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体发育学试题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28:17
文档

人体发育学试题doc

人体发育学试题doc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一)选择题[A1型题]1.生长发育取决于()1.EA.生物学因素B.社会学因素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E.上述各项因素2.人体发育学属于()2.C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3.人体发育学是在()3.A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
推荐度:
导读人体发育学试题doc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一)选择题[A1型题]1.生长发育取决于()1.EA.生物学因素B.社会学因素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E.上述各项因素2.人体发育学属于()2.C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3.人体发育学是在()3.A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
人体发育学试题doc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

(一)选择题[A1型题]

1.生长发育取决于()1.E

A.生物学因素B.社会学因素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E.上述各项因素2.人体发育学属于()2.C

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3.人体发育学是在()3.A

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D.发育行为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E.发育行为学与儿童神经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4.D

A.皮亚杰B.布鲁纳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E.瓦隆6.美国的《发育与行为儿科学杂志》发行于()6.E

D.知觉、定向行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等发育E.知觉、定向行动、相互理解沟通能力等发育

10.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10.B

A.2个方面B.3个方面C.4个方面D.5个方面E.6个方面

11.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为()11.BA.面颊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B.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C.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D.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E.面颊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

1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的年龄应是()12.EA.0~1岁B.0~2岁C.0~3岁D.1~2岁E.1~3岁1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完善对沮丧阶段的年龄应是()13.EA.20~40岁B.40~60岁C.青春期D.成年期E.老年期14.身高受()14.E

A.性别的影响最大B.种族的影响最大C.地区的影响最大D.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E.遗传的影响最大15.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15.C

A.3个月内最敏感B.5个月内最敏感C.半年内最敏感D.9个月内最敏感E.1年内最敏感

16.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16.E

A.1~2岁以前B.2~3岁以前C.3~4岁以前D.4~5岁以前E.5~6岁以前17.正常婴儿巴宾斯基征可呈现阳性的年龄为()17.C

A.6个月以下B.1岁以下C.2岁以下D.18个月以下E.3岁以下18.正常健康小儿前囟约半数闭合时间为()18.B

A.0.5~1岁B.1~1.5岁C.1.5~2岁D.2~2.5岁E.2.5~3岁19.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是()19.E

A.原始反射的发育B.生理反射的发育C.立直反射的发育D.平衡反应的发育E.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20.拉起时头挺起并稳定的年龄为()20.DA.2周B.3周C.5周D.6周E.9周21.能够直腰坐的年龄为()21.DA.4月B.5月C.6月D.7月E.8月22.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的年龄为()22.CA.2岁B.3岁C.4岁D.4.5岁E.5岁

23.婴儿最早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语的年龄为()23.DA.6~7个月时B.7~8个月时C.8~9个月时D.9~10个月时E.10~11个月时24.长久记忆又分为()24.B

2

A.注意和记忆B.再认和再现C.再认和记忆D.理解和记忆E.再现和记忆【某型题】

25.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的4个主要阶段是()25.ABDE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后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E.形式运算阶段

26.认知过程中的感性部分应包括()26.ABCDA.感觉B.知觉C.注意D.记忆E.思维27.属于成人期范畴的是()27.BCDE

A.青春期以后B.18岁以后C.青年期D.成年期E.老年期28.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应包含()28.ABCDE

A.由上到下B.由近到远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29.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应包括()29.BCD

A.男孩身高增长高峰约早于女孩2年B.男孩身高增长高峰约晚于女孩2年C.男孩每年身高增长值大于女孩D.在青春期前的1~2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E.在青春期后的1~2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30.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应包括()30.BCDE

A.遗传因素B.营养因素C.疾病因素D.母亲因素E.社会因素31.儿童体重的增长为()31.ACE

A.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B.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3倍C.2~10岁每年增长约2kgD.2~10岁每年增长约3kgE.非等速增长32.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32.ABC

A.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系统B.4岁时脑重为出生时的4倍

C.出生时神经细胞数量已与成人相同D.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在2岁左右完成E.2岁左右突触的密度约为成人的1倍半

33.脑发育的关键期具有以下特点()33.ABDE

A.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B.易于受环境的影响C.不易于受环境的影响D.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半年内最敏感E.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5~6岁以前34.脑的可塑性是指()34.ABD

