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971530.6
(22)申请日 2020.09.16
(71)申请人 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571425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
(72)发明人 钟昌茂 鲍瑞森 符兴远 符策裕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吴爱琴
(51)Int.Cl.
A61K 9/72(2006.01)
A61K 47/02(2006.01)
A61K 47/18(2006.01)
A61K 31/198(2006.01)
A61P 11/10(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11/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控制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硫化氢含量的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硫
化氢含量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生产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与进口药富露施的灭菌生产工艺相比,对硫化氢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中
硫化氢的含量不大于100ppm。本发明提供的吸入
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处方选择合理,生产工艺
安全可控,
成品质量稳定。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2页CN 111870591 A 2020.11.03
C N 111870591
A
2.205%~2.695%,络合剂0.045%~0.055%,注射用水至3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所述络合剂为依地酸钙钠。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清洁配液管路、配液所用器材,配液管路在线蒸汽灭菌,器材湿热灭菌;内包装容器用注射用水清洗,干燥灭菌;
2)取注射用水煮沸,加入络合剂、pH调节剂搅拌至溶解,控制温度在室温;向溶液中再加入处方量的乙酰半胱氨酸,搅拌至溶解,同时控制温度在室温;
3)向2)项中加入药用炭,搅拌,静置;
4)过滤除炭后,将药液加压过滤至稀配罐中;
5)测得初始pH值,调节pH值至6.7±0.2,搅拌混匀;
6)无菌灌装:全程充氮保护,经预过滤及终端除菌过滤器,打至灌装间缓冲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灭菌的操作为:经高温隧道烘箱320℃烘干灭菌;
步骤3)中,药用炭为药液体积0.1%;
上述方法在6)灌装前还进一步包括:中间体检验的操作;
上述方法在6)灌装后还依次包括对灌装样品进行漏检及灯检最后包装入库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清洁配液管路,配液所用器材,配液管路在线蒸汽灭菌,器材湿热灭菌;棕色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用注射用水清洗,经高温隧道烘箱320℃烘干灭菌备用;配制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及1mol/L盐酸溶液适量,备用;
2)取注射用水,加入处方量的依地酸钙钠、氢氧化钠搅拌至溶解,观察温度,控制温度在室温;向溶液中再加入处方量的乙酰半胱氨酸,搅拌溶解,同时控制温度在室温;接着加入药液体积的0.1%药用炭,搅拌2分钟,静置15分钟;
3)经钛棒过滤器及0.22μm微孔滤芯过滤除炭后,将药液经循环泵加压过滤至稀配罐中;
4)测得初始pH值,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6.7±0.2,搅拌5分钟,混合均匀,将药液循环过滤至可见异物合格;
5)中控:进行中间体取样检验;
6)药液全程充氮保护,经0.22μ预过滤及终端除菌过滤器,打至灌装间缓冲罐;
7)无菌灌装:灌装针头至终端过滤器连接好各管件,按3.1~3.3ml/支的装量分别灌装于棕色中硼硅玻璃安瓿瓶中;
8)检漏:对灌装样品进行检漏;
9)灯检:进行可见异物检查;
10)包装入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过程全程充氮对药液进行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控制对安瓿采用注射用水清洗过程的洁净级别为D级;控制安瓿烘干灭菌过程的洁净级别为A级;步骤2)中,控制溶解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步骤3)中,控制过滤除炭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控制调节pH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步骤6)中,控制过滤除菌的洁净级别为B+A级;
步骤7)中,控制灌封过程的洁净级别为B+A级。
9.由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所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中硫化氢的含量不大于100ppm。
10.一种控制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硫化氢限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一种控制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硫化氢含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硫化氢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乙酰半胱氨酸,英文名称:Acetylcysteine,化学名称:N-乙酰基-L-半胱氨酸,分子式:C5H9NO3S,分子量:163.20,结构式:
[0003]
[0004]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类似蒜的臭气,味酸;在水和乙醇中易溶,在甲醇中部分溶解;有引湿性。
