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河海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汇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7:43
文档

河海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汇总

河海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870)名词解释题库第一部分——说明河海大学考研专业课管理学(870)的参考书是何似龙的《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从98年考研真题开始分析,可以发现周三多那本书考得越来越少,到2009年基本考的都是何似龙老师的那本书了,而在2010年与2011年两年的考试中,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中涉及的内容开始增多,尤其是2011年试卷中,其所占分值更是高达50分之多,其中32分的名词解释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因为根据对2009年以前
推荐度:
导读河海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870)名词解释题库第一部分——说明河海大学考研专业课管理学(870)的参考书是何似龙的《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从98年考研真题开始分析,可以发现周三多那本书考得越来越少,到2009年基本考的都是何似龙老师的那本书了,而在2010年与2011年两年的考试中,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中涉及的内容开始增多,尤其是2011年试卷中,其所占分值更是高达50分之多,其中32分的名词解释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因为根据对2009年以前
河海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管理学(870)名词解释题库

第一部分 ——说明

河海大学考研专业课管理学(870)的参考书是何似龙的《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从98年考研真题开始分析,可以发现周三多那本书考得越来越少,到2009年基本考的都是何似龙老师的那本书了,而在2010年与2011年两年的考试中,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中涉及的内容开始增多,尤其是2011年试卷中,其所占分值更是高达50分之多,其中32分的名词解释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因为根据对2009年以前的试卷分值分布的分析,大家都把复习的重点放在《转型》上,很多人几乎没有去看周三多的《原理与方法》,因此能完全写出标准答案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以上就是目前考试的趋势与形势,各位考生绝对不能再厚此薄彼,在复习备考中对两本书都要顾及。总得来说,2012年河海的专业课是围绕《原理》这本书来出题的,但是13年的考研情况究竟如何无人得知,所以建议大家要将两本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复习。看过《转型》的考生应该可以感觉到这本书是有点艰涩难懂的,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篇章里。所以要首先把各个概念弄清楚,才能把握书的意思,在最近十年的考试中名词解释是必考的,而是名词解释考的就是你背书的功力,这是送分的,大家是一定要拿下的。 

另外,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忽略考过的题目,通过分析真题,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是前几年考过的,甚至一模一样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前几年考过的今年就不会考了,有些重点知识点,比如泰罗的管理技术定义就反复的考。以下列出的带   号的名词解释是要重点掌握的,括号里Y指的是考点来自周三多的书后面跟的是页码,P指的是考点来自何似龙的书。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题库

1.沟通(Y541)

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社会人(P125)

对社会和个人来讲,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利益而行动的。

3.统一命令原则(P77)

所谓统一命令原则,就是指对一件具体的工作或事件而言,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最早由法约尔提出的,也是一项普遍的、永久必要的原则。

4.目标管理(P94)

所谓目标管理,是指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瞄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有效地和高效率地实现它们。

5.战略管理(P160)

所谓战略管理,它主要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理想的情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客户相匹配,以便达到所有者的预期希望。

6.公司/企业文化(P150)

所谓公司文化,它可被分为两个层面,在较深而不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它们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改革难度较大、代表企业最稳定的核心部分;在较浅而较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改革起来虽很难,但与基本价值观念相比稍为容易些。

7.企业/流程再造(P181)

所谓企业/流程再造,乃是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8.学习型组织(P1)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能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能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出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9.经济方法(Y162)

所谓经济方法,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10.整体性原理(Y124)

所谓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11.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P121)

所谓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2.组织职能(P88)

所谓组织职能,是指组织工作旨在建立一个精心策划的角色结构,并分配给机构中的每个成员。精心策划,是把为了完成任务而必须做的一切工作都分配给具体的人,同时希望任务能指派给最能胜任的人。

13.计划职能(P88)

所谓计划职能,就是对未来各种行为做出抉择的职能,是五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编制计划包括选择任务、目标和完成计划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到达将来预期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

14.有限理性假设(P111)

