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学生源竞争的现状_成因与对策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6:33
文档

中学生源竞争的现状_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0年第5期(管理研究)在教育市场化的影响下,计划性很强的初高中招生也出现了争夺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生源大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又如何来规范这种竞争呢?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一、中学优质生源的争夺与类型众所周知,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取得高水平成绩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生源。每年小升初与中考前夕,各所学校为争夺优质生源燃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出浑身解数,抢夺市场。粗浅归纳,大致有以下类型。(一)继续直升型为了防止本校优质生源外流,很多普通中学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或者通过一
推荐度:
导读2010年第5期(管理研究)在教育市场化的影响下,计划性很强的初高中招生也出现了争夺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生源大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又如何来规范这种竞争呢?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一、中学优质生源的争夺与类型众所周知,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取得高水平成绩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生源。每年小升初与中考前夕,各所学校为争夺优质生源燃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出浑身解数,抢夺市场。粗浅归纳,大致有以下类型。(一)继续直升型为了防止本校优质生源外流,很多普通中学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或者通过一


2010年第5期(管理研

究)

在教育市场化的影响下,计划性很强的初高中招生也出现了争夺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生源大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又如何来规范这种竞争呢?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学优质生源的争夺与类型

众所周知,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取得高水平成绩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生源。每年小升初与中考前夕,各所学校为争夺优质生源燃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出浑身解数,抢夺市场。粗浅归纳,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继续直升型

为了防止本校优质生源外流,很多普通中学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或者通过一定的测试,将本校毕业班

排名在前的学生集中起来,统一编班。这些学生集中编班后,不再进行毕业考试学科的系统复习,而是要么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夏令营或学科竞赛辅导,

要么组织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总之,就是想方设法不让学生参加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待秋季入学后,就将这些学生直接编班,或者通过本校举办的入学考试,和其他学生打乱重新编班,使优秀生源留在本校。

(二)封锁信息型

对毕业班的学生,一般都不对学生或家长公布,更不会给学生或家长留下有关学生真实成绩和排名情况的书面资料。学校还把这种做法上升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宣传。其实,他们的真实用意在于不让其他初高中知道学生的真实成绩,减少优秀生源被外校挖掉的可能性。有的初高中甚至有意扣压其他学校的宣传资料、招生信息,扣压本校学生的准考证、毕业证、中学录取通知书等证件,待他们在本校就读后再发放给学生。

(三)派驻人员型

有的学校,特别是经济发达、教育先进地区的初高中,为了招到特别优秀的学生而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招生工作。每年的四、五月份,他们就派出工作人员,到本市的相关学校或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和学校,设立专门的招生机构,安排专门的办公场地和经费,宣传学校情

况,联络毕业生学校校长、班主任老师,打听毕业学生情况,遇到合适的生源,就采取各种方式做工作,当场予以“录取”,将学生“挖”到自己的学校。这些被派出去的老师,往往是长期负责这一招生点工作的老师或过去就在经济相对落后、教育相对先进地区学校任教的老师,他们利用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熟悉的优势,轻而易举就可以招到优秀的学生。

(四)广告轰炸型

每年四、五月,初高中的招生广告就会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宣传的内容不外乎是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优秀的师资队伍、优质的办学质量、杰出的校友等。在宣传的形成上,有的采用新闻记者采写通讯稿件的形式,有的采取校长专访的形式,有的甚至直接采用广告的形式。中高考成绩公布后,各校还借助中高考取得的某方面成绩大肆宣传“炒作”

,吸引优秀生源。在宣传时,个别学校为了抬高自己,甚至不惜贬低别人。

(五)许愿优惠型

有的初高中为了吸引优秀学生,给学生及学生家长开出了十分优惠的条件。学生到校后,减免包括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在内的所有费用,安排享受单间住宿待遇,安排专门老师进行定时辅导,享受不参加活动、不打扫卫生等特殊待遇,甚至发放足够的生活费用。如果将来考取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还可以享受数额不菲的奖学金。如果需要,学校还会允许家长到学校“陪读”,并由学校负责安排“工作”或发放基本生活费。

(六)贿赂学校型

有的初高中,为了获得毕业优秀学生的信息,不惜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与小学或初中学校的联系沟通,甚至采取贿赂学校领导、班主任等手段。有的将小学或初中学校的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组织到本校搞活动,或到外地旅游、参加夏令营等;有的给经办人劳务费;有的以各种名义举办旨在以拉生源为目的的学科竞赛活动和临时性特长训练等。

(七)直接买卖型

中学生源竞争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黄美蓉

*[作者简介]黄美蓉,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心理与学校管理(江苏无锡214187)

[摘

要]在教育市场化的影响下,初高中招生正处在不断变化和规范的过程中,在取得了一定

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初高中生源竞争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招生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办学特色、加强对外宣传等合理竞争生源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生源;合理竞争;优质生源效应

58

(八)私自组考型

一些学校不顾各级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准私自组织招生考试,不准跨市州招生的“禁令”,私自组织招生考试录取新生,并根据考试成绩给予学生程度不同的优惠。这种做法,导致在最后一个学期,家长不断带着学生到各地参加招生考试,既扰乱了毕业生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分散了家长的工作精力,打乱了家庭的生活节奏,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优质生源激烈竞争的负面影响

(一)破坏了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生源大战中的无序“争夺”,破坏了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促使考生与学校均处于一种不平等的无序竞争中,导致好学生与优秀教师逐步向少数几所学校集结,加剧了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两极分化态势。好学校就此进入了由于质量好而吸引大量的优秀生源、优秀生源保证更好质量的良性循环,而差学校则陷入恶性循环。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大众的事业,能到重点学校上学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还要到普通学校就读,以大多数学校的没落扬少数学校的名绝不是中国教育的福音。

(二)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其一,毕业班的教师不堪其苦,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夹击”。本校领导要求他们力保好生源,确保优秀学生报考本校高中,其他学校也明里暗里对他们频频发动攻势,希望他们游说班上成绩好的学生报某某学校,甚至给他们开出了优厚的回报条件。他们就这样夹在中间,今天做学生工作,明天做家长工作,教学难免受到影响。其二,学生成了这场“战火”的牺牲品。优秀学生成了教师情感攻势的对象,在多面的“夹攻”下,严重打扰了这些学生的毕业复习,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滋生了教育现象

一些学校把正常的招生工作变成“金钱交易”,不惜花巨资贿赂被招生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这种通过给回扣、送礼、吃喝、按录取比例奖励等不正当手段录取学生的变味走调的“生源大战”,扰乱了整个招生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整个教育的形象和信誉。

(四)惹出了不少官司

一些学校原来承诺的诸多条件没有兑现,出现学生家长起诉学校的官司。2003年9月重庆巴蜀中学初三优秀毕业生小雪状告母校,请求判决给付奖学金7500元及利息损失,原因是她中考第一志愿没有填报母校,被告知没有资格领取这份奖学金,揭开了全国首例填报中考志愿而引发的官司。

(五)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一,“生源战”中的重赏,在无形中强化了家

长“唯分数论”的思想,忽视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因为“生源战”的实质还是看学生的成绩,“生源战”

的背后,是学生们为了获得进人重点学校的“入场券”

而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从而也滋生了各种课外辅导

班的长盛不衰,这从本质上违背了“减负”的基本要

求。其二,它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生源战下

的学校把主要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这些优秀生的价值增

长点——

—学业成绩上。学生的成长发展、道德情操、

身心健康不是学校关注的焦点。其三,以分数论英雄,

单纯以重奖的经济方式刺激,容易误导学生,不利于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

三、激烈争夺优质生源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让本是义务教育及其延伸阶段的初高

中教育的招生竞争如此白热化?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

几点:

(一)优秀生的社会效益

就目前而言,社会对学校优劣的评价主要还是看

成绩,一个学校的优质生源越多,高、中考升学率就

越高,学校的“社会效益”也就越好。然而,所谓的

优秀生源相对于整个生源来说毕竟是少数,于是“生

源大战”在所难免。挖来了优秀的考生,保证了生源

质量,为最终学校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还可以通过社会媒体对学校的良好生源进行公开报道,

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优秀生的经济效益

各学校的优质生源越多,高、中考升学率就越高,

也就能更好地提升学校在公众中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荣誉和鲜花接踵而至。而且慕

名前来就读的学生也越多,甚至出现了花钱都进不去

的大好局面,学校的生源充裕了,大把大把的资金也

就随之而来了,可谓是名利双收,一举多得。

(三)优秀生的“联动效应”

