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语文要素】 3.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 ||
| 教学重难点 |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水泥道之美。 2.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 | ||
| 课前准备 |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观察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学生) |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 教学过程 | |||
| 第一课时 | |||
| 激趣导入 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3.“铺”是个多音字,引导学生积累。(在田字格中板书“铺”的写法,铺(pū)—铺盖,铺(pù)—店铺)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 1.启发学生说一说秋天美丽的景物。 2.出示课题。 3.质疑课题。 | 1.结合自己的观察,说说秋天的哪些景物比较美。 2.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那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的? | 学生汇报秋天美丽的景物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 |
二、自主读文,识字学词(用时:15分钟) | 1.播放课文录音。 2.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1)读文。 (2)学习生字。 (3)理解词语。 3.摘苹果游戏检测生字:洼、印、凌、增、棕、靴。教师相机点拨。 4.课件出示梧桐树叶的图片,检测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图片上的词语:铺满、水泥、亮晶晶、紧紧、大院、脚印、排列、规则、凌乱、棕红、迟到。5.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重点点拨“明朗”“熨帖”“凌乱”这些词语的意思。 | 1.学生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在心里跟着默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 (1)分段轮读课文,其他人注意倾听,提出合理建议。(2)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还有哪些字记不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在小组里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如果有解决不了的,就在全班提出来进行解决。 3.读准生字的读音,口头给生字进行组词。 4.开火车读一读梧桐树叶上的词语。 5.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 1.在做摘苹果的游戏时,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生字进行恰当的点拨。“印”是整体认读音节,“增”“棕”是平舌音。 2.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可以采用寻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明朗”,通过查字典、借助图片来理解“熨帖”,借助课文插图及寻找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凌乱”。 |
三、再读课文,巩固词语(用时:12分钟) |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出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 )的水洼 ( )的地毯 ( )的小巴掌 ( )的天空 ( )地粘在水泥道上 ( )地走着 ( )地蹦跳着 | 1.每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提出建议。自己可以挑战其他同学。 2.根据课文内容口头补充词语,积累优美的词语。 | 1.“( )的地毯”的填空,允许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不同的补充。如彩色的地毯、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闪闪发光的地毯。 2.鼓励学生将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并尝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
四、巩固所学,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指导观察。重点指导:“铺” 不要忘写右上角的点;“印”右边是“卩”,不是“阝”;“紧”要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排”要注意“非”的笔顺规则;“规”左边“夫”的捺变成长点;“迟”先写“尺”,再写“辶”。 3.教师示范,学生临写。4.投影评议。 | 1.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的结构,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自己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可以提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观察教师的示范,跟随教师示范进行书空。然后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生字。 4.对小伙伴的字进行恰当评价,把自己写得不好的字再写一写。 | 教师可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酌情指导生字的书写。 |
| 第二课时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 1.听写词语:水泥、亮晶晶、脚印、排列、规则2.投影展示,集体订正。3.过渡到新课。 | 1.在田字格中书写词语。2.同桌互相订正,修改错误的词语。 3.齐读课题,学习新课。 | 依据学生的听写情况,相机小结、指导。 |
二、自主交流,初识美感(用时:10分钟) | 1.组织自学:边读边画出描写水泥路和梧桐树叶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 1.自由读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水泥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梧桐树叶的句子。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自己通过这些语句有怎样的体会。 | 注意培养学生圈画的能力,提示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
三、交流汇报,品析美文(用时:15分钟) | 1.引导学生赏析梧桐叶之美。(课件出示)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2)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 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引导学生赏析水泥道之美。(课件出示) (1)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引导学生感悟主人公的心情美。 4.指导朗读。 | 1.汇报自己找到的描写梧桐树叶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1)“金黄金黄”体现了梧桐树叶的颜色美。 (2)“闪着雨珠”“紧紧地”体现了梧桐带着雨珠的梧桐树叶的美。 (3)“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体现了梧桐树叶的形状美,“熨帖”“平展”体现了梧桐树叶粘在水泥道上的姿态美,“凌乱”体现了梧桐树叶排列得不规则的美。 2.抓住相关语句赏析水泥道之美。 (1)从“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中体会水泥道的美。 (2)抓住“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这些词语想象水泥道的美。 3.抓住“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体会作者对水泥路的喜爱之情。 4.多种形式朗读。 (1)配乐个别朗读。 (2)配乐及画面齐读。 | 1.学生在抓住关键词语谈自己的感受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 2.提示学生及时进行勾画相关语句,可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美。 3.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对梧桐树叶、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读出看到美景时的愉快心情。 |
四、激发兴趣,拓展练笔(用时:10分钟) | 1.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美。 2.组织学生写小练笔。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4.拓展阅读。 | 1.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说一说。 2.把自己发现的美用几句话写下来。注意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读一读自己写的这段话,听取别人的建议,适当修改。 4.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的内容: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片段。 | 写话的内容重在鼓励学生去发现美,激发学生去记录美的兴趣。在评议学生写话内容时,以鼓励为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 [教学板书]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美在晴朗的秋日里 美在金色的落叶中 美在欢快的脚步下赞美秋天 理解词语的方法:找近义词、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不仅有生字、难理解的词语,还有很多优美的比喻句。我在课堂上通过反复读和仿写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再回到生活中去回味那些美好的瞬间,学生获得了较为深刻的审美感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