[0005]乙酰半胱氨酸最早应用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种经典的化痰药物,但近十余年来,随着临床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乙酰半胱氨酸不仅具有粘液溶解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促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的作用。现已有许多临床证据表明,乙酰半胱氨酸对多种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间质纤维化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0006]随着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寿命延长的速度也迅速加快。据记载两千年前的平均寿命仅为20岁,18世纪增为30岁,到19世纪末达40岁。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增至11.21亿,占世界人口13.7%,其中发展中国家为12%,发达国家达23%。1993年底,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10万,占总人口的16%,到此为止2025年老人将达400万,占28%以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肺癌均随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亦随之上升;由于老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且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即使各种新抗生素相继问世,肺部感染仍居老年感染疾病之首位,常为引起死亡的直接因素。
[0007]呼吸系统感染多有咳嗽、咳痰症状,若患者痰液黏稠度过高或形成痰栓,可阻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能否使这些黏稠的痰液从气道内咳出,是影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痰液的黏稠度高低与痰液中酸性糖蛋白含量呈正相关,酸性糖蛋白通过二硫键(-S-S)及电荷键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络。另外,当呼吸道感染时,痰液中DNA含量增加,黏稠度亦增高。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是半胱氨酸N-乙酰化的衍生物,主要是通过分子中的巯基,使黏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多肽的二硫键(-S-S)断裂,同时可裂解脓痰中的DNA,发挥强烈的痰液溶解作用,从而使痰液易于咳出。
[0008]目前国内采用的意大利赞邦进口产品并非原研品,其质量标准进入国内时是参照杭州民生制药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标准申报的,且最初批文药品通用名也是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其生产工艺落后,与目前国家标准差异甚大。进口仿制药品原料采用合成工艺,杂质含量高。其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方法采用普通针剂的终端高温灭菌,硫化氢含量远超国家现行标准,黏膜刺激性较大,很多患者尤其以儿童和老人等气道敏感患者耐受性极差。[0009]进口上市样品说明书中明确说明处方中含有辅料依地酸二钠及氢氧化钠,然而依地酸二钠可与钙离子结合成可溶的络合物引起钙的减少,静脉制剂中使用依地酸二钠会导致血钙下降,会导致低钙情况。特别地,本发明要解决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硫化氢含量控制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控制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硫化氢限量的方法。
[0011]本发明所提供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包括:乙酰半胱氨酸270mg~330mg,pH调节剂2.205%~2.695%,络合剂0.045%~0.055%,注射用水至3ml;
[0012]其中,所述pH调节剂具体可为氢氧化钠;
[0013]所述络合剂具体可为依地酸钙钠。
[0014]具体地,所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包括:乙酰半胱氨酸300mg,pH调节剂2.45%,络合剂0.05%,注射用水至3ml。
[0015]本发明所提供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没有附带专用溶剂;
[0016]可采用棕色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作为内包装容器,外包装选择塑料托、纸盒。[0017]上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0018]1)清洁配液管路、配液所用器材,配液管路在线蒸汽灭菌,器材湿热灭菌;内包装容器用注射用水清洗,干燥灭菌;
[0019]2)取注射用水,加入络合剂、pH调节剂搅拌至溶解,控制温度在室温;向溶液中再加入处方量的乙酰半胱氨酸,搅拌至溶解,同时控制温度在室温;
[0020]3)向2)项中加入药用炭,搅拌,静置;
[0021]4)过滤除炭后,将药液加压过滤至稀配罐中;
[0022]5)测得初始pH值,调节pH值至6.7±0.2,搅拌混匀;
[0023]6)无菌灌装。
[0024]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干燥灭菌的操作为:经高温隧道烘箱320℃烘干灭菌;[0025]步骤3)中,药用炭为药液体积0.1%;
[0026]上述方法在6)灌装前还可进一步包括:中间体检验(中检)的操作;
[0027]所述灌装的操作为:全程充氮保护,经0.22μ预过滤及终端除菌过滤器,打至灌装间缓冲罐。
[0028]上述方法在6)灌装后还可依次包括对灌装样品进行漏检及灯检最后包装入库的操作。
[0029]具体地,所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0030]1)清洁配液管路,配液所用器材,配液管路在线蒸汽灭菌,器材湿热灭菌;棕色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用注射用水清洗,经高温隧道烘箱320℃烘干灭菌备用;配制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及1mol/L盐酸溶液适量,备用;
[0031]2)取注射用水,加入处方量的络合剂、pH调节剂搅拌至溶解,观察温度,控制温度在室温;向溶液中再加入处方量的乙酰半胱氨酸,搅拌至目测观察溶解,同时控制温度在室温;接着加入药液体积的0.1%药用炭,搅拌2分钟,静置15分钟;[0032]3)经钛棒过滤器及0.22μm微孔滤芯过滤除炭后,将药液经循环泵加压过滤至稀配罐中;
[0033]4)测得初始pH值,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6.7±0.2,搅拌5分钟,混合均匀,将药液循环过滤至可见异物合格;
