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MBA逻辑精练300题归类解析(09-语义分析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6:09
文档

2012MBA逻辑精练300题归类解析(09-语义分析型)

2012MBA逻辑精练300题归类解析(09-语义分析型)日常语言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受话人个体的差异,往往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一句话的含义应该是确定的。在需要确定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真实含义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语义分析,逻辑测试为此设计了许多要考虑题干和备选答案之间的语义关联的考题。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一是要通过对题干和选项的内容逐一对照,借助对逻辑基本知识的掌握,迅速找出正确的答案;二是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语感,力求准确理解、分析和推断题干给出的语句所表达的复杂含义和深
推荐度:
导读2012MBA逻辑精练300题归类解析(09-语义分析型)日常语言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受话人个体的差异,往往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一句话的含义应该是确定的。在需要确定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真实含义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语义分析,逻辑测试为此设计了许多要考虑题干和备选答案之间的语义关联的考题。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一是要通过对题干和选项的内容逐一对照,借助对逻辑基本知识的掌握,迅速找出正确的答案;二是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语感,力求准确理解、分析和推断题干给出的语句所表达的复杂含义和深
2012

MBA逻辑精练300题归类解析

(09-语义分析型)

日常语言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受话人个体的差异,往往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一句话的含义应该是确定的。在需要确定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真实含义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语义分析,逻辑测试为此设计了许多要考虑题干和备选答案之间的语义关联的考题。

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一是要通过对题干和选项的内容逐一对照,借助对逻辑基本知识的掌握,迅速找出正确的答案;二是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语感,力求准确理解、分析和推断题干给出的语句所表达的复杂含义和深层意义。

241.古希腊哲人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下面哪一个选项与这句格言的意思最不接近?

A.只有经过反省,人生才有价值。 

B.要想人生有价值,就要不时地对人生进行反省。

C.糊涂一世,快活一生。 

D.人应该活得明白一点。

E.如果没有经过反省,那么人生就一定没有价值。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C。

要求“最不接近”,就是寻找“不一致”、“相反”的地方。

题干可以形式化为:﹁p → ﹁q  或:p ← q

题干断定:反省人生是人生有价值的必要条件。

  A项p ← q  同题干。

  B项q → p  是题干的形式转换。断定人生有价值是反省人生的充分条件,等价于题干。

C项与题干相反。糊涂≈不反省,反而快活≈有价值。

D项接近题干的断定。

E项﹁p → ﹁q 同题干。

所以,正确选项是C。

242.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致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E.底线伦理就是伦理的底线。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B。

A项不符合“定义必须相称”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B项解释了“底线伦理”的内涵,符合定义要求。

C项不符合“不得以否定句给正概念下定义”的规则;

D项不符合“定义不得运用比喻”的规则,

E项不符合“定义项不应包括被定义项” 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所以,正确选项是B。

243.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 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 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 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有偷税、逃税行为。

  E. 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E。

题干的意思是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是假命题,而不是说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不能选A。题干的意思是有的个体商贩有偷税、逃税行为,多数还是少数并不知道,B不一定为真。C和D它们对两个真命题进行了否定。不能选C和D。只有E,肯定了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与题干相符,一定为真。

244.“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

A.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如果改正错误,说明己经认识了错误。

D.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E.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E。

题干讲的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选项A的联结词是“除非……否则不……”、选项B的联结词是“如果不……那么不……”,与题干的意思完全一致。选项C说“改正错误”是“认识错误”的充分条件、选项D强调“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也与题干的意思是一致的。选项E则认为,“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条件,显然不能表达题干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是E。这里需要注意,“只要……就……”与“只有……才……”不同,前者表达充分条件,后者表达必要条件。

245.美国前总统林肯说:“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

如果林肯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是假的?