A.经验可改变脑的结构B.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C.不可变更性与可代偿性D.可变更性与可代偿性E.经验不可影响脑的功能35.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是()35.CDE

A.拥抱反射B.紧张陛颈反射C.降落伞反射D.颈立直反射E.躯干立直反射36.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是()36.CDE

A.由脊髓低级中枢控制B.由脑干部位的低级中枢控制

3

C.由脊髓及脑干部位的低级中枢控制D.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E.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

37.出生后逐渐稳定的反射包括()37.CDE

A.角膜反射B.吞咽反射C.腹壁反射D.肱二头肌反射E.腱反射38.新生儿早期社会行为的特点是()38.AB

A.对人类语声较其他声音更敏感和偏爱B.喜欢注视真正的人面C.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反应D.较多的注视自己的镜像E.眼神和发音表示认识父母

39.可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39.ABA.神经系统损伤B.运动系统损伤C.免疫系统损伤D.循环系统损伤E.呼吸系统损伤40.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40.AB

A.运动障碍B.姿势异常C.智力落后D.行为异常E.癫痫41.属于行为障碍或异常的是()41.ADE

A.口吃B.多发性周围神经炎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儿童擦腿综合征E.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42.构音异常常见有()42.CE

A.音调、响度、音质、共鸣的异常B.说话中有停顿C.舌根音化D.说话中有阻塞现象E.省略音化43.学习障碍儿童()43.BDE

A.大部分从外表上看与正常儿不同B.视觉一空间知觉障碍C.注意力较集中D.协调运动障碍E.情绪不稳定44.体格发育评定包括()44.CDE

A.智商B.发育商C.发育水平D.生长速度E.身体匀称度45.筛查性测验包括()45.ABE

A.丹佛发育筛查法B.绘人测试C.格塞尔发育量表D.贝利婴儿发育量表E.图片词汇测试46.运动发育评定包括()46.ABE

A.格塞尔发育量表B.贝利婴儿发育量表C.康纳斯父母症状问卷D.瑞文渐进模型测验E.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二、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2.生长

4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3.发育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4.成熟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5.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障碍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正常的成长和发育过程,称为生长发育障碍。生长发育障碍既可以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生长障碍,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功能障碍。6.注意

注意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有意识的指向性,是一种定向反应,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7.记忆

记忆是将所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可分为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3个不同的系统。8.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以感知觉表象语言等为基础的高级认知过程,是智能的核心。9.想象

想象是指人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并对这些客观事物重新组合加工,创造出新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

10.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11.依恋

5

①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长,即集中注意的时间越来越长;②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即同一时间内注意对象的数量越来越多;③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即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向更多不同对象;④注意的转移能力不断发展,即能将注意很快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21.思维的发育。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以感知觉表象语言等为基础的高级认知过程,是智能的核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内部操作活动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括概念形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22.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是指出生前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染色体异常、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肢体缺如、脊柱裂、髋关节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23.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是指出生后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臂丛神经损伤、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急性脊髓灰质炎、颅脑损伤、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脊髓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等。

24.智力落后的主要病因。

①生物医学因素,指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脑发育迟缓或障碍而影响智力;②社会心理文化因素,指教养不当、感觉剥夺、文化剥夺、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有心理障碍等因素导致后天信息输入不足或不当,没有学习机会,从而影响智力水平。

25.智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和概括等表现出来。

26.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重症身心发育障碍儿存在以下异常中的数种:①异常姿势和动作;②肌张力异常,躯干四肢挛缩畸形;③癫痫发作;④进食、更衣和排泄均需要帮助;⑤不能理解、交流和表达;⑥对刺激没有反应、反应减弱或反应异常;⑦异常行为和习惯动作,如吮指、揪头发、抓弄耳朵、攻击行为等。

11

第二章胎儿期

【习题】

(一)选择题[Al型题]

1.胎儿期是指受孕到出生,共多少天()1.CA.365天B.300天C.280天D.259天E.294天2.母亲几个月可感觉到胎动()2.C

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E.7个月3.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什么记忆()3.AA.听觉记忆B.视觉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E.模仿记忆4.胎教中首选的方法()4.D