所谓有限理性假设,是指反对以“无限理性”为指导,认为按“最优化准则”行动的经济人或理性人是做不到的。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情报来源等方面的,只能是有限理性的。

15.实施控制的步骤(P97)

确定标准

衡量业绩

纠正偏差

16.组织的基本结构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Y458)

有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类型,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1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Y517)

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的特点: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

18.制度创新(Y633)

所谓制度创新,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制度是组织运行的原则规定。

19.决策(Y238)

所谓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决策本质上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所组成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0.责任原理(Y135)

责任原理可以表述为: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21.经济人(P63)

所谓经济人,就是假定人是理性的,是具有利己本性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仅会达到自身的最高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经济人的理性是以最小投入去寻求最大产出。

22.冲突(Y555)

所谓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

23.民主型领导(Y494)

所谓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24.管理科学学派(P99)

所谓管理科学学派,是指主张努力将科学应用于管理之中的学派,在该学派中,数学和其他科学工具被充分地用作帮助解决重要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地分配、运用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25.超理性决策模式(P116)

所谓超理性决策模式,是指主要依据超理性特点进行,不顾忌是否合乎某种理性,甚至可以是不合理的。

26.管理的发现(P39)

所谓管理的发现,是指管理成为一种职业而出现专职管理人员阶层;有关管理的科学理论及管理知识学科的创立;管理知识的大量积累;管理在社会主要领域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

27.韦伯的资本主义企业(P54)

所谓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以合理地组织生产和劳动为手段的企业。

28.式人治管理(P13)

所谓式人治管理,就是指企业中存在一个权利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可以为所欲为的最高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按个人意志及情感对整个社会或组织实施管理。

29.文化激荡(p11)

所谓文化激荡,是指不同时空之间文化的冲撞、融合,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破坏之总称。

30.管理转型(P5)

所谓管理转型,是指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以及人们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31.孔茨的管理定义(P88)

所谓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32.宗族(P207)

所谓宗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

33.内仁外礼(P223)

所谓内仁外礼,是指通过出自人们内心“仁”的道德修养和来自外部社会“礼”的强制来规范、协调人们的行为,以达成社会的有序、稳定和统一。

34.管理程序学派的管理五职能(P93)

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35.古典管理理论及其代表人物(P41)

泰罗 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

韦伯 官僚制理论

36.儒家治国理论模式及社会组织化方式(P221)(P223)

治国模式:德治教化、修身治国

社会组织化方式:内仁外礼、执中求和

37.7S架构(P153)

结构:Structure  策略:Strategy  制度:System  作风:Style

人员:Staff     技巧:Skills    最高目标:Shared Value

38.法约尔的管理五职能(P74)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9.韦伯官僚制主要特征(P82)

官僚形式主义非人格化、官僚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控制、合理-合法的权利是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

40.泰罗管理技术定义(P)

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们用最有效的方法干。

41.科学管理模式(P)

泰罗任为“必须经过长期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去发掘出像工程的基本原理那样精确和清楚的规律。

42.法约尔的企业六项活动(P72)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管理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

43.韦伯理性五要素(P84)

分工、组织的等级结构、常规化趋向、的形式主义非人格化、作为组织目标的有效运行。

44.管理科学学派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P98)

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地分配、运用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45.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念界定(P210)

将服务于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组织的社会组织需要,由宗法观念衍生而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治国之道”称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46.道家的无为而治(P232)

所谓无为而治,乃指治理国家时应依循社会发展规律而顺其自然的作为。治国主体既不对人民强加妄为,做到减少外部控制而使民自作自息、自生自灭,又要尽力消除引起有为的社会条件,使民无知无欲而不能为或不敢为,两者互为补充够成道家无为而治。

47.官僚形式主义非人格化(P82)

所谓官僚形式主义非人格化,是指在韦伯所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中,人人只是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提倡不考虑人的因素的明确的权利和职责,人已被职位这种法定的权责所规范,并按此规范去工作,没有憎恨和激情,因此也没有爱和狂热。

48.理性决策模式(P116)

