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1.空腹血糖测定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复习思考题
1.空腹血糖测定
(一)标本采集: 推荐用含氟化钠的灰色管帽真空采血管采血,可抑制糖酵解途径中酶活性。 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止进食、吸烟,停用胰岛素和降血糖药物,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标本采集过程中防止标本溶血,采集后尽快送检。
(二)参考范围: 酶法:3.6~6.1mmol /l。
(三)临床意义:
1. 空腹血糖增高: 血糖过高, 空腹血糖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 高血糖症 空腹血糖>7.0mmol/l为。 高血糖症分度, 轻度增高:血糖7.0~8.4mmol/l ,中度增高:血糖8.4~10.1mmol/l, 重度增高:血糖>10.1mmol/l。
2. 空腹血糖减低: 空腹血糖减低 空腹血糖低于3.9mmol/l ,低血糖症 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一)原理:
(二)标本采集: 试验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200克,受试前晚餐后禁食10~16小时,同时停服所有影响试验的药物,可维持正常的活动。 试验日清晨空腹采血1ml后,将75克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于5分钟内饮完。 口服葡萄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及3小时采集静脉血标本各1ml,采血的同时留取尿标本,分别测定血糖和尿糖。采血时取坐位姿势,整个试验过程不能吸烟、饮茶或咖啡。
(三)参考范围: 空腹血糖 <6.1mmol/l 。服糖后 30分钟~1小时血糖达峰值,峰值<11.1mmol/l(一般为7.8~9.0mmol/l) ,2小时血糖<7.8mmol/l ,3小时应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 各检测时间点尿糖均为阴性。
(四)临床意义: 诊断糖尿病 , 临床上有以下情况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均≥7.0mmol/l ,ogtt 血糖峰值≥11.1mmol/l,2小时血糖值 ≥11.1mmol/l 。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且伴有尿糖阳性者。糖耐量降低: 空腹血糖<7.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为7.8~11.1mmol/l,且血糖达高峰时间延至1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至2~3小时后,同时伴有尿糖阳性, 多见于2型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及皮质醇增多症等。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 糖耐量曲线较空腹血糖水平低,服糖后2小时血糖仍处于低水平, 见于胰岛b细胞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低血糖, 功能性: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时间及峰值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出现低血糖,见于特发性餐后低血糖症, 病理性:空腹血糖低于正常,服糖后血糖的水平超过正常,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水平,尿糖阳性,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肿瘤。 慢性肾脏疾病, 糖耐量轻度减低,尿糖可阳性。
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一)原理:血红蛋白中两条β链n端的缬氨酸和葡萄糖经非酶促反应结合成糖化血红蛋白(ghb)。 血红蛋白a1 包括hba1a、hba1b、hba1c,hba1c为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通常临床上测定的是hba1c。
(二)标本采集: edta抗凝全血,用紫色管帽真空采血管采血。
(三)参考范围: hba1c:3%~6%
(四)临床意义: 糖尿病诊断和长期监控的指标, 可反映检测前2个月左右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之一,尤其是对一些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更为合适。 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 糖尿病性高血糖ghb水平多增高, 应激性高血糖者多正常。
复习思考题
1.列举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解释测定结果的临床意义。
2.如何采集ogtt的血液标本?
3.解释ogtt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