A.运动胎教B.光照胎教C.言语胎教D.音乐胎教E.其他

5.中枢系统的髓鞘化的发育规律是()5.AA.从脊髓向脑干以上中枢发展B.从脑干向脊髓发展

C.从皮层向脊髓发展D.髓鞘化最后完成年龄在1岁以内E.髓鞘化最后完成部位是视神经纤维

6.胎儿的听觉传导途径是()6.D

A.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Corti氏器,在此产生音感受(也称正常气导途径)

B.头颅骨-鼓室听骨链-内耳(又称骨导途径)C.直接经圆窗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

D.经过腹壁的肌肉而进人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头颅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产生声音的感觉

E.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超声听觉感受器,在此产生声音感受

7.多大胎龄的胎儿具有听觉功能,可以接受、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1000Hz以下的外界声音,可进行胎教()7.C

A.3个月B.3~4个月C.5~6个月D.7~8个月E.9~10个月8.胎儿期()8.E

A.180天B.200天C.230天D.250天E.280天9.正常孕期()9.C

A.37周B.>37N至<42周C.>37周至≤42周D.>42周E.≥37周至<42周10.胎儿期()10.A

A.受精后第9~40周B.受精后第8~40周C.受精后第1~40周D.受精后第4~40周E.受精后第12~40周

11.哪个孕期最容易受放射线、药物、感染及代谢毒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胚胎发育成长,可致胎儿畸形()11.B

A.胚芽期B.胚胎期(受精后3~8周)C.胎儿期D.胚胎期(受精后2~8周)E.胚芽期(受精后o~3周)

12

12.中枢系统的髓鞘化从解剖学上看是系统发生中古老的结构,按照一定顺序发育而成()12.A

A.从脊髓向脑干B.从脑干向脊髓C.从运动向感觉D.从视觉向听觉E.从大脑向小脑

13.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哪项不正确()13.D

A.指触动胎儿足底时,足趾成扇形张开、足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B.直到出生后第12个月才消失C.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

D.直到出生后6个月消失E.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表明锥体束受损或皮层发育不成熟14.胎儿的记忆描述哪项不正确()14.E

A.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它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信息,从而使用信息的过程B.婴儿记忆产生于出生后几个小时内

C.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听觉记忆

D.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觉记忆能力E.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视觉记忆能力15.宫内Apgar评分包括()15.E

A.胎心监护B.多普勒测胎血流分布C.多普勒检测子宫胎盘的灌注情况D.胎儿肌张力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E.胎盘的血流代替皮肤颜色16.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Manning评分)包括()16.E

A.无激惹试验(NT)试验B.收缩激惹试验(cT)C.胎儿呼吸运动D.躯体运动、胎儿张力、羊水量以及胎盘状态E.宫内Apgar评分17.胎儿绒毛膜和羊膜腔穿刺取样基因检测可用于()17.EA.基因检测产前诊断地中海贫血B.基因检测产前诊断21-三体综合征C.羊水甲胎蛋白测定产前诊断神经管缺陷

D.脐血穿刺检测有核红细胞、乳酸脱氢酶了解神经系统损伤等

E.羊水雌三醇含量判断胎盘功能【某型题】

18.胎儿的最初的动作形式主要是()18.ABA.胎动B.反射C.笑D.吸吮E.排尿排便19.正常孕期包括哪些时期()19.ABCA.胚芽期B.胚胎期C.胎儿期D.着床期E.分娩期20.宫内胎儿发育的检测指标()20.ABCDE

A.胎动B.胎儿神经系统检查C.胎心率检查和胎儿心电图D.母亲和胎儿实验室检查E.胎儿宫内评分(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

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13

2.胎动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3.畸胎

畸胎是指身体有明显畸形的胚胎或新生儿。4.早产儿

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5.胎教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功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简答题1.什么是胎教

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的教育,以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①可发生畸形,出生后出现功能障碍和智能落后等;②胎儿期第10~18孕周,如果在此时期孕母营养不足,可造成成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形成脑发育不良;③胎儿期第19~28孕周,如果在此期脑低灌注易导致脑白质发育不良;④胎儿期第29周以后,如果在此期缺血缺氧易导致髓鞘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胎儿的运动形式。胎动和反射。

