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教同学剪纸,有俩孩子为了一张纸叽哩哇啦争吵起来,我恰巧巡视到他们面前,得之原因,立即表示:“为一张纸吵架值得吗?谁要纸?我有!我给你!”这种儿童化的语言把矛盾消除于无形之间,其他同学听了也学会了慷慨:“我有!我给他!”我趁机表扬了那位慷慨大方的同学。
学生见我对他们挺友善,有困难了,就会主动来找我:红领巾忘带了,问我借一条,下午或第二天再还给我;吃药没有水,自己来问我要水喝;……
有的同学还时常把他在家里做的事一一告诉我,我也乐意做听众,一方面分享其中的乐趣,一方面借机引导他学会处理各种事。
如:几个同学约好去一个同学家玩,他们告诉我了,我会教他们先跟家长讲好;家里没人的,到时间打个电话回去;在同学家里要懂礼貌,守规矩,别乱翻,东西玩够了放放好;别随便在别人家吃饭等等。
学生有个坏习惯,动不动就脱衣服,一冷一热,很容易着凉、生病,我一面教他们如何预防感冒,一面告诉他们一般在洗澡后或刚起床可以减衣服,其他时间不宜随便脱衣,等你觉得冷再穿,已经迟了。
因为,他们视我为友,我也就更珍惜这份纯洁的感情,即使他们犯了错,也努力做到既让他们认识到错在哪里,又不伤害到他们的心灵。
一天,几个同学跑到办公室告诉我,刚才体育课,有几个男生捉蚂蚱玩,带进了教室,我得知此事,先请报信的同学让那几个学生在讲台前站着,等我来了再说。踏着上课铃声,我走进教室,三个满头是汗的男生一声不吭地站着,下面的同学等着看好戏。我静静地注视了他们片刻,然后请他们说说怎么回事,他们先是为自己开脱,然后又牵扯了好几个同学出来,想把事情扩大。我想了想,没把下面的同学又叫上来,而是请他们三人以“蚂蚱”为题说一段话,说好了就算,说不好再做打算,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就是说不好,我趁机抓住他们话中的错误提问,这一下,他们哑了,脸红了;下面的学生开始还在笑,让他们说他们也讲不清,一个个都蔫了。我借机指出了逮蚂蚱本不是坏事,错就错在大家选择的时间上,体育课的自由活动应该是练习自己较薄弱的体育项目,他与出去郊游的自由活动是不一样的。学生认识到了错的原因,之后的体育课再有自由活动,也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了。
二、关注品行,在生活中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育,首先是引导学生成人,而后才能成材,做为一个社会的人,道德品质是第一位的,这是社会前进的根基,班级生活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社会,班级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演练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认知,还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做人。
记得学生黄某转到我们班后,我逐渐发现了她的一个缺点——撒谎,为此,我真头疼,小小年纪怎么这样?为此,我在班级专门召开了讨论——做人什么最重要,让娃娃们清楚人以诚为主,并以“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个故事鼓励学生做诚实的人,低年级孩子的可塑性很强,黄同学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看得出她在改,我给了她更多的关注,有了进步,大大地表扬;反复错误,立刻帮她指出,督促她改正,如今她基本上改正缺点。
我们班还有一个令人烦心的男孩——肖某,他从小无父,跟着外公、妈妈过日子,妈妈很忙,很少有空管他,外公只要他身体好就行。这孩子在班内出了名的烦,不是与这个人吵架,就是与那个人打架,还在班内说“老师不喜欢我,偏心!”之类的话,家长呢,自己孩子惹了事,不见其人;别的孩子碰了他或他回去说了受委屈之类的话,立刻便赶来了。
为改变他,我专门给他写成长日记,把他在校做的好事、坏事统统记录下来,在他犯病时读给他听一听;在他做了好事时,大加表扬。他头脑灵活,学习不困难,我就特意找些事给他做,省得他闲着没事烦别人。
还别说,一学期来,他的改变真不小,而家长呢?几次来之后,在孩子的成长日记面前也无可挑剔,特别是听到孩子的表扬后,心里平和了许多。如今,我开展工作就顺多了。
三、改变意识,在生活中改变学生的性格
从“本性难移”不难看出人们往往认为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此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长期的行为习惯所铸造的,已经习以为常,若想在几天里一下子改变当然不大可能。但是,当人们在不同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心态改变了,性格也就有所改变了。
我在学校从教是“大循环”式的,有利条件是与学生能有六年朝夕相处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就改变学生意识与性格做了一些尝试。