A.林肯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B.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

C.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D.不存在某个时刻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骗。

E.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E。

选项A、C都可从题干“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中推出来,因为林肯、骗子都属于所有的人中的一员。根据题干“最高明的骗子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选项B不一定假。根据负命题的等值命题的有关知识,选项D可以进行以下等值推理的:

“不存在某个时刻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骗”,

等值于“在所有的时刻不是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骗”,

等值于“在所有的时刻有的人不必然不受骗”,

等值于“在所有的时刻有的人可能受骗”。

显然,选项D可以从题干“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中推出来。根据负命题的等值命题的有关知识,选项E可以进行下述等值推理:

“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

等值于“在所有时刻不是有人可能不受骗”,

等值于“在所有时刻所有人不可能不受骗”,

等值于“在所有时刻所有人必然受骗”。

显然,选项E不能从题干中推出来。

246.由于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科学家们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就重视预防和消除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那么总有一天信息高速公路将无法正常通行。

以下哪项的意思最接近这些科学家们的警告?

A.总有那么一天,信息高速公路不再能正常通行。

B.只要从现在起就开始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消除,信息高速公路就可以一直正常通行下去。

C.只有从现在起就开始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消除,信息高速公路才可能预防无法正常通行的后果。

D.信息高速公路如果有一天不再能正常通行,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从现在起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消除。

E.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C。

题干中科学家的警告的意思是:强调“从现在起就开始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消除”是“信息高速公路能够正常通行”的必要条件,联结词是“如果不……那么无法……”。选项C正好表达了题干的意思,联结词是“只有……才……”,“预防信息高速公路无法正常通行的后果”与“信息高速公路能够正常通行”意思相当。选项B讲的是充分条件,选项D也强调“从现在起就开始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消除”是“信息高速公路能够正常通行”的充分条件,与题干意思不符。选项A和E也都不是题干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是C。

247.使中国足球队真正能跻身世界强队之列,至少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高队员基本体能,二是讲究科学训练。不切实解决这两点,即便临战时拼搏精神发挥得再好,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下列诸项都表达了上述议论的原意,除了:

A.只有提高队员的基本体能和讲究科学训练,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B.除非提高队员的基本体能和讲究科学训练,否则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C.如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说明一定提高了队员的基本体能并且讲究了科学训练。

D.如果不能提高队员的基本体能,即使讲究了科学训练,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E.只要提高了队员的基本体能和讲究了科学训练,再加上临战时拼搏精神发挥得好,就一定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E。

题干断定了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不切实解决提高队员基本技能和讲究科学训练这两点,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A、B、C、D都是讲的必要条件,只有E讲的是充分条件。

248.以下诸项结论都是某理工学院学生处根据各个系收到的1997~1998学年度奖助学金申请表综合得出的。在此项综合统计做出后,因为落实灾区,有的系又收到了一些学生补交上来的申请表。

以下哪项结论最不可能被补交奖助学金申请表这一新事实所推翻?

A.汽车系仅有14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至少有5700元。

B.物理系最多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为2800元。

C.数学系共有8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等于3000元。

D.化学系至少有5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多于2000元。

E.生物系至少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不会多于汽车系。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D。

该项中的量词“至少有”和“多于”都是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所以都是最不容易被推翻的。

249.据《科学日报》消息,1998年5月,瑞典科学家在研究中首次提出,一种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只有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才能提取。

如果《科学日报》的上述消息是真实的,那么,以下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I 1977年4月,芬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提出过,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除了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不可能在其他对象中提取。

II 荷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证明,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并不能提取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这种微量元素可以在某些深海微生物中提取。

III 著名的苏格兰医生查理博士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证明,该微量元素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并没有特殊功效。

A.只有I。

B.只有II。

C.只有III。

D.只有II和III。

E.I、II和III。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A。

这道试题的关键语词是“首次”,所谓首次,就是指在此之前没有发生过相同或相似的事情。我们又注意到,题干特别强调了“如果《科学日报》的上述消息是真实的”。抓住了这些关键语词,就不难明确、和何者为真何者为假。对来说,芬兰科学家所提出的研究成果,与瑞典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完全相同,而时间是1997年4月,早于瑞典科学家提出的时间1998年5月,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瑞典科学家就不可能是首次提出此项研究成果。是可能为真的,因为别的国家的科学家当然可以提出不同于瑞典科学家的见解。同样的道理,也是可以为真的。

250.某地有两个奇怪的村庄,张庄的人在星期一、三、五说谎,李村的人在星期二、四、六说谎。在其他日子他们说实话。一天,外地的王聪明来到这里,见到两个人,分别向他们提出关于日期的问题。两个人都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如果被问的两个人分别来自张庄和李村,以下哪项最可能为真?

A.这一天是星期五或星期日

B.这一天是星期二或星期三

C.这一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

D.这一天是星期四或星期五

E.这一天是星期三或星期六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C。

依据题意,列表如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张庄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李村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解题思路一:从上表中应该不难看出,张庄的人只有在星期日、星期一那样说,李庄的人只有在星期一、星期二那样说,因此这一天是星期一。

若这天是星期一,前天是星期六。在星期六,张庄的人实际是说实话,但在星期一他要说谎,因此,他说:"前天我说谎"。相反,在星期六,李庄的人实际是说谎话,但在星期一他要说实话,因此,他说"前天我说谎"。由于选项C是"星期一或星期三",只要有一天符合就为真。

解题思路二:除了星期一以外,容易判断在星期三到星期六,他们的回答都是"前天我说实话"。若这一天是星期二,张庄的人说"前天我说实话",李村的人说"前天我说谎"。若这一天是星期日,张庄的人说"前天我说谎",李村的人说"前天我说实话"。所以,这天只能是星期一。因此,选项A、B、D都是错的。

解题思路三:这一天不可能是星期天,因为星期天他们都说真话,星期天的前天是星期五,在星期五李村的人也说真话,所以,李村的人不可能在星期天说这句话。这一天不可能是星期六,因为星期六的前天是星期四,在星期六和星期四这两天张庄的人都说真话,所以,张庄的人不可能在星期六说这句话。这一天不可能是星斯五,因为星期五的前天是星期三,在星期五和星期三这两天李村的人都说真话,所以,李村的人不可能在星期五说这句话。这一天不可能是星期四,因为星期四的前天是星期二,在星期四和星期二这两天张庄的人都说真话,所以,张庄的人不可能在星期四说这句话。这一天不可能是星期三,因为星期三的前天是星期一,在星期三和星期一这两天李村的人都说真话,所以,李村的人在星期三不可能说这句话。这一天不可能是星期二,因为星期二的前天是星期天,张庄的人在星期二和星期天这两天都说真话,所以张庄的人不可能在星期二说这句话。这一天只能是星期一,因为张庄的人在星期一说谎,而在星期一的前天即星期六说真话,可以说这句话;李村在星期一说真话,而在星期一的前天即星期六说谎,也可以说这句话。为什么要选C呢? 因为既然这一天是星期一,也就可以说这一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相容的选言命题只要有一个选言支真就是真的。

251.某地住着甲、乙两个部落,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一天,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碰到一个土著人A。旅行者就问他:“你是哪一个部落的人?”A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这时又过来一个土著人B,旅行者就请A去问B属于哪一个部落。A问过B后,回来对旅行者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

根据这种情况,对A、B所属的部落,旅行者所作出的正确的判断是下列的哪一项?

A.A是甲部落的人,B是乙部落的人。

B.A是乙部落的人,B是甲部落的人。

C.A是甲部落的人,B所属部落不明。

D.A所属部落不明,B是乙部落的人。

E、A、B所属部落不明。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B。

B无论是甲部落的人还是乙部落的人,他都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具体的推理结构是:

如果B是甲部落的人,而甲部落的人说真话,所以,他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如果B是乙部落的人,而乙部落的人说假话,所以,他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B或者是甲部落的人或者是乙部落的人

他都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既然B总会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所以,A也就说了真话。由A说真话,我们就可以推知:A是甲部落的人。由A说真话,A是甲部落的人,并不能推出B究竟是哪一个部落的人,因为不论B是哪一个部落的人,他都可以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所以,B所属部落不明、正确答案是C。

252.据目前所知,最硬的矿石是钻石,其次是刚玉,而一种矿石只能用与其本身一样硬度或更硬的矿石来刻痕。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所指的矿石一定是可被刚玉刻痕的矿石?