有了较多的优秀生,学校也就储备了考上名牌高

中和大学的后备力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在优秀学

生的带动下,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会努力向这些优

秀生看齐,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互

动局面,而这种局面正是学校所渴求的:发挥优秀生

的“联动效应”,为整个学校营造一个“好好学习,天

天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优秀生的“品牌效应”

由于这几年高校的连续扩招,“兄弟高中”之间

的竞争由原先的升学率高低逐渐转向考入北大、清华

等名牌高校的学生数,而为了在比拼中战胜“兄弟学

校”,实现更高的名牌大学入学率,高中入学时的生源

质量也就相当关键,于是,那些实力雄厚的高中,便

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力量”与“雄厚资本”来抢夺别

的学区的高分学生。同时高考状元、上重点录取线考

基础教育研究

59

2010年第5期(管理研

究)

生人数的多少,成为各学校宣传自己、争取下一批好生源的“卖点”。

四、合理争取优质生源的可行性建议(一)层面

初高中招生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是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为了规范“生源大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乱招生行为,规范初高中招生秩序。

1.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取向应从精英教育转为以大众教育。学校教育应把科学素养培养作为其价值定位,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能接受基本的科学素养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2.加大打击力度,整顿不正之风

设立举报制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施行校长责任制。生源争夺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应该依据学校的实力和吸引力,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3.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

走出“指标就是考核,指标就是奖励,指标就是

政绩”的误区,树立科学的教育考核评价观,那些能把大部分的中等生、差生转变为优秀生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那些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才是优秀的学校。

4.平衡教育资源

部门要把经费投入和工作重点转向扶持薄弱学校、平衡教育资源上来,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

,更不要人为地加大“马太效应”。(二)学校方面

作为学校层面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做文章。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学校在招生规范化的前提下,也可作招生理念、招生策略方面的改革:制定招生计划、提出奖优资困、加强与毕业学校的联系、研究了解考生求学心理、有的放矢做好招生宣传等。

1.加强自身建设,以实力吸引优质生源

学校生源良性竞争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动力。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学校除了在招生工作上下功夫,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自身建设,以优质的师资、良好的硬件设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大的办学实力吸引考生。纵观各年来的招生情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综合实力雄厚的学校,往往能够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取胜,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保证。因此,学校能否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构建自身办学特色,以特色取胜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学校具有不同

的发展方向和办学重点,其改革与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应有所区别和侧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特色。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本校所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校的传统定位,与地方的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文化精神等特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宣传,让考生了解学校

学校宣传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导向作用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面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形势,学校应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宣传媒介,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考生了解学校。如充分利用电台、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介,将学校办学信息、工作亮点推介给社会;组织和促成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社会知名人士以及广大校友与外部公众的交往,通过访谈、讲座、开展文娱活动等形式,将学校的特色风貌、办学优势等信息传播出去;通过举办学校招生信息发布会、教学科研成果报告会,开设学校开放日、学校领导接待日等,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联席学校代表团前来参观,或组织学校代表团到联席学校访问,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

4.打造生源基地,构建合作伙伴

当前,学校争夺生源的主要阵地逐渐从原先的自愿填报转为深入挖掘优质生源,学校正试图改变以往招生中被动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深入学校一线,有计划、有目的地和不同层次的学校共建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争夺优质学校培养的优质生源。

总之,随着教育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初高中如何吸收优质生源成为以后学校招生、办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竞争与挑战,学校应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特色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办学特色,加强对外宣传,打造生源基地,努力构建与中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潘娟华.高校优质生源争夺的对策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2]阎朝阳.高校生源竞争与招生宣传传策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张建发.高校招生宣传的心理策略与传播技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4]尚木.生源争夺引发“奖学金”官司———全国首例中考填报志愿官司追踪[J].法制(半月刊),2005,(4)下.

[5]冯志鹏.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吸引优质生源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责任编辑:黄蕾]

60

文档

中学生源竞争的现状_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0年第5期(管理研究)在教育市场化的影响下,计划性很强的初高中招生也出现了争夺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生源大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又如何来规范这种竞争呢?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一、中学优质生源的争夺与类型众所周知,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取得高水平成绩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生源。每年小升初与中考前夕,各所学校为争夺优质生源燃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出浑身解数,抢夺市场。粗浅归纳,大致有以下类型。(一)继续直升型为了防止本校优质生源外流,很多普通中学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或者通过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