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7:58
文档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锦瑟》一.课标要求《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属于必修课程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的“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使用“录音机”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的采集与加工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这一要求。二.教材分析本节是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二
推荐度:
导读《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锦瑟》一.课标要求《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属于必修课程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的“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使用“录音机”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的采集与加工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这一要求。二.教材分析本节是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二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锦瑟》

一.课标要求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属于必修课程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的“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使用“录音机”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的采集与加工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这一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二节多媒体信息加工中关于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部分,是属于知识新知课和软件使用的新授课。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使用Cool Edit Pro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由于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方法有多种,学生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和使用的软件是WINDWOS“录音机”,可以说得上是随手拿来。数字化音频信息作为必修课的新知识,Cool Edit Pro就显得过于专业,只将之用于简单的音频信息采集与加工的话不能很好地体现Cool Edit Pro的优越性。因而设计了第一课时使用WINDWOS“录音机”加工音频信息,第二课时则安排简单地学习使用Cool Edit Pro完成WINDWOS“录音机”不能很好实现的加工处理功能。

三.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五章第二节多媒体信息加工中图像的加工处理。由于图像处理学习中借助FLASH绘制矢量图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软件学习的连贯性,将Flash动画制作初步提前在音频处理之前介绍。动画中加入声音是十分必要的,在PowerPoint和网页作品中也经常使用到音乐或配音,因此学生对学习音频信息的处理需求比较强烈。

许多学生也知道或已经使用过WINDWOS的“录音机”, 但在使用时,经常遇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电脑不能录音?”其实是学生没有注意到录音前的准备,如“音量控制”设置等。实际上, WINDWOS的“录音机”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声音的采集和简单的加工,而无需一定要使用专业的数字化音频加工软件。从学生认为最容易使用的“录音机”入手,通过制作高一语文必修三《锦瑟》的配乐诗朗诵作品,亲历音频采集与加工的一般过程,体会声音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魄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真正为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服务。

在使用“录音机”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锦瑟》时,学生发现“录音机”对音频的处理虽然简单易用,但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将在第二课时中介绍使用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Pro加工处理音频。通过前面对图像、动画的加工处理的学习,学生对PhotoShop和Flash中的图层概念和Flash的时间轴有一定的认识,将对以后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知识性与技能

1)知道录音采集音频信息所需的准备工作;

2)了解“音量控制”的基本设置对音频采集、加工的影响;

3)熟练使用WINDWOS“录音机”进行朗诵录音;

4)使用WINDWOS“录音机”加工音频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设置“音量控制”为录音做准备;

2)能够正确使用WINDWOS “录音机”制作配乐朗诵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历音频采集和简单加工的过程;

2)体验音乐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

3)关注音乐的版权问题,尊重知识产权;

[发展目标]

提高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熟练使用WINDWOS“录音机”进行朗诵录音;

2.使用WINDWOS“录音机”加工音频信息。

六.教学难点

1.正确设置“音量控制”;

2.插入两首不同的背景音乐。

七.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节以学生体验音频采集和简单加工过程为主,采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WEBQUEST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教与学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锦瑟》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完成WINDWOS “录音机”采集、加工音频信息的学习。

2.教学资源

学生机配耳机和麦克风,李商隐诗词《锦瑟》的动画、朗诵原文录音文件、配乐文件,WEBQUEST教学网站。

八.教学过程

过程教学要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及能力培养

时间
一、

引入

以学生创作动画作品中需要插入声音为例,引入本节教学内容。

展示:高一语文必修三的李商隐诗词《锦瑟》的动画。提出本节任务:学习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锦瑟》。

引导:使用WINDWOS自带的“录音机”就可以方便地完成声音的采集和简单的加工。

1.讨论:采集数字化音频的几种途径。议一议学习《锦瑟》时的感觉。

2.列举:一、两种常用的方法。

动画制作很受学生欢迎,声音在动画中的恰当使用能使信息的表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
二、音频采集1、录音采集前的准备(P90):对朗诵内容的理解、对硬件的设置、对录音软件的选择。

2、示范:设置“音量控制”为使用“录音机”录音作好准备;

3、教师或学生示范:使用WINDWOS自带的“录音机”录音,并按要求将录音文件保存为WAV格式。

1.讨论:采集声音要做哪些准备?

