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没精打采 前俯后仰 暗然泪下 粘稠
B.赞叹不已 鸦雀无声 烟波浩渺 约摸
C.神秘莫测 经济制裁 口若悬河 珊瑚
D.精兵简政 专心致志 知迷不悟 隔阂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陡峭(qiào) 狩猎(shǒu) 惟妙惟肖(xiāo)
B.荡涤(dí) 惬意(xiè) 寒风凛冽(lǐng)
C.鸟巢(cáo) 玉屑(xuè) 栩栩如生(xