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30:34
文档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摘要: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
推荐度:
导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摘要: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综述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陈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2.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逐渐由老年群体开始逐渐向其他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量。

三、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国内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测查样本都在400人以下,目的是引入量表。段建华(1996)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试用了Fazio修订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7-2011年检索到最早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的是1997年景淑华、张积家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烟台师范学院224名本科生进行的测查。调查工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1977)和kamlnan和 FIett(1983)制定的情感量表,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何瑛(2000)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单项人面量表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本世纪初至今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不仅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外部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人格、归因方式等内部因素的研究,一些学者还开始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如中国、、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严标宾,郑雪,邱林,2003)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引进国外量表和修订国外量表、自编量表两种。常用的国外量表有:1、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指定的一种定时性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2、Diener、Emmomns、Larsen和Griffin(1985)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测量大学生生活满意感。3、Ed Diener(1995)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TCS)问卷(分A卷和B卷)4、Campbc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5、Kozamz和Albert(1980)编制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其理论结构是情感平衡理论,即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正性情感增加一个人幸福度,负性情感降低一个人幸福度,总的幸福度是两者之间平衡的结果。6、Kammann和Flet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是以被试近期内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为基础,测查其主观幸福感;我国学者自编和修订的国外量表有: 1.段建华(1996)对总体幸福感量表(GenralWell-BeingGWB)进行修订. 2.郑雪等对Diener《国际大学调查》量表进行修订. 3.盖晓松对Campbell等的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修订4.尹海兰2004年编制了《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问卷》5.吉楠,李幼穗2006年编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等。

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人格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但研究发现如性别、年龄等外部因素只能解释SWB变化很少部分。许多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因素,尤其是人格上。在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在人格的结构走了一条有上由大三人格(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倾)向大五人格(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过渡的过程。在大三人格的研究中,众多研究一致表明,外向性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能够增进幸福感;神经质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会降低幸福感。尽管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但是正如有的心理学者说的那样,单独地集中于外倾和神经质可能会过于简单地陈述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复杂的联系模式。一些宽泛的维度和范围相当较窄的特质均显示与主观幸福感有一致的相关。在这种背景下,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得到重视。五个因素全部与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相关。其中,经验的开放性同时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宜人性和严谨性与幸福感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即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因而能提高幸福感。

2.文化差异

很多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大学生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差异整体上发达国家被试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被试,西方文化中的被试显著高于东方文化中的被试,女性被试显著高于男性被试;文化因素对被试幸福感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和姓别因素的影响。这个研究结果明确肯定了文化对于不同群体之间幸福感差异起到了重要作用。

3.家庭经济状况

在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收入不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更多的研究者却发现,经济状况对大学生SwB的影响非常显著,低收入大学生的SwB明显低于经济状况普通的大学生之所以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与经济和swB的特殊关系有关。

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展望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现有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

1.完善测评工具,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目前我国学者在研究中所用的测量工具主要还是以国外的为主,由于文化异质性的影响,这些量表仍需要做进一步的中国化修订。

2.要认真探讨目前研究中的矛盾结论,明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目前关于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有不少结论具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如经济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到底有怎么的影响,学习成绩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否有促进作用等。

3.要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主观幸福感理论构建,由于在文化和教育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国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有:比较理论、目标理论、人格物质理论等。这些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理论,是否可以用于具有几千年积淀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更期望能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土生土长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出现。

4.积极开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关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科学研究尚未见到,只看见在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时顺便提些建议或看法,这些缺少实证的研究,实际应用价值不高,今后应进行科学的干预研究,为增进大学的主观幸福感奠定基础。

文档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摘要: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