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概述
实在道路工程按关系划分为:路基、基层、面层、附属构筑物等。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有土路基、粉煤灰路基和石灰土路基等;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次,有砂砾垫层和级配碎石垫层等;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沉重部分,包括石灰石、石灰粉煤灰土、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及沥青稳定碎石等结构;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想接触的表面层次,分水泥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热拌沥青混凝土与沥青玛碲脂碎石(SMA)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等;附属设施包括侧平石、雨水井、隔离街购物等。
市政道路工程检测即是对上述工序中的各结构层(部位)工程实体等进行质量检测,以达到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表标准要求。
现场检测中,对测点的选择应优先采用随机选点的方法。
11.2依据标准
1.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DGJ 08―118―2005)。
2.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F E60―2008)。
11.3 取样要求
1.压实度(或干密度)
(1)路基:每1000㎡测3点,用环刀法;
(2)垫层:每1000㎡测1点,用挖坑灌砂法测定;
(3)基层:每1000㎡测1点,除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钻芯法测定外,其余结构种类用挖坑灌砂法测定。
2.回弹弯沉
(1)路基(快速路):没车道、每20m测1点,用贝克曼梁法测定;
(2)基层:每车道、每20m测1点,用贝克曼梁法或自动弯沉仪测定;
(3)面层(沥青面层):每20m测1点,用贝克曼梁法或自动弯沉仪测定;
3.路面厚度
(1)垫层:每1000㎡测1点,用挖坑法测定;
(2)基层:每1000㎡测1点,用挖坑法测定;
(3)面层:对水泥混凝土厚度,每车道100米测1点,用鉆芯法测定;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每1000㎡,用钻芯法测定。
4.路面平整度
(1)路基(土路基):每车道、每20m测1点,用3m直尺法测定;
(2)垫层:每车道、每20m测1点,用3m直尺法测定;
(3)面层:用平整度仪,每车道连续检测;用3m直尺法,每车道、每20m测1点。
5.抗滑性能
(1)水泥混凝土面层:测抗滑构造深度,每200m测1点用手工铺砂法测定;
(2)沥青混凝土面层:测抗滑系数,用摆式仪法,每200m测1点;用摩擦系数测定车,全线连续检测。测抗滑构造深度,每200m测1点,用手工铺砂发测定。
6.渗水系数
沥青路面:每200m测1点。
11.4技术要求
1.压实密度(或干密度)
(1)路基压实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土路基压实度还需符合表11.4-1规定。
土路基压实度 表11.4-1
| 路床顶以下深度 | 压实度(%) | |||||
| 快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 支路 | |||
| 上路床 | 0~30 | 95/— | 95/98 | 93/95 | 90/93 | |
| 下路床 | 30~80 | 95/98 | 95/98 | |||
| 上路堤 | >80~150 | 93/95 | 93/95 | 90/93 | 87/90 | |
| 下路堤 | >150 | 90/93 | 90/93 | |||
| 零填及路重 | 0~30 | 95/— | 95/98 | 93/95 | 90/93 | |
(2)垫层干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要求时,宜符合表11.4-2规定。
垫层密度 表 11.4-2
| 检查项目 | 单位 | 规定值 | ||
| 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道路 | |||
| 干密度 | 砂砾 | t/㎝³ | ≥2.30 | |
| 级配碎石 | ≥2.10 | |||
基层压实度 表11.4-3
| 结构种类 | 检查项目 | 单位 | 规定值 | |||
| 基层 | 底基层 | |||||
| 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
| 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 | 压实度 | % | — | ― | ≥95 | ≥93 |
| 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98 | ≥97 | ≥97 | ≥96 | ||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98 | ≥97 | ≥97 | ≥96 | ||
|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98 | ≥97 | ≥97 | ≥96 | ||
|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 ≥96 | ≥96 | ― | ― | ||
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6%;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面层,应达到马歇尔标准密度的98%。
2.回弹弯沉
各结构层的代表弯沉值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路面厚度
(1)垫层和基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见表11.4-4。
垫层和基层的厚度 表11.4-4
| 结构层次(种类) | 检查项目 | 单位 | 允许偏差 | |||
| 基层 | 底基层 | |||||
| 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
| 垫层 | 厚度 | mm | — | ― | ―15 | ―20 |
| 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 | — | ― | ―15 | ―20 | ||
| 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10 | ―15 | ―15 | ―20 | ||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10 | ―15 | ―15 | ―20 | ||
|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10 | ―15 | ―15 | ―20 | ||
|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 —10 | ―15 | ― | ― | ||
面层厚度 表11.4-5
| 结构种类 | 检查项目 | 单位 | 允许偏差 | ||
| 基层 | |||||
| 快速路 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
| 水泥混凝土面层 | 板厚度 | mm | —5 | ―5 | |
| 沥青混凝土面层 | 厚度 | 上面层 | %或mm | —5 | ―5 |
| —5%(或―5) | —5%(或―5) | ||||
| 面层总厚 | |||||
(1)路基和垫层的平整度应符合表11.4-6要求
(2)基层平整度应符合表11.4-7要求。
(3)面层平整度应符合表11.4-8要求。
5.抗滑性能
面层的抗滑性能应符合表11.4.9的要求。
路基和垫层的平整度表 表11.4.6
| 结构层次 | 检查项目 | 单位 | 允许偏差 | |
| 快速路 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
| 路基(土路基) | 平整度 | mm | ≤15 | ≤20 |
| 垫层 | ≤15 | ≤20 | ||
| 结构层次(种类) | 检查项目 | 单位 | 允许偏差 | |||
| 基层 | 底基层 | |||||
| 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快速路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
| 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 | 平整度 | mm | — | ― | ―12 | ―15 |
| 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10 | ≤12 | ≤12 | ≤15 | ||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10 | ≤12 | ≤12 | ≤15 | ||
|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 ≤10 | ≤12 | ≤12 | ≤15 | ||
|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 ≤10 | ≤12 | ― | ― | ||
| 结构种类 | 检查项目 | 单位 | 规定值 | 备注 | ||
| 快速路 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
| 水泥混凝土面层 | 平整度 | δ | mm | 1.8 | 2.5 | 连续式平整度仪法 |
| IRI | m/km | 3.0 | 4.2 | |||
| H | mm | ― | 5 | 3m直尺法 | ||
| 沥青混凝土面层 | δ | mm | 1.8 | 2.0 | 连续式平整度仪法 | |
| IRI | m/km | 3.0 | 3.3 | |||
| H | mm | ― | 3.5 | 3m直尺法 | ||
面层抗滑性能 表11.4.9
| 结构种类 | 检查项目 | 单位 | 规定值 | 备注 | ||
| 快速路 主干路 | 其他 道路 | |||||
| 水泥混凝土面层 | 板厚度 | mm | ≥0.6 | ≥0.5 | ||
| 沥青混凝土面层 | 抗滑 | 摩擦系数 | 符合 设计 要求 | — | 摆式仪或摩擦系数测定车 | |
| 构造深度 | ||||||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渗水系数不大于300ml/min;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面层,渗水系数不大于200 ml/min。
11.5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报告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样品名称、规格、代表数量、检测依据标准、检测结果、检测结论、检测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签名及相关报告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