[0034]5)中控:进行中间体取样检验;
[0035]6)药液全程充氮保护,经0.22μ预过滤及终端除菌过滤器,打至灌装间缓冲罐;[0036]7)无菌灌装:灌装针头至终端过滤器连接好各管件,按3.1~3.3ml/支的装量在A 级环境下分别灌装于棕色中硼硅玻璃安瓿瓶中;
[0037]8)检漏:对灌装样品进行检漏;
[0038]9)灯检:进行可见异物检查;
[0039]10)包装入库。
[0040]上述方法中,配制过程全程充氮对药液进行保护;
[0041]上述方法步骤1)中,控制对安瓿采用注射用水清洗过程的洁净级别为D级;控制安瓿烘干灭菌过程的洁净级别为A级;
[0042]上述方法步骤2)中,控制溶解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0043]步骤3)中控制过滤除炭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0044]步骤4)中控制调节pH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0045]步骤6)控制过滤除菌的洁净级别为B+A级;
[0046]步骤7)中控制灌封过程的洁净级别为B+A级。
[0047]本发明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生产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与进口药富露施的终端灭菌生产工艺相比,对硫化氢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中硫化氢的含量不大于100ppm。
[0048]本品选用氢氧化钠为pH调节剂,选用依地酸钙钠替代依地酸二钠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其处方中用量为0.05%,依地酸钠钙由于不会螯合钙离子,不致产生低钙情况,在FDA 的非活性成分数据库(IIG)中最大用量0.48%范围内。
[0049]我公司该产品自2013年历经7年立项进行投入研发,是同类产品中唯一优先审评产品,真正做到技术创新。国内其他厂家只是仿制进口产品注射液的标准进行申报,硫化氢含量远超国家现行标准,例如国家药监局11月26日发布的通告中公布: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标示为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包括硫化氢有关物质。
[0050]我公司该产品原料采用独有的全程无菌生产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标准高于进口药品。因改进了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硫化氢气体的含量和其它杂质含量,从而大大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嗅味。
附图说明
[0051]图1为本发明制备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工艺流程图。
[0052]图2表示本发明制备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硫化氢含量检测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54]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生物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55]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乙酰半胱氨酸原料药为日本Hofu Plant of KYOWA HAKKO BIO CO.,LTD.生产的产品,没有特殊要求。
[0056]实施例、制备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0057](1)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规格为:3ml:0.3g,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见下表:
[0058]
[0059](2)本品没有附带专用溶剂。
[0060](3)本品采用棕色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作为内包装容器,外包装选择塑料托、纸盒。[0061]参照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图及洁净级别要求制备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0062]1)清洁配液管路,配液所用器材,配液管路在线蒸汽灭菌,器材湿热灭菌;棕色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用注射用水清洗,经高温隧道烘箱320℃烘干灭菌备用;配制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及1mol/L盐酸溶液适量,备用;
[0063]2)取注射用水,加入处方量的依地酸钙钠、氢氧化钠搅拌至溶解,观察温度,控制温度在室温;向溶液中再加入处方量的乙酰半胱氨酸,搅拌至目测观察溶解,同时控制温度在室温;接着加入药液体积的0.1%药用炭,搅拌2分钟,静置15分钟;
[00]3)经钛棒过滤器及0.22μm微孔滤芯过滤除炭后,将药液经循环泵加压过滤至稀配罐中;
[0065]4)测得初始pH值,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6.7±0.2,搅拌5分钟,混合均匀,将药液循环过滤至可见异物合格;
[0066]5)中控:进行中间体取样检验;
[0067]6)药液全程充氮保护,经0.22μ预过滤及终端除菌过滤器,打至灌装间缓冲罐;[0068]7)无菌灌装:灌装针头至终端过滤器连接好各管件,按3.1~3.3ml/支的装量在A 级环境下分别灌装于棕色中硼硅玻璃安瓿瓶中;
[0069]8)检漏:对灌装样品进行捡漏;
[0070]9)灯检:进行可见异物检查;
[0071]10)包装入库。
[0072]上述方法步骤1)中,控制对安瓿采用注射用水清洗过程的洁净级别为D级;控制安瓿烘干灭菌过程的洁净级别为A级;
[0073]步骤2)中,控制溶解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0074]步骤3)中控制过滤除炭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0075]步骤4)中控制调节pH过程的洁净级别为C级;
[0076]步骤6)控制过滤除菌的洁净级别为B+A级。
[0077]硫化氢含量检测:
[0078]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052008硫化氢检测方法对制备得到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进行硫化氢含量检测,与进口药富露施质量对比研究过程中发现,本发明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硫化氢项检测数据明显优于进口药富露施的硫化氢项,因此本发明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质量高于富露施,具体检测数据见附图2。
[0079]由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生产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与进口药富露施的灭菌生产工艺相比,对硫化氢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中硫化氢的含量不大于100ppm。
[0080]稳定性检测:
[0081](1)试验样品(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0082]
[0083](2)研究内容
[0084]常规稳定性考察结果
[0085]
[0086]
[0087]使用中产品稳定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0088]使用中产品稳定性研究结果
[00]
[0090]稳定性数据
[0091]稳定性研究结果见下表[0092]稳定性数据结果表
[0093]
[0094]
[0095]稳定性结果分析:
[0096](1)影响因素试验:在高温条件下自制品半胱氨酸为0.117%~0.144%,N,N'-二乙酰胱氨酸为0.481%~0.808%,N,S-二乙酰半胱氨酸为0.167%~0.170%,其他单杂为0.0515%~0.0674%,总杂质为0.859%~1.187%;市售品半胱氨酸为0.557%~0.877%,N,N'-二乙酰胱氨酸为0.193%~0.208%,N,S-二乙酰半胱氨酸为0.140%~0.185%,其他单杂为0.0693%~0.0928%,总杂质为1.167%~1.491%,硫化氢含量大于100ppm。[0097]在光照条件下自制品半胱氨酸为0.117%~0.125%,N,N'-二乙酰胱氨酸为0.481%~0.713%,N,S-二乙酰半胱氨酸为0.170%~0.175%,其他单杂为0.0515%~0.0631%,总杂质为0.859%~1.144%,硫化氢含量小于100ppm;市售品半胱氨酸为0.557%~0.5%,N,N'-二乙酰胱氨酸为0.187%~0.193%,N,S-二乙酰半胱氨酸为0.185%~0.193%,其他单杂为0.0693%~0.0665%,总杂质为1.167%~1.200%,硫化氢含量大于100ppm。
[0098]在热循环条件下自制品有关物质总杂质为半胱氨酸为0.117%~0.131%,N,N'-二乙酰胱氨酸为0.481%~0.684%,N,S-二乙酰半胱氨酸为0.170%~0.154%,其他单杂为0.0515%~0.0658%,总杂质为0.859%~1.053%,硫化氢含量小于100ppm;市售品半胱氨酸为0.555%~0.557%,N,N'-二乙酰胱氨酸为0.191%~0.193%,N,S-二乙酰半胱氨酸为0.185%~0.202%,其他单杂为0.0693%~0.0722%,总杂质为1.144%~1.167%,硫化氢含量大于100ppm。
[0099]各条件下胱氨酸均为未检出,其他各考察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由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有关物质增长较大,主要是由于N,N'-二乙酰胱氨酸增大所致;光照和热循环条件下有关物质增长略小,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自制品有关物质增大趋势不高于市售品,硫化氢含量小于100ppm,说明产品处方、工艺可行。参考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质量标准贮藏条件,确定本品的贮藏条件为密闭,室温保存。本品和包装材料的相容性良好。
[0100](2)本品三批样品经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36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的性状、pH 值、可见异物、有关物质、硫化氢、含量等指标与0月结果相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并在加速6个月和长期36个月进行细菌内毒素、无菌检测,均符合规定。已经完成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三批样品有关物质总杂质范围为0.859%~1.362%,已知杂质胱氨酸均为未检出,含量均略有相应降低,硫化氢含量小于100ppm。表明本品所选用的包材对本品的质量无影响,本品在拟定的贮藏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0101]对比例
[0102]相同处方除菌方式不同的生产工艺
[0103]处方1234
灭菌条件过滤除菌(本发明)115℃ 30分钟121℃ 8分钟121℃ 15分钟[0104]1)清洁配液管路,配液所用器材,配液管路在线蒸汽灭菌,器材湿热灭菌;棕色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用注射用水清洗,经高温隧道烘箱320℃烘干灭菌备用;配制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及1mol/L盐酸溶液适量,备用;
[0105]2)取注射用水,加入处方量的依地酸钙钠、氢氧化钠搅拌至溶解,观察温度,控制温度在室温;向溶液中再加入处方量的乙酰半胱氨酸,搅拌至目测观察溶解,同时控制温度在室温;接着加入药液体积的0.1%药用炭,搅拌2分钟,静置15分钟;
[0106]3)经钛棒过滤器及0.22μm微孔滤芯过滤除炭后,将药液经循环泵加压过滤至稀配罐中;
[0107]4)测得初始pH值,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6.7±0.2,搅拌5分钟,混合均匀,将药液循环过滤至可见异物合格;
[0108]5)中控:进行中间体取样检验;
[0109]6)灌装:灌装针头至终端过滤器连接好各管件,按3.1~3.3ml/支的装量分别灌装于棕色中硼硅玻璃安瓿瓶中;
[0110]7)灭菌:对灌装样品分别按115℃ 30分钟、121℃ 8分钟和121℃ 15分钟进行灭菌;
[0111]8)检漏:对灌装样品进行捡漏;
[0112]9)灯检:进行可见异物检查;
[0113]10)包装入库。
[0114]分别取上述处方样品,进行性状、pH值、有关物质、含量、硫化氢、无菌检测,结果见下表。
[0115]样品检测结果
[0117]结果表明,在选用湿热灭菌时,温度对本品有关物质影响较大,明显高于过滤除菌样品,硫化氢的含量都大于100ppm,采用无菌生产工艺对硫化氢有较好的控制效果。[0118]综上所述,本公司研制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处方选择合理,生产工艺安全
可控,硫化氢含量小于100ppm,成品质量稳定。
图1
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