所谓理性决策模式,就是假定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在这种模式下,决策的典型阶段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寻找出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所有方案,排出次序;最后抉择。这种决策绝对要求排斥超理性因素。

49.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P32)

(1)博采众说:以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了解和研究古今中外一切管理知识。

(2)把握多极:从所采众说中分析、剥离出各种不同观点、思想、因素、基因,研究发掘各极可能依赖的文化根基。

(3)允中谐协:公平地对待各极,在“三个是否有利于”根本判断标准基础上,沟通各极,统摄各极,相反相成、相对互补,以求谐协创新。

(4)知权通变:在谐协创新的诸多管理知识中,审时度势,根据文化差异和实际情况,以求通变和付诸实用。

50.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思想出发点(P214)

治国就是治人

5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思想出发点(P214)

治理国家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治理,而对人的治理的关键在得人心,因此,必须依靠人,并用人道来治理人。

52.管理谐协创新(P31)

所谓管理谐协创新,乃指由以下一组操作所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寻找诸极。极则泛指一切具有差异——从一般的“不同”直至“冲突”、“激烈对抗”之事物。这里主要指用作管理创新的管理知识与实践。

第二,确指诸极。即明晰地界定各极的内涵、外延,发掘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这其中特别重视可能组成对“对偶”者。对于每一“对偶”,找出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相对、相反和互伴、互生关系。

第三,设计出为创新而整合诸极(诸极本身或诸极所包含的因素、基因等)的具体结构(称之为“整合结构”或“谐协结构”)。所谓结构则指诸极在经整合后而得到的管理创新中所处的地位或彼此间的联系。

第四,对所作的创新进行严格的科学界定,并按一定标准,如“三个是否有利于”之“实用理性原则”、“以最小投入寻求最大产出”之“经济理性准则”,以及这些准则的具体分解来进行检验。

53.生产力载体(P48)

所谓生产力载体,乃是指一种经济组织,它能把不同的社会生产要素组织成一种现实生产力,并借助现实的生产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54.现代工商企业(P47)

所谓现代工商企业,它具有两个特点:它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且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管理。

55.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管理概念(P8)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管理:管理就是由一个人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合乎规范地生活,强调平均与共存,达成以有序、统一和稳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内部和谐状态,实现预定的目标。

西方现代工业管理:管理就是由一个人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积极协调地工作,强调效益与效率,达成以斗争、变革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外部竞争优势,实现预定的目标。

未来知识社会管理:管理就是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应用知识的知识称之为管理知识。

56.科学管理实质(P63)

所谓科学管理实质,指的是企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等: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这场具有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工人与雇主必须建立的思想。

第二,变斗争为合作,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

第三,工人与雇主亲密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一切工作。

57.官僚制/理想行政组织体系(P81)

所谓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就是因占有、选举、任命或依据继承的指派而拥有权威地位的组织最高首长,使用官僚组成一支管理人员队伍,实施合法的权利。

58.文化(狭义)(P6)

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59.古代主干管理思想(P7)

把反映治国主体(即国家治理者,主要包括帝王、王室成员和一般)意志,且被治国主体长期用作治理国家的古代管理思想称为“古代主干管理思想”,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是以“援道入儒、无为而治+德治教化、修身治国+阳儒阴法、以法而治”的治国模式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具有儒为主、道法相辅的学派结构。

60.文明(P11)

文明或者代表人类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立,或者指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某种文化所代表的进步状态。

61.中国传统文化(P12)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思想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62.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P23)

在继续保证中国社会的“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的前提下,确保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稳步地实现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的社会变革,避免文化激荡与改革开放可能引发的社会分化与的速度加剧,以及由于这种加剧而可能产生的社会破坏力,加速中华新文明的建设。

63.知识经济(P28)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

.管理文化(P29)

所谓管理文化,就是一种带有管理哲学根基(如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念等)和具体结构的管理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管理转型管理创新时,还必须添加创新方法成分。

65.管理思想(P43)