I 这种矿石不是钻石。

II 这种矿石不是刚玉。

III 这种矿石不是像刚玉一样硬。

A.只是I。

B.只是III。

C.只是I和II。

D.只是I和III。

E.I、II和III。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A。

I 说“这种矿石不是钻石”,这种矿石就是“刚玉或非刚玉非钻石的其他矿石”,显然,无论是刚玉还是非刚玉非钻石的其他矿石,都可以被刚玉刻痕。

II 说“这种矿石不是刚玉”,这种矿石就有可能是钻石,当然也就可以不被刚玉刻痕。III 说“这种矿石不是像刚玉一样硬”,钻石当然也不会像刚玉一样硬,显然,钻石不能被刚玉刻痕。所以,正确答案是A。

解答此题的误区是,人们往往把“不像刚玉一样硬”理解为“不比刚玉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253.某个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甲和乙是该岛上的两个土著居民,关于他俩,甲说了以下这句话:“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和乙都是骑士。

B.甲和乙都是无赖。

C.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D.甲是无赖,乙是骑士。

E.条件尚不够充分以推出结论。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A。

先令甲是无赖,则甲的话是假的,即并非“或者甲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这个命题的意思就是说:甲不是无赖并且乙不是骑士。这样,从甲是无赖推出了甲不是无赖,矛盾,所以,甲不能是无赖,甲是骑士。既然甲是骑士,所以甲的话是真的,即“或者甲是无赖或者或者乙是是骑士”这个命题是真的。以这个命题为大前提,以甲是骑士为小前提,进行从否定到肯定的相容选言推理,可以得到结论:乙是骑士。所以,甲和乙都是骑士。

254~255基于以下题干:

某岛上的男性公民分为骑士和无赖。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骑士又分为贫穷的和富有的两部分。有一个姑娘,她只喜欢贫穷的骑士,一个男性公民只讲了一句话,使得这姑娘确信他是一个贫穷的骑士。另外,姑娘问任何一个男性公民一个问题,根据回答就能确定他是贫穷的骑士。

254.以下哪项可能是该男性公民所讲的话?

A.我不是无赖。

B.我是贫穷的骑士。

C.我不是富有的骑士。

D.我很穷但我不说假话。

E.我正是你所喜欢的人。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C。

该项富有的骑士不能说,无赖也不能说。因为无赖得说假话,即说自己是富有的骑士。选项A富有的骑士和无赖都可以说。选项B、D、E无赖都可以说。

255.以下哪项可能是姑娘的问句?

A.你是富有的骑士吗?

B.你是无赖吗?

C.你是贫穷的骑士吗?

D.你说真话吗?

E.你说假话吗?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A。

对该提问,富有的骑士和无赖都得说“是”,只有贫穷的骑士能够说“不是”。选项B、D的提问,大家都回答“不是”。选项C的提问,无赖也说自己“是”。选项E的提问,大家都说“不是”。

256. 相传古时候两座怪城,一座“真城”,一座“假城”。真城里的人个个说真话,假城里的人个个说假话。一位知晓这一情况的旅行者第一次来到其中一座城市,他只要问遇到的第一个人一个答案为“是”或“否”的问题,就会明白自己所到的是真城还是假城。

以下哪个问句是最恰当的?

A.你是真城中的人吗?

B.你是假城中的人吗?

C.你是说真话的人吗?

D.你是说假话的人吗?

E.你是这座城市的人吗?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E。

对该项问题的回答,真城中的人必须回答“是”,假城中的人必须回答“不是”,这样,旅行者就知道了自己所到的城市是真城还是假城了。选项A和C的问题,真城和假城的人都会回答“是”。选项B和D的问题,真城和假城的人都会回答“不是”。

257.在H公司,从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到每一个人,没有人信任所有的人。董事长信任总经理;总会计师不信任董事长;总经理信任所有信任董事长的人。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I 总经理不信任董事长。

