪很乱。“羁”表达了漂泊的旅思和谪官的愁思,用屈原和白居易的典故表达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尾联中的“苍颜华发”表达作者年华易逝的伤感,“便挂衣冠已是迟”则表达了作者对宦海浮沉的厌倦。

内容:1漂泊的旅思;2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5宦海浮沉的厌倦。

【小结】把握诗歌情感的钥匙有哪些?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关注:诗歌作者。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

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

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

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

七关注:诗中典故。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课内探究案】

一、2011年南阳市高一期末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

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荣:犹“花”。

1、本诗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摘下庭院里树上的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说“丈夫”或“心上人”也可),但路远又做不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怀念之情。(分号前后各2分,意合即可)

二、

杂诗

曹植①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②,夕宿潇湘沚③。

    时俗薄朱颜④,谁为发皓齿⑤?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⑥。

【注】①曹植:字子健,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世称陈思王。他年轻时就很有文学才华,曹操颇为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曹植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死。②江北:一作“北海”。 ③潇湘:两水名;沚(zhǐ):水中小洲。 ④薄:轻视。朱颜:美色。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⑤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指推荐、介绍。⑥荣耀:指女子光彩焕发的容貌。

2、整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南国佳人不为时俗所重比喻有才能的人(或:作者)得不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表达了诗人被统治者遗弃,有志难伸,因而感到时光易逝的苦闷心情。(共6分,“手法”3分,“心情”3分,意合即可。

二、2013年江西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 “余既”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三、2013年湖南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请结合自己的做题体会,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思想情感考题的解题思路或答题方法。

我的收获

【相关链接】

一、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其中一定蕴涵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诗歌,就其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感时伤世、思乡怀人、羁旅愁绪、生活杂感等几大类,鉴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分析,分析时可抓住关键的情绪词切入。

诗歌常见16种情感编成的5句话:忧国忧民的我,欲建功报国,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狂傲的我,愤世嫉俗,蔑视权贵;孤独的我,羁旅感伤,怀古伤今;放达的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多情的我,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

二、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文档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寻找一把钥匙——准确解读诗歌情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抓住标题、关键词、意象等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2、能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作者、序注、典故、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历史知识等诗外要素辅助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重点难点:抓住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关链接:1、高考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