4.胎儿期的行为发育主要包括哪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

5.早产的定义及不良后果。

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的称超低出生体重儿。年龄愈小,体重愈轻,死亡率愈高,尤其是1000克以下的早产儿,其伤残率也较高。我国脑性瘫痪的患儿约半数是早产儿。

6.胎儿宫内发育的器官发育最关键时期。胚胎期(受精后3~8周)。

14

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习题】

(一)选择题[A1型题]

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1.BA.2~3个月B.0~4个月C.0~6个月D.4~6个月E.0~8个月

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2.CA.2~3个月B.3~4个月C.0~4个月D.4~5个月E.O~6个月

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3.AA.0~3个月B.4~6个月C.0~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

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4.BA.0~3个月B.4~6个月C.O~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5.B

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6.C

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7.C

A.0~2周B.0~4周C.0~6周D.0~8周E.0~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8.C

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

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9.D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10.A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11.D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12.D

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O~4个月E.0~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13.D

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14.A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

15

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15.B

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16.B

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17.C

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18.C

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19.E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

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20.B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

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21.C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

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22.E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

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23.D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24.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25.E

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10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26.A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

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27.B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

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28.C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

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29.C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

16

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30.D

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

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31.E

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9个月

32.正常儿立位时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体重的月龄为()32.B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

33.正常儿立位时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的月龄为()33.C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

34.正常儿立位时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体重的月龄为()34.D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

35.正常儿立位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的月龄为()35.D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5~6个月E.7个月

36.扶持正常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的月龄为()36.B

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

3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37.C

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

3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38.D

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

3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39.E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4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40.EA.8个月B.9个月C.10个月D.11个月E.12个月【某型题】

4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41.ABDA.原始反射B.踏步反射C.立直反射D.平衡反应E.上肢移动反射4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42.ABC

A.脊髓B.延髓C.脑桥D.小脑E.脑干43.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43.BCD

17

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C.头颈和躯干间的正常协调关系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E.促进对称发育

44.肌张力分为()44.ABC

A.静止性肌张力B.姿势性肌张力C.运动性肌张力D.紧张性肌张力E.松弛性肌张力45.感觉输人包括()45.CD

A.光感觉的输入B.听觉的输入C.皮肤感觉输入D.本体感觉输入E.位置感觉输入

46.前庭系统中的感觉器包括()46.BCE

A.本体感受器B.半规管内的运动位置感受器C.椭圆囊斑D.位置感觉器E.球囊斑

47.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47.ABC

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D.抗重力伸展发育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48.产伤分为()48.ABD

A.颅外产伤B.颅骨产伤C.脑水肿D.颅内产伤E.脊柱裂49.下列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有()49.ACD

A.肌张力异常B.身高C.原始反射残存D.姿势异常E.性别50.平衡功能的作用主要有()50.ABC

A.保持体位B.调整姿势C.作出安全有效反应D.促进原始反射消失E.促进姿势对称(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觅食反射

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检查时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存在于0~4个月。

3.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18

4.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问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5.放置反射

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存在于0~2月。

6.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存在于0~3个月。

7.侧弯反射

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存在于0~3个月。8.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检查时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存在于0~4个月。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固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存在于0~4个月。

10.立直反射

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1.降落伞反射

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

19

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12.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13.平衡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三)简答题

1.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平衡的躯体感觉输入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入。皮肤触觉、压力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体重分布情况和身体重心位置的信息;分布于肌梭、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则向大脑皮质输入随支持面变化如面积、硬度、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度等而出现的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和运动方向的信息。这些感受器在人体支持面受到轻微干扰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因此,皮肤感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入及其反馈,对于姿势运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2.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通过视觉,人们能够看见某一物体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判断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知道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视觉信息准确与否影响站立时身体的稳定性。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坏时,视觉系统在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和保持水平视线,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从而获得新的平衡。如果去除或阻断视觉输入如闭眼或戴眼罩,姿势的稳定性将较睁眼站立时显著下降。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20

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幼儿会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变为自己主动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2.什么是游戏