II 总经理信任总会计师。

III 所有的人都信任董事长。

A.只有I。

B.只有II。

C.只有III。

D.只有II和III。

E.I、II和III。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C。

如果III为真,即所有的人都信任董事长的,而总经理又信任所有信任董事长的人,这样就会出现总经理信任所有人的情况,但是题干中又说“没有人信任所有的人”,显然出现了矛盾。所以,III不可能为真。虽然董事长信任总经理,但是总经理不一定就信任董事长;虽然总经理信任所有信任董事长的人,但是不一定就信任董事长本人,所以,选项I总经理不信任董事长有可能为真。所有信任董事长的人总经理都信任,但是不信任董事长的人总经理也可能信任,所以,选项II总经理信任总会计师也可能为真。

258.不必然任何经济发展都会导致生态恶化,但不可能有不阻碍经济发展的生态恶化。

以下哪项与上述断定的含义最为接近?

A.任何经济发展都不必然导致生态恶化,但任何生态恶化都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B.有的经济发展可能导致生态恶化,但任何生态恶化都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C.有的经济发展可能不导致生态恶化,但任何生态恶化都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D.有的经济发展可能不导致生态恶化,但任何生态恶化都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E.任何经济发展都可能不导致生态恶化,但有的生态恶化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D。

不必然任何经济发展都会导致生态恶化↔可能不是任何经济发展都会导致生态恶化↔可能有些经济发展不会导致生态恶化。

不可能有不阻碍经济发展的生态恶化↔必然没有不阻碍经济发展的生态恶化↔必然所有生态恶化都阻碍经济发展。

259.本杰明:“除非所有的疾病都必然有确定的诱因,否则有些疾病可能难以取防。”

富兰克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以下哪项断定,能准确表达富兰克林的看法?

A.有些疾病可能没有确定的诱因,但有些疾病可能加以预防。

B.所有的疾病都可能没有确定的诱因,但有些疾病可能加以预防。

C.有些疾病可能没有确定的诱因,但所有的疾病都必然可以预防。

D.有些疾病必然没有确定的诱因,但所有的疾病都可能加以预防。

E.所有的疾病都必然有确定的诱因,但有些疾病可能难以预防。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C。

题干中本杰明的看法表明了:如果不是所有疾病都必然有确定的诱因,那么有些疾病可能难以预防。富兰克林不同意本杰明的看法,即“不是所有疾病都必然有确定的诱因,但并非有些疾病可能难以预防”。不是所有疾病都必然有确定的诱因↔有些疾病不必然有确定的诱因↔有些疾病可能没有确定的诱因。并非有些疾病可能难以预防↔所有疾病不可能难以预防↔所有疾病必然可以预防。

260.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发不义之财是绝对不行的。

以下除哪些项外,基本表达了上述题干的思想?

Ⅰ有些事情不是仅有钱就能办成的,比如抗洪抢险的将士冒生命危险坚守堤防,不是为了钱才去干的。

Ⅱ有钱能使鬼推磨。世上没有用钱干不成的事。抗洪抢险的将士也是要发工资的。

Ⅲ对许多事情来说,没有钱是很难办成的。有时候真是“一分钱急死男子汉”。

Ⅳ“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多了还惹是生非。

Ⅴ “君子好财,取之有道.”通过合法的手段赚得的钱记载着你的劳动,可以用来帮助你做其他的事情。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Ⅰ和Ⅲ。

D. 只有Ⅱ和Ⅳ。

E. 只有Ⅰ、Ⅲ和Ⅴ。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D。

Ⅱ中的基本思想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也就是"金钱是万能的",不符合题干的意思。在Ⅳ中,对金钱的态度超脱,不怎么在乎,与题干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观点不符。 

在Ⅰ中,用事例强调了题干中"金钱不是万能的"的思想。在Ⅲ中,说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道理,在V中,既讲到钱的重要,又讲了"取之有道",符合题干中关于"发不义之财是绝对不行的"观点。 

261.在美国出生的正常婴儿在3个月大时平均体重为12~14磅。因此,如果一个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只有10磅,那么他的体重增长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以下哪一项指出了上述推理中的一处缺陷?

