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31:16
文档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
推荐度:
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提问:金字塔的这么多未解之谜都涉及到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它是法老的陵墓,埃及人相信人死了其实是永生,法老死后做成木乃伊放进金字塔里可以成为永久的神灵继续保佑他的子民,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里金字塔这种建筑形式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就成了宣扬统治者思想的重要手段,来达到维护国家等级,约束人民的作用。本节课了解青铜器这类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这方面的作用的。

讲授新课:

(一)、青铜器的种类以及鼎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教师讲解中国的青铜时代

2、展示图片,讲述青铜器的分类,并强调其中的礼器具备的特点。

3、展示图片,讲解礼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鼎。

(1)、展示《乳钉纹红陶鼎》图片,介绍此鼎的背景,指导学生观察鼎的造型和纹饰特点,并提问:这件鼎在当时社会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烹饪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并讲解夏朝之后,鼎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都说明了它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生活器具,渐渐的在社会发展中被赋予了深刻而庄重的文化含义。 

(二)、我国青铜器发展的四个阶段

1、展示我国目前发展最早的三足铜鼎的图片,并提问:它的造型和纹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与早期的陶鼎几乎一致,略显稚拙粗糙,线条装饰也很简单,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青铜,暗含高贵之意,这正是华夏文明初创时的真实写照,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2、展示《后母戊鼎》、《大盂鼎》的图片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教学案上的资料从造型,纹饰,铭文方面鉴赏这两件青铜器,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完成表格。

特点形成原因
造型
纹饰
铭文
造型
纹饰
铭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展示饕餮纹图片

讲解“饕餮”的含义以及饕餮纹的特点

提问:在青铜器上用这样长睛大耳、大口獠牙的饕餮纹有利于营造怎样的氛围?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展示带有饕餮纹装饰的各种物品。

展示青铜器各种装饰纹样的图片,并提问商周青铜器上各种纹样,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有独特的审美观?为什么要刻画这些动植物的形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早期人类社会,人是被动的,出于对自然的崇敬和支配自然的幼稚的幻想,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所以他们想象某种猛兽,刻画动物植物的形像,并且多以恐怖、神秘的形象为主,就是用来“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4、提问:后母戊鼎和大盂鼎除铭文的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后母戊鼎和大盂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的这些变化,形成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商朝是我国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鬼神观念浓厚,统治者兢兢业业主持朝政。于是蝉妤妹扁胰翡迸汊http://www.art通过祭祀鬼神来求得天命,到了周朝,奴隶制趋向停滞衰弱,生产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事物不再恐惧,更不要说是称之为神了,所以表现在青铜器上不再是那么不可让人走进的感觉,而是多了一些生活气息。 

6、展示《莲鹤方壶》图片和视频

师生共同赏析,深入研究思考: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堂总结

本节课从夏代青铜器的形成到商周时期的鼎盛再到春秋战国风格的转折,各个历史时期青铜器的样式不尽相同,功能服务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异,体现出来的礼仪 教化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他们都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

展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课后拓展

以本节课欣赏的青铜器装饰纹样为例为一件青铜器设计装饰纹样,要求:手绘(表现形式不限)。

学生了解从中国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能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了解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青铜器进行初步断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体验了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感受“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具体存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由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整体素质较高,有比较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于探究,敢于否定。

导入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学氛围中,引向教学主题,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一定的背景理解作品,提供一些美术鉴赏的素材,事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礼仪与教化》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国家、阶级以及相应的道德、法律观念的出现对美术创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根据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我将青铜器这一部分作为一课时来完成。结合一些具体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国家、阶级以及道德、法律观念的出现对美术作品的影响,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联系。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的思维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乐曲渲染,视频展示,图片展示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及分组讨论,交流协作等教学手段,为的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的学习我做主。

评测练习

一、课堂评测练习

1、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历史阶段?

2、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3、鼎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4、说出几个关于鼎的成语。

5、阅读教学案上的资料从造型,纹饰,铭文三个方面鉴赏后母鼎和大盂鼎,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完成表格。

特点形成原因
造型
纹饰
铭文
造型
纹饰
铭文
6、在青铜器上用这样长睛大耳、大口獠牙的饕餮纹进行装饰有利于营造怎样的氛围?

7、商周青铜器上各种纹样的出现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有独特的审美观么?为什么要刻画这些动植物的形象?

二、课后评测练习

1、以本课欣赏的青铜器装饰纹样为例为一件青铜器设计装饰纹样,要求:手绘(表现形式不限)

本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大多为美术史和人类发展史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教学实际时一定要把美术鉴赏看做是审美过程,要突出美术的特征。要在把教师自己对美术作品判断介绍给学生之前,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看作品,这是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不可以把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变成教师对作品的印象。老师在引导之后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路分析另一件作品,解读作品。也可师生共同研究出知识再对新的作品进行合作探究。

《礼仪与教化》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国家、阶级以及相应的道德、法律观念的出现对美术创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根据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我将青铜器这一部分作为一课时来完成。依据新课标中“图像读识、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

文档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