(1)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2)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3.阐述皮杰亚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认知发育阶段理论包括: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运动认识对象;②前运算阶段(3~7岁),思维的片面性和自我为中心;③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人),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4.什么是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指个体在发育时期内(18岁以前),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行为缺陷。

5.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包括哪些内容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包括:①智能量表(mentalcale);②运动量表(motorcale);③婴儿行为记录表(infantbehaviorrecord)。评定智能发育水平的是智能发育指数;评定运动发展水平的是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第七章婴幼儿期情绪及其社会功能发育

【习题】(一)选择题【A1型题】

1.伤心的适应性功能为()1.C

A.学习恐吓人B.回避危险C.鼓励别人给自己安慰D.躲避有害物E.达到目的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B.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

36

C.具有先天性

A.尴尬B.害羞C.害怕D.骄傲E.内疚5.以下哪项属于次级(复杂)情感()5.B

A.愤怒B.嫉妒C.悲伤D.恐惧E.惊讶6.婴儿兴趣发展的新异性探索阶段是()6.D

A.0~3个月B.4~6个月C.7~9个月D.9个月以后E.没有明确时间7.无选择社会性微笑出现的时间()7.B

A.0~5周B.5.0周~3.5个月C.3.5~6.0个月D.6个月以后E.无固定时间8.婴幼儿表现出开放的、挺直的姿势,面带笑容,有积极语句,这样的表现是复杂情绪中的哪种()8.C

A.高兴B.愤怒C.骄傲D.兴趣E.满足

9.下列哪项不属于鲍比尔提出的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模式()9.EA.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B.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C.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24个月)D.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E.目的协调的亲子关系(30个月以上)

10.2~3岁儿童行为检查表(CBCL)可归纳为几个行为症状因子()10.AA.6B.4C.3D.2E.5

11.婴儿的早期同伴关系在下列哪个时期发展到互补性交往阶段()11.CA.6个月~1岁B.1~1.5岁C.1.5~2.5岁D.2.5~3岁E.3~4岁12.婴幼儿依恋障碍属于()12.E

A.广泛性发育障碍B.品行障碍C.学习障碍D.重复刻板性行为E.情绪情感障碍13.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的典型特征是()13.E

A.依恋父母B.依恋喂养者C.依恋小动物D.依恋动画片E.无选择性依恋14.下列不属于儿童恐怖症治疗方法的是()14.C

A.心理治疗B.系统脱敏C.感觉统合训练D.阳性强化法治疗E.音乐和游戏治疗【A2型题】

15.一辆送货卡车因为受撞击,发出巨大的响声。小明很好奇,跑去看个究竟,而同月龄的佳佳则受到了惊吓,躲在妈妈怀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表现为()15.D

A.害怕的情绪反应严重阻碍儿童的发展

B.要控制婴幼儿消极的情绪反应,鼓励积极的情绪反应C.消极的情绪反应也阻碍儿童生理的发育D.害怕可以教会儿童回避困难E.害怕不利于儿童达到目的

16.8个月左右的婴儿,随母亲在公园时玩耍,陌生人递给婴儿玩具,婴儿母亲微笑着向陌生人表示感谢,婴儿此时采取的行动是()16.B

37

A.拒绝B.看着母亲的表情,然后高兴地接受C.看着母亲不知所措D.开始哭闹E.无法判断

17.婴儿大哭,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这种啼哭属于()17.CA.饥饿的啼哭B.疼痛的啼哭C.恐惧或惊吓的啼哭D.不称心的啼哭E.招引别人的啼哭

18.4岁患儿,男,至今不会与人交谈,仅能讲很少的几个词和短句,经常自语,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常重复别人的话。至今不会用“你、我、他”,不爱和小朋友玩,不与人目光对视。关于该患儿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18.E

A.该患儿的亲子关系发育将受到影响B.该患儿同伴关系发育将受到影响

C.该患儿有自我意识发展障碍D.该患儿有情感发育障碍E.该患儿有精神症

19.患儿,女,3岁,经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哭闹,不合群,并拒绝喂养照料、撞头、撕扯、咬伤自己等自伤行为,身体较同龄女孩明显瘦小。父母10个月前离婚,现由爷爷、奶奶喂养。此患儿最可能患病为()19.B