A. 体重只是正常婴儿成长的一项指标。

B. 一些三个月大的小孩体重有17磅。

C. 一个正常的小孩在出生时体重达到10磅是有可能的。

D. 平均体重增长同平均体重并不相同。

E. 上述论证是基于特例得出来的结论,不足以作为结论。

[解析]: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答案是D。

该结论基于的论据仅考虑了平均体重,但该结论考虑的是平均体重增长和平均体重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该论述是有缺陷的。因此,本题属于偷换概念,将平均体重和平均体重增长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D项指出了其推理错误。 

A没有指出短文中的推理错误,B和C同短文中的论述并不矛盾,但没有指出论述中的缺陷,故不能为答案。

262.一方面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又允许有人触犯法律而不受制裁,这是不可能的。

    以下哪项最符合题干的断定?

    A.或者允许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制裁,这是必然的。

    B.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制裁,这是必然的。

    C.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触犯法律而不受制裁,这是可能的。

    D.如果不允许有人触犯法律可以不受制裁,那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可能的。

    E.一方面允许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又声称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制裁,这是可能的。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A。

    不可能(p并且q)=必然(非p或者非q)

因此,“一方面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又允许有人触犯法律而不受制裁,这是不可能的”等价于“或者允许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制裁,这是必然的。”

263.我想说的都是真话,但真话我未必都说。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各项都可能为真,除了

    A.我有时也说假话。

    B.我不是想啥说啥。

    C.有时说某些善意的假话并不违背我的意愿。

D.我说的都是我想说的话。

E.我说的都是真话。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C。

    题干断定:我想说的都是真话。由此可推出:假话都不是我想说的。这和“有时说某些善意的假话并不违背我的意愿”矛盾。因此,如果题干为真,则C项不可能为真。

由题干推不出我一定不说假话,因而A项可能为真。由题干也推不出我可能会说假话,因而D项和E项可能为真。

2.麦老师:只有博士生导师才能担任学校“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宋老师:不对。董老师是博士生导师,但不是“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宋老师的回答说明他将麦老师的话错误地理解为:

    A.有的“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是博士生导师。

    B.董老师应该是“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C.只要是博士生导师,就是“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D.并非所有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E.董老师不是学科带头人,但他是博士生导师。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C。

考虑以下三个断定:

 (1)董老师是博士生导师,但不是“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2)只有博士生导师才能担任学校“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3)只要是博士生导师,就是“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断定(1)是对断定(3)的否定,不是对断定(2)的否定。麦老师所作的是断定(2),宋老师的回答说明,他将麦老师的话错误地理解为断定(3)。

265.小林因未戴泳帽被拒绝进入深水池。小林出示深水合格证说:根据规定我可以进入深水池。游泳池的规定是:未戴泳帽者不得进入游泳池;只有持有深水合格证,才能进入深水池。

    小林最可能把游泳池的规定理解为:

    A.除非持有深水合格证,否则不能进入深水池。

    B.只有持有深水合格证的人,才不需要戴泳帽。

    C.如果持有深水合格证,就能进入深水池。

D.准许进入游泳池的,不一定准许进入深水池。

E.有了深水合格证,就不需要戴泳帽。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C。

根据游泳池的规定,持有深水合格证,是允许进入深水池的必要条件。小林显然把游泳池的这一规定,错误地理解为:持有深水合格证,是允许进人深水池的充分条件。

266.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不一定所有人都会犯严重错误。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有的人可能不犯严重错误。

    B.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所有的人都可能不犯严重错误。

    C.人都一定会犯错误,但有的人可能不犯严重错误。

D.人都一定会犯错误,但所有的人都可能不犯严重错误。

E.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有的人一定不犯严重错误。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C。

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等同于:人都一定会犯错误;不一定所有人都会犯严重错误,等同于:可能有的人不犯严重错误。

267.生活节俭应当成为选拔国家干部的标准:—个不懂得节俭的人,怎么能尽职地为百姓当家理财呢?   

