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拆掉思维里的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7:01
文档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题目,大多数人可能会以为这本书会告诉人们怎样突破思维定势,书中可能会罗列很多方法让读者尝试,可这本书突破了这一俗套。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心智模型,不同心智模型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情感观、职业观…,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型,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谈到人生观,书中谈到人生的发展方向及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的方式,可以说关于人生的话题是这本书从开头一直牵连到最后的,究其原因,书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生的发展是有本身的心智模型所指引的,所以谈心智
推荐度:
导读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题目,大多数人可能会以为这本书会告诉人们怎样突破思维定势,书中可能会罗列很多方法让读者尝试,可这本书突破了这一俗套。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心智模型,不同心智模型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情感观、职业观…,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型,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谈到人生观,书中谈到人生的发展方向及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的方式,可以说关于人生的话题是这本书从开头一直牵连到最后的,究其原因,书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生的发展是有本身的心智模型所指引的,所以谈心智
拆掉思维里的墙

看到题目,大多数人可能会以为这本书会告诉人们怎样突破思维定势,书中可能会罗列很多方法让读者尝试,可这本书突破了这一俗套。

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心智模型,不同心智模型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情感观、职业观…,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型,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谈到人生观,书中谈到人生的发展方向及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的方式,可以说关于人生的话题是这本书从开头一直牵连到最后的,究其原因,书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生的发展是有本身的心智模型所指引的,所以谈心智模型就是谈人生发展。本书一改一般理论书说教的形式,将理论、事迹、感悟三者联系在一起,好像在讲一堂生动有趣的课,而读者则感觉身临其境一般,然后兰溪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慨连连。

人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即人的发展;二是“生”,即生活,可以说两者相互联系且联系非常紧密,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生。书中谈到“人”这一方面是从几个点来分述的,人的发展有自身能力的培养,人生目标的设定和实现,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过程、经验总结,情感的需求和满足等等,都是切合现代想取得成就的人的心理,相较之下,或许就有了突破自己思维的几个观点,有人可能会问自己:“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也有人会说:“原来自己一直所百思不得其解,纠结那么久的问题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出发,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信念”,也有人会说:“如果当初我不那样做,而是这样做,那么我现在的处境可能完全不同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懊悔、遗憾的话数不胜数,可是过去的已不能再留住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机会,摆脱过去的一些陈旧的观念和不利于发展的习惯,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好以后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

其次,谈到“生”这一方面,书中也从几个点来分述了。“生”指生活,而生活又包含生存这一层意思。生存有广义和狭义之说,狭义来讲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广义来讲则是融入社会。现在的人们大多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他们谈的较多的是温饱的程度,而一个人的温饱程度是受他的家庭、工作等影响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家庭、工作等的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这他的温饱程度的高低。书中针对生活这一方面,谈到了买房问题,投资理财,职业方向,对爱情的诠释等方面,并且从恐惧和兴趣这两方面入手,联系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区分出“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人生境遇的不同之处,同时书中也提出了“有趣”模式、“无趣”模式的定义和运用,适合大多数正苦于人际关系紧张的人试用。而且书中也正视了“恐惧”这一词所涵盖的社会现象,将恐惧分为三个层次,切中了“恐惧”的本身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所期待的失去,这也正合了《人性的弱点》里的人性自私说法,究其根源,我们不难得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哪一方面。

融入社会需要准备的太多,如果只是想平平淡淡地享受合家之乐,那么这个社会便不会快速发展。社会不会去适应人,而是人要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里也涉及到哲学关于人的社会性理论:人是社会人,是具有社会性质的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也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做的准备。融入社会就需要把自己当成是社会的一分子,把自己的家庭、工作等当成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处理家庭和工作问题时多考虑社会的需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做下一步定夺。同时也要摆正对事物的看法,不因恐惧而犹疑不决,不因恐惧而宅在家里,不因恐惧而拒绝投入到新事物之中去,要做有胆之人,尝试“有趣”模式,努力挑战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书中也提到了一个算式,那就是“能力=天赋+时间”,一个有天赋的人不善于利用时间,而是害怕失去,害怕付出,那么他终究只是一个小人物,而且受到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忙着还贷款,忙着一些琐事,忙着养家糊口,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小的交际圈里,走不出去,静不下来,处处为难着自己。相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即使天赋不很高,也可以有所成就,书中谈到这一点时,提到了投资自己的方式和如何获得职业安全感的方法。其中涉及到了取舍的问题,一般而言,舍小取大,舍远求近是取舍的一个标准。当谈到职业发展和住房问题时,这本书举了一个事例:两个人拥有同样一份工作,一个买了一套较贵的住房,日夜奔波于还房贷;另一个则租了一个小房间,用剩下的钱上培训课,参加社交场合,不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交际圈更广了一些,为他以后的工作做了准备。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免感叹一念之别所连带出来的是多么大的反差。

在举例的同时,作者提到了职业安全感的相关理论。我很同意书中所说的“安全感是给出来的”、“要远离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这句话。人本身所固有的惰性让人容易产生对别人的依赖,依赖别人的越多,安全感就越缺失,而真正的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要出来的。因而在我们面对恐惧时,要触底反弹,不要过多地依赖别人,要主动出击,这样便不会生活在一些麻烦事中了。

还有一点,是作者提醒我们要注意的,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如果把依赖他人当做安全感,那么这样的安全感只是暂时的,正如一些人错把喜欢当做爱一样,爱区别于喜欢的一点是你可以喜欢一些人或事,但爱的对象不会那么广泛,而且依赖也不是爱,更不用说爱自己了。人们喜欢把喜欢当作爱,如同把爱自己当成爱,比较盲目的就是把喜欢当成爱,这三者可以说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喜欢那些容易获得的安全感,就好像一切有他一样,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且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殊不知,有些路还得自己一个人走,所以要远离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而不是要别人给。

最后,这本书详细地论述了心智模型的定义和应用范围,作者认为心智模型是一套大脑内部程序,而我们的心态来源于心智模型,如果内部程序运转的正常,那么心态就会趋向良好,为人生发展添“金”添“银”。同时,因为每一个心智模型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它无所谓对错之分,只有是否有效之分。又因为心智模型是由本能和过去我们对世界的观察而来,所以我们通过加强对自然世界(我们对外界的直接体验)的观察能力,丰富我们的概念模式(从别人那里获得对世界的间接体验),完善我们的推论和归纳,从而将我们的心智模型升级,也就是要经历不知不觉、后知后觉,这样我们才能像一滴水,柔化完事,容纳百念,做社会人,成为天地人。

一本书,一条线,一个思想,一个感悟,一条前行路、…、切由他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题目,大多数人可能会以为这本书会告诉人们怎样突破思维定势,书中可能会罗列很多方法让读者尝试,可这本书突破了这一俗套。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心智模型,不同心智模型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情感观、职业观…,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型,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谈到人生观,书中谈到人生的发展方向及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的方式,可以说关于人生的话题是这本书从开头一直牵连到最后的,究其原因,书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生的发展是有本身的心智模型所指引的,所以谈心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