A.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B.反应性依恋障碍C.分离性焦虑障碍D.儿童恐怖症E.屏气发作【B1型题】

题20~21共用备选答案

A.心跳加速;体温升高;脸红B.心跳慢;体温低;皮肤发紧

C.心跳加快;不规则呼吸;皮电提高D.心跳减慢;呼吸暂停;肌肉紧张消失E.高而稳定的心跳;体温低;呼吸急促20.生气的生理反应为()20.A21.高兴的生理反应为()21.C题22~23共用备选答案

A.初生B.5~6周C.2个月D.3~4个月E.1岁22.婴幼儿开始非社会性微笑的时间:()22.A23.婴幼儿开始社会性微笑的时间:()23.B题24~25共用备选答案

24.将婴儿从高处坠下,导致大声啼哭,这种恐惧属于:()24.A

25.9个月大的婴儿见到陌生人显得不安,并寻找母亲安慰属于哪种恐惧:()25.C题26~27共用备选答案

A.1岁B.1.5岁C.1.5~2岁D.2~3岁E.3~4岁26.掌握代名词“我”,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芽()26.D27.开始用语言称呼自己身体的各部分()27.C【某型题】

28.情绪反应的作用有()28.ABE

A.它和反抗、退缩、寻求父母帮助等适应性反应有关

B.婴幼儿使用情绪反应和信号来告诉别人他们的需要和要求C.情绪干扰了人们认知活动的效率

38

A.快乐B.害羞C.内疚D.恐惧E.骄傲30.引发婴儿啼哭的原因有()30.ABCDE

A.饥饿B.疼痛C.发怒D.恐惧E.引起别人注意31.儿童的气质分为下述哪几个类型()31.ABCDE

A.易养型(E型)B.难养型(D型)C.启动缓慢型(S型)

D.中间偏易型(I-E型)E.中间偏难型(I-D型)

32.以下属于婴幼儿情绪情感障碍的是()32.BCEA.注意缺陷多动障碍B.依恋障碍C.分离性焦虑障碍D.精神发育迟滞E.屏气障碍

33.婴幼儿选择性缄默症常见的性格表现为()33.ABCDE

A.内向B.敏感C.胆怯D.孤僻E.依赖性较强而固执(二)名词解释1.情绪

3.初级情绪

初级情绪是指在出生或在第一年的早期出现的一些情绪,是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

4.次级(复杂)情绪

次级(复杂)情绪是指2岁时出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这在部分程度上与认知发展有关。次级情绪有时候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因为它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提高我们对自我的认识。

5.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指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6.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即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表情作出推断,包含了婴儿对他人情绪表情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7.预测性恐惧

预测性恐惧或称“想象性恐惧”,指1.5~2.0岁左右的婴儿,随着其想象和预测、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黑暗、动物等的害怕。如怕黑,怕坏人等。

39

8.愤怒

愤怒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9.依恋

依恋是指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联结,表现为婴儿和养护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的依附、身体接触、追随等行为。

10.母婴依恋

11.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指起病于童年早期,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一种情绪和社交功能障碍,而不是言语障碍。

12.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是指儿童因发脾气或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13.儿童恐怖症

儿童恐怖症是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环境明知不存在对自身具有真实的危险,却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怖,伴有焦虑情绪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并有回避行为以期达到解除恐怖所致的痛苦,持续至少6个月。

14.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为基本特征的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

(三)简答题

1.简述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1)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婴儿从母体一降生到人世间,就要在适应中求生存。婴儿具有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方式。

(2)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是婴幼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和驱动器,支配、制约着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着婴幼儿的行为,驱动、促使其去做某种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

(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情绪情感可促进、推动或抑制、延缓婴幼儿的认知活动和认知加工过程。不论感知、记忆,还是注意、思维、想象,都受婴儿情绪的很大影响,受其制约、调节。

(4)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即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问的社会性交往。

40

文档

人体发育学试题doc

人体发育学试题doc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一)选择题[A1型题]1.生长发育取决于()1.EA.生物学因素B.社会学因素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E.上述各项因素2.人体发育学属于()2.C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3.人体发育学是在()3.A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