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平城厢小学 刘喜珠
在3的倍数的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常常与2、5的倍数混淆,提起3的倍数往往从个位上去考虑。反思3的倍数的教学,不难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教材上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计算各位上的数的和,来发现规律的,这种教法学生没有主动发现,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被动获得的,学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来龙去脉。而2和5的倍数特征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印象深刻,因为学生真正参与了,动脑了,所以就记住了。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能不能也像2和5和倍数特征的教学一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发现,从而牢牢记住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深入挖掘3的倍数的特征,“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数字不论在什么数位上除以3均余这个数字(大于3的数字也是如此)。比如95÷3其实就是(90+5)÷3=90÷3+5÷3,90÷3的余数是9(接着除下去余数是0,)5÷3的余数是5(接着除下去余数是2,如果余数大于3可以接着除),然后再把余数相加看看它是不是3的倍数来发现规律。当然,这个规律并不一定给学生讲,教师一说,学生自然就能理解。因此我改变了教材上的教学方法,做了如下处理:
先出示一组试题:
㈠10÷3 100÷3 1000÷3通过这一系列的计算,学生很容易发现:1不论在十位、百位还是千位,除以3均余1。
㈡20÷3 200÷3 2000÷3 同㈠组一样2不论在什么数位上余数均是2。
这时学生头脑中,就会有这样的思想: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除以3,就余几(余数大于3的可以继续除)。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这一结论。
㈢11÷3 110÷3 1100÷3 余数是2与㈠组比较,学生能发现各位上的1+1=2,余数是各位上的和。
做完这组,教师适时引导,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这样的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自己尝试验证。
㈣12÷3 120÷3 1200÷3 结果均没有余数,让学生发现1+2=3,3是3的倍数,因此没有余数。
然后让学生尝试判断并计算验证以下两组试题
㈤13÷3 14÷3 15÷3 16÷3
㈥132÷3 452÷3 1025÷3 236÷3
学生经过以上的计算和验证,自主地发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这样的设计,教师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列举、观察,再去计算验证,而是通过一系列地计算,从而自主地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更容易地体会到3的倍数是从各位上的和来思考的。这样的设计更符合余数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在明白算法的同时,也明白了算理。这样的设计,从学生思维的培养上,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养成计算后多观察、多思考会有更多的发现,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