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2.3机械效率第三节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7:29
文档

12.3机械效率第三节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的公式及应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斜面的机械效率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概念。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2.2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
推荐度:
导读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的公式及应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斜面的机械效率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概念。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2.2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知道机械效率的意义

•机械效率的公式及应用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概念。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2.2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3 专家建议

机械效率应用公式,最重要的是分清楚有用功和总功,明白有用功、总功的概念

利用所学知道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4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5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斜面、杠杆、滑轮

6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我国的许多农村都没有自来水,人们为了食用水,要从井中打水,在从井中提水上来的过程中,人们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生】水桶、滑轮

【师】这些功都是人们希望做的吗?对谁做的功才是有用的呢?

【师】下面我们进行这样的一个实验来看看:

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设计方案:

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

【师】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点?

【生】

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

还有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

【师】接下来自己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弹簧秤拉力(N)拉动距离(m)手对物体做功
(物重G)

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结合我们课堂刚开始的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 ;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

6.2 新知介绍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有用功和额外供的定义了。那么接下来,为了熟悉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共的概念,我们来看这样的案例。

案例: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生】经过讨论。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功

【师】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

①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②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③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

一般来说,

有用功:机械对外所做的功

额外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前面实验中,正如各位同学所想的,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师】现在大家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如果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次数手的拉力F/N手移动距离s/m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
1
2
3
分析实验数据:

【师】

①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②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③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生】回答问题:

①不相等

②手拉绳做的功多

③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二、机械效率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生】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师】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通过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求法: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 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G  (N)h(m)W有用(J)

F(N)s(m)W总(J)

η
1
2
3
4
【师】实验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生】得出: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三、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2、

当W有一定时,减少W额,可提高效率.比如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和绳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轻质材料做动滑轮或尽量减少动滑轮的个数;还可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少轴处的摩擦及使用较细的绳子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它的效率. 

当W额一定时,增加W有,可适当提高机械效率.比如,对于同一滑轮组(额外功不变),增加所提物体的重, 就会越大,机械效率就会越高. 

总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对于滑轮组而言,要提高效率,可增加有用功的同时尽量减小额外功.

四、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理: 

【师】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五、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功率是表示机械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只表示机械做功快;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效率高只表示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高.因此,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机械效率高。如内燃机车的功率是4210W,但它的效率只有30—40%;而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它的功率不一定就大,如儿童玩具汽车的电动机效率可达80%,但功率只有几瓦.

6.3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课堂知识点总结: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计算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即η

物理意义 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若机械效率越大,表示该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越高,即机械做的有用功占它所做的总功的比例越大,或者说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小,也说明该机械的性能越好. 

提高机械效率方法:

1.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有用功:增加物体的重。

2.有用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额外功:减少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

[1]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B、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快

 C、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D、有用功越多,机械的效率越高

2、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C )

 A、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3、如图所示,一物重为G,从斜面的底端A,在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到顶端B,若重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斜面的机械效率η,则 ( C )

A.f=F,η=Gh/FL               B.f=F-Gh/L,η=1-Gh/FL

C.f=F-Gh/L,η=Gh/FL         D.f=F, η=1-Gh/FL

4、某同学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若物重为120 N,每个动滑轮重20 N,摩擦及绳重不计.

(1)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甲挂的重物为180 N,它的机械效率为多少?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答案:机械效率为90%,同一滑轮组,所提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7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2、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即η

物理意义 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若机械效率越大,表示该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越高,即机械做的有用功占它所做的总功的比例越大,或者说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小,也说明该机械的性能越好.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由η==可知: 

A.当W有一定时,减少W额,可提高效率.比如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和绳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轻质材料做动滑轮或尽量减少动滑轮的个数;还可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少轴处的摩擦及使用较细的绳子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它的效率. 

B.当W额一定时,增加W有,可适当提高机械效率.比如,对于同一滑轮组(额外功不变),增加所提物体的重, 就会越大,机械效率就会越高. 

总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对于滑轮组而言,要提高效率,可增加有用功的同时尽量减小额外功.

4、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理: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文档

12.3机械效率第三节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的公式及应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斜面的机械效率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概念。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2.2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