所谓管理思想,就是来自于归纳和演绎推理,有广泛应用的系统化组织起来的知识,它们由假设、原则、规则、程序、方法等所组成,能指导和帮助管理者们分析、解释特定商业情景背后的内在原因,并预测行为选择之结果。

66.参谋部(P75)

所谓参谋部,乃是由一组有精力、有知识、有时间的人所组成的,而这些可能正是总经理所缺少的。参谋部是领导的依靠,是一股加强力量,是领导力量的一种扩大。

67.合理-合法权利(P83)

所谓合理-合法权利,是以由法律确定或通过任命所占有某职位、地位而获得的发布命令的权利为基础的权利方式。

68.管理程序学派(P87)

该学派起源于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围绕管理人员所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即管理职能过程来研究管理问题,而且认为这种管理职能适用于各专业管理领域,也适用于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69.决策论学派(P108)

决策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70.管理就是决策(P109)

管理就是决策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进程。

71.令人满意准则(P111)

所谓令人满意准则,是指人们在决策时难以实现最优,常常只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72.非正式组织(P125)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们在企业内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而形成非正式的集团或团体。在这种团体中,形成了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

73.正式组织(P125)

所谓正式组织,就是古典管理理论所指出的,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的目标,规定企业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组织关系。

74.经验学派(P134)

经验学派是以从大企业管理实践总结出一般管理原理与向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当代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的管理科学学派。

75.管理的描述式定义(P137)

管理是一个有着多种目的的机制,它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工人和工作。如果略去其中一项,我们就不会再有管理,也不会有企业和工业社会。

76.宗君合一(P207)

所谓“宗君合一”,意指“宗统”与“君统”的合二为一,其中“宗统”为“亲之统”,是以宗主为核心的血缘统系;“君统”乃“尊之统”,是以君主为首的政治统系。“宗君合一”,即宗统与君统的合二为一,以宗族内部的等级序列去组织国家。

77.儒家的“道德人”假设(P219)

道德人假设:人或者可依靠“存心养性”的内在道德修养,或者可借助于“化性起伪”的外部礼法强制而成为有道德的人。

78.儒家治国模式(P222)

德治教化——发扬美好光明的德性,并用以教育感化人们,使之亦能去其旧染之污,以达至善至美。

修身治国——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性,以求齐家、治国、平天下。

79.中庸之道(P225)

中庸之道:人们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出现。在解决问题时,应从两端入手,抓住问题的“始终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再“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

80.中和原则(P225)

中和原则1(道德修养)

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中”是天下之本,人之本性。但人因气禀所致,情发各异,故要求人们感情发而皆中节——符合法度、常理,以实现天下之“和”。

中和原则2(国家治理)

抓住问题的始终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在众论不同之极的两断之间,用法、理量度以取其“中”而用。

81.内圣外王与内仁外礼的关系(P266)

内圣外王,是内仁外礼的抽象与概括,仁是内圣,即一种内在道德修养,礼是外王,即以道德治国。前者是人道,后者是王道,人道和王道皆统一于道德。

82.分和原则(P225)

分和原则:治理国家应做到“分”与“和”想结合。所谓分,就是指社会分工、等级划分和伦理规范规定的其他身份划分;所谓和则指在上述“分”之下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人和亲相敬、分而合作。

83.内圣外王(P266)

所谓内圣外王,“内圣”是人们的内在修养,对善的领悟,对仁义道德的把握;“外王”则指人们把内在道德修养所得推广与社会,使天下至善至美。

84.圣吉的五项(P1)

所谓圣吉的五项,是指以下五项:

第一项——自我超越

第二项——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项——建立共同的远景

第四项——团体学习

第五项——系统思考

文档

河海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汇总

河海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870)名词解释题库第一部分——说明河海大学考研专业课管理学(870)的参考书是何似龙的《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从98年考研真题开始分析,可以发现周三多那本书考得越来越少,到2009年基本考的都是何似龙老师的那本书了,而在2010年与2011年两年的考试中,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中涉及的内容开始增多,尤其是2011年试卷中,其所占分值更是高达50分之多,其中32分的名词解释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因为根据对2009年以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