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断定,除了  

A.一个生活节俭的人,一定能成为称职的国家干部。

B.只有生活节俭,才能尽职地为社会服务。 

C.一个称职的国家干部,一定是一个生活节俭的人。

D.除非生活节俭,否则不能成为称职的国家干部。

E.不存在生活不节俭却又合格的国家干部。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A。

题干断定,节俭是干部称职的必要条件。A项断定节俭是干部称职的充分条件,不符合题干。其余均符合题干。

268. 张珊:不同于“刀”、“”、“箭”、“戟”,“之”、“乎”、“者”、“也”这些字无确定所指。

李思:我同意。因为“之”、“乎”、“者”、“也”这些字无意义,因此,应当在现代汉语中废止。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李思认为张珊的断定所蕴涵的意思?   

A. 除非一个字无意义,否则一定有确定所指。   

B. 如果一个字有确定所指,则它一定有意义。   

C. 如果一个字无确定所指,则应当在现代汉语中废止。   

D. 只有无确定所指的字,才应当在现代汉语中废止。   

E. 大多数的字都有确定所指。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A。

    张珊断定:“之”、“乎”、“者”、“也”这些字无确定所指。李思据此得出,“之”、“乎”、 “者”、“也”这些字无意义。这说明李思认为张珊的断定蕴涵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字有意义,则一定有确定所指,即除非一个字无意义,否则一定有确定所指。

269.任何方法都是有缺陷的。在母语非英语的外国学生中,如何公正合理地选拔合格的考生?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每年要吸收大量外国留学生的国家来说,目前实行的托福考试恐怕是所有带缺陷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了。

以下各项关于托福考试及其考生的断定都符合上述议论的含义,除了

  A. 大多数考生的实际水平与他们的考分是基本相符的。

  B. 存在低考分的考生,他们有较高的实际水平。

  C. 高分低能或低分高能现象的产生,是实施考试中操作失误所致。

  D. 存在高分的考生,他们并无相应的实际水平。

  E. 对美国来说,目前恐怕没有比托福考试更能使人满意的方法来测试外国考生的英语能力。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C。

  选项中赞成托福考试的都应当排除,这样选项A、E就去掉了;题干中也突出承认了托福考试的缺陷,选项B和D从两个角度说明了这一点,与题干含义相符,因此也被排除。

选项C强调托福考试的缺陷并非方法设计上的问题,而是实际操作中的失误,与题干含义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当然也并不那么直接,但是相对其他选项,C显然是最合适的。

  270.某计算机销售部向顾客承诺:“本部销售的计算机在一个月内包换、一年内免费包修、三年内上门服务免收劳务费,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除外。”

  以下哪项所讲的是该销售部应该提供的服务?

  A. 某人购买了一台计算机,三个月后软驱出现问题,要求销售部修理,销售部给免费更换了软驱。

  B. 计算机实验室从该销售部购买了30台计算机,50天后才拆箱安装。在安装时发现有一台显示器不能显示彩色,要求更换。

  C. 某学校购买了10台计算机。没到一个月,计算机的鼠标丢失了三个,要求销售部无偿补齐。

  D. 李明买了一台计算机,不小心感染了计算机病毒,造成存储的文件丢失,要求销售部赔偿损失。

  E. 某人购买了一台计算机,一年后键盘出现故障,要求销售部按半价更换一个新键盘。

  [解析]: 本题属于“语义分析型” ,答案是A。

  选项A所论述的情况属于一年内免费包修的服务项目,在软驱不能修时,销售部给免费更换软驱是应该的。

选项B中的情况是购买后50天的事,虽然没拆箱,但已过了包换的期限,计算机销售部可以担保其免费修理服务,但不一定包换。C中提到的鼠标丢失是保管不当造成的。D中的计算机病毒破坏是由于防范不当或使用不当引起的,公司没有责任。E中情况超过了免费包修期,三年内虽然可以免服务费,零件费还是要照全价付的。

文档

2012MBA逻辑精练300题归类解析(09-语义分析型)

2012MBA逻辑精练300题归类解析(09-语义分析型)日常语言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受话人个体的差异,往往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一句话的含义应该是确定的。在需要确定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真实含义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语义分析,逻辑测试为此设计了许多要考虑题干和备选答案之间的语义关联的考题。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一是要通过对题干和选项的内容逐一对照,借助对逻辑基本知识的掌握,迅速找出正确的答案;二是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语感,力求准确理解、分析和推断题干给出的语句所表达的复杂含义和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