2.实践:设置“音量控制”后使用“录音机”录制作一句自我介绍和朗诵《锦瑟》,并保存为WAV格式,与朗诵原文录音比较。

体验音频采集过程,了解“音量控制”的一些基本设置。

感受朗诵的差距和配乐的作用。

6
三、音频的简单加工学生自主学习任务:

1、删除多余的声音;

2、为学生的朗诵录音《锦瑟》加入配乐;

3、调节音量;

4、制作的作品与《锦瑟》动画作品中的朗诵录音比较,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5、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议。

引导:注意配乐与诗词意境的配合、注意配乐的插入点和结束点。

1.自主学习:完成音频的简单加工。

2.利用教学网站的技术支持、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BBS,自主学习完成。

3.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培养使用“帮助”完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验音乐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

22
四、作品评议及总结1、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2、评议:从录音和加工的质量、配乐的选取、音量调整等技术方面进行评议。

3、引导:在使用配乐时要注意尊重音乐的版权。

4、学生或老师示范调整配乐作品:在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诗分别用加两首不同的音乐为其配乐。

5、小结: “录音机”可以进行一些简单音频信息的加工处理,但要复杂一点就比较难实现,可用专业一点软件。可用简单的软件实现的,尽可能用简单的软件。

1.相互推荐优秀作品,交流评议。

2.调整配乐作品,完成分段配乐,保存为WAV格式。

3.讨论:分段配乐比较难完成,其它音频处理软件可方便地实现。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4.谈学习操作感受:可用简单的软件实现的,尽可能用简单的软件。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关注音乐版权。

恰当地使用软件。

8
九.作业与综合实践

建议各班组织一次配乐朗诵作品制作活动。以小组(2-4人)为单位,各组选择语文课本中不同的诗词、古文、散文等制作为配乐朗诵作品,班内(或年级)交流与学习后,向语文老师推荐优秀的作品成为教学素材。

一十.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起步

1

发展中

2

完成

3

典范

4

知识与技能目标与表现知道用“录音机”录音时“音量控制”的设置,能用“录音机”录音。

知道设置“音量控制”对音频采集的影响,关注录音采集信息所需的准备工作。比较熟练使用“录音机”录音。

关注“音量控制”的设置对音频采集的影响,在录音采集信息前做好准备工作。熟练使用“录音机”录音。

正确设置 “音量控制”,在采集音频信息前做好各项准备。熟练使用“录间机”录音,录音效果好。

过程与方法目标与表现能在同学的协助下,完成《锦瑟》朗诵录音,并插入配乐。能自主地完成《锦瑟》朗诵录音,并能按要求插入配乐。能自主地完成《锦瑟》朗诵录音,并能插入两首不同的配乐。能自主而高质量完成《锦瑟》朗诵录音,并能符合要求插入合适的配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表现遇到问题愿意到“教学指南”中找解决的方法,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

遇到问题能主动到“教学指南”中找解决的方法,愿意帮助同学。

能借助“教学指南”等途径解决问题,愿意帮助同学。在朗诵过程中注意朗诵感情、音乐与诗词的意境。关注音乐的版权。

自主使用“教学指南”等途径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主动帮助同学。在朗诵过程中注意朗诵感情、速度、音乐与诗词意境的配合,作品寓有创意。关注音乐的版权。 

一十一.教学反思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教学网站”的学习任务与帮助能比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节的教学要求应该说不算高,技能学习和创作相结合,通过与高一语文教学内容的结合,要求朗诵过程中注意朗诵感情、速度、音乐与诗词意境的配合,作品寓有创意,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大增,学生感到实用性较强。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回答每一位同学的问题,也不可能为每一位同学解决疑难,应鼓励同学之间协作学习,网络讨论区也可以协助教师解决相似的问题。但本节课实施时,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网络讨论区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对网络讨论区的监控力度也比较欠缺。在自主学习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按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学习,是在教学实施时感到比较难把握和处理的,在此请各位同行请教。

一十二.点评

1.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仅仅是单纯讲授技术,突出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不是讲音频信息的处理而讲音频处理技术;

2.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留下伏笔,作为下节课的引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有能力的同学在课后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3.本节课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存在时间相对比较紧,显得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4.教师采用了“在线教学网站”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巡堂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答。但因此又会产生教师的讲解会打断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时教师整体解答时有的同学可能还未遇到此问题时,就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文档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锦瑟》一.课标要求《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属于必修课程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的“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使用“录音机”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的采集与加工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这一要求。二.教材分析本节是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