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12-22 作者(来源):五十九中学何志雄
| 我校行为偏差生由于家庭、地段及历史等原因,多年来所占比例一直不低,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政教处从摸情况、制计划、定目标、下措施、动员多方面的力量,竭尽全力帮助和教育行为偏差生,收到一定的效果。从中我们得到一些启示,摸索出一些经验,在此交流,抛砖引玉,以求共进,把行为偏差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 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每一个行为偏差生的预控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教处从新生报道之日起就指导并协助班主任进行家访,对一些在小学里有劣迹和恶习,在进校后又自由散漫的学生重点关注。政教处对这些新生除了做好跟踪卡的纪录外,还隔三岔五地与这些学生进行谈心。触摸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兴趣爱好,然后有的放矢地启发引导、帮教,使他们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同时,增强成功的信心。这样,有效地控制了一些潜在的不良苗子。如学生孙某某,因父母离异并各自组成新的家庭,对小孩的教育形不成合力。该生在小学里就以偷窃出名,并且行为过激,政教处及时与班主任一起进行家访,而且不间断地找其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与其面对相坐并尽可能用一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使其在一种相对平等和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表白内心的真话,在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下,该生的思想从抵触到接收,到反思到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提高。当然我们非常明白,一二次的教育谈心不能一劳永逸。针对在校多年行为偏差生,从醒悟到转变、到反复、到稳定、到巩固的转化规律。我们不厌其烦,从不放弃每个行为偏差生,也从不放过每个行为偏差生在任何一个转化过程中的失误。学校有几位平时屡教屡犯校纪校规,又十分厌学的高年级行为偏差生,上课听讲已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可以说一点都听不懂上课),故他们在课堂内思想无法集中并常常滋生惹事来发泄,任课教师怨声载道,同学们学习情绪受挫,为此校领导及时与政教处商量,根据这几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情况,组织各学科部分教师按正常的课程,为他们义务开小班教学。由于从他们所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受到了明显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政教处老师首当其冲,担任了六门课程的义务教学。由于我们在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这根红线,故预控工作收到了一些效果。 二、 依托社区和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关心行为偏差生 学校的行为偏差生大多居住在斜土地区,为了更好地做好他们的预控工作,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我们想方设法通过街道与这些行为偏差生所在的里委取得联系,共同商量制定这些孩子在社区健康有益生活的最佳方案。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有的单亲。有的离异,有的学生不但生活贫寒,而且缺少亲情的温暖,造成一定的性格偏激,缺乏自制力,脾气容易冲动,遇到问题思想简单,容易走极端,而且不计后果。另外,这些偏差生受到社会和地区闲散的“恶少”的影响,缺乏抵制能力甚至会混聚在一起,惹是生非。为此街道里委的干部根据与学校商量的方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个性,实施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首先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多示关爱。让这些偏差生在享受社会的温暖的过程中,诚恳地接受社区的帮教,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社区和学校经常互通情况,及时反馈这些偏差生的表现,以便不断地改进帮教方法,从而把预控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在开展这一工作中,街道青保老师张龙英、斜土派出所的石警官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积极配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偏差生中有个单亲家庭,生活困难,且家庭教育和家庭监护由于种种原因相当缺乏,张老师、石警官和学校政教处的老师多次上门家访,多次参与学校以座谈形式的帮教工作。而且还千方百计的妥善解决该生的生活问题,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利用去徐汇区工读学校帮教偏差生的优势,经常定期请工读学校老师和校长来校与偏差生接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并通过协商。把三名家庭无监护能力的偏差生,让工读学校托管。学校还为个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经济的资助,校方领导除了赠送学习用品外,还亲自鼓励这几个偏差生要努力进取,不断进步。政教处的老师还多次协同班主任在节日前去看望这些学生,每当这些托管学生接过学校的赠品,聆听着原校老师娓娓道来的亲切话语时,都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个别还甚至哭出声来。他们纷纷表示母校没有嫌弃他们,他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并改掉不良习气,争取进步。总之依靠和利用社会一切力量来共同帮教行为偏差生是我们行之有效的途径。 教育和转化行为偏差生历来是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丰富多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行为偏差生的教育管理更是紧迫,在实践工作中更具探索性,我们有信心在这个“看不见的”阵地上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