学生商某刚入学时,是个很内向的女孩,家长反映她在幼儿园里从没有什么声音,很胆小,在家也是。我争做学生知心人,视缺点、错误为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碍,指导他们解决困难,交上朋友,发扬优点,找到自信。六年里,该生在班级内宽松、和睦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影响下,逐渐变得开朗,甚至敢于争辩几句了。她有个特点:很爱干净,做事不用人操心,我让她担任了班内的卫生委员,开始她还显得不适应,一段时间后便显出其能力来。一次,有同学告她的状,随意罚别人扫地。我在晨会课上问起这事,她从容地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讲明了罚扫地的原因,大家心服口服,再没什么好抱怨地了。
我认为,当一名让同学喜欢的老师不算什么,能成为一名让差同学也喜欢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差同学大部分比较胆小,原因是在家中、在校内受到批评的时候较多,他们大都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笨。我通过给他成功机会,让学生能受到表扬;请他帮我做事,让学生与我更亲近;在活动中给予更多说话的机会,给予更多灿烂的微笑,让学生变得活泼、充满自信。在此基础上,我努力助他们争取合格成绩,即使考砸了,也只是帮其分析原因,教其改错,有时,我还帮着做家长工作,或帮着隐瞒一次、两次。
四、跟父母上班,在生活中体会劳与苦独生子女的娇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已是众所周知,他(她)们时时刻刻享受着爱,却简单地视其为理所当然,从未感动过,更谈不上回报,甚至稍有不如意便大发脾气,哪曾理会父母工作的辛苦,还有些学生简单模仿父母早晨睡懒觉,不起床,还振振有词。
作为一名灵魂的工程师,面对一群天真烂漫却又怕吃苦、怕吃亏,不知体谅他人的小太阳,我觉得引导他(她)们去体验、去思考,才会使其知义、知回报。
我鼓励学生跟父母去上一天班,不用你干活,但有一点,父母站多久或坐多久,你得陪着;父母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你得守时,其间不准偷偷休息。
我还教他们,在这一天上班时间里努力为父母分忧:在超市的,帮着拿袋装物,帮着看好商品,当心小偷;在公交车上的,帮着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小孩的找座位,到了场上帮着打扫车子内外……等等,实在无法插手的,带本书去看看;或带本本子,带支笔,给父母干了些什么活,花了多少时间做个记录。
学生们在想得时候是高兴得不得了,真正去实践时去很少有不偷懒的,在交流汇报时,有的同学说:“我站得脚都酸死了!”有的同学说:“我也不知什么时间就睡着了,是妈妈把我抱回家的!”有的同学说:“我第二天一直睡到吃中饭才醒呢!”……
活动使大家都体验到了一点父母上班实在太辛苦了!
五、回首成长路,付出自己的爱心
我请同学们带来他们从小到大的照片,让他们询问了有关自己还是婴幼儿时的一些事,并由此展开了一个主题班会。队活动中,有同学说道:她们姐妹俩从小由爸爸带大;有同学说道:她从小是由外婆带大的。操持家务的重担。我告诉大家,班上王某的外婆,每天5点多就要乘车赶到丽华二村来给外孙烧早饭,送他上学,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烧好晚饭,吃好,洗好碗,才又一次乘车回家去,她满头的白发,她嘴角的火气就是这么来的。蒋某的妈妈每天工作近二十小时,回家后还要照料年幼的儿子,她的身体就是这么拖垮的……
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继续引导他们思考:每天你起床或睡觉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烧饭、洗衣做家务时,你在干什么?我又让他们说说小弟弟、小妹妹缠了自己一天或半天时是何感受。
从学生的脸上、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有所悟,有所感,非常愿意拿出行动来回报长辈的养育之恩。
打铁趁热,我随即推出了“我能做”活动,同学们纷纷拿出了可行之策:这个表示,今后自己背书包,自己来上学,不用大人接送了;那个表示,要在妈妈生日之际送上自制的贺卡,表示自己的敬意,还要多帮妈妈做家务;还有的表示,今后再不跟爷爷、奶奶顶嘴、胡闹了;……
我班有一位同学,母亲在福利院工作,一些同学想到孤儿院的孩子从小无父无母,很可怜,主动提出要去孤儿院看看孤儿,或和父母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一玩,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这一点一滴不正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吗?他们不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再做人人围着他一人转的小太阳了,他们在努力成为懂得爱、会付出爱的受人欢迎的新一代少年儿童。
我的工作真正赢得了他们的心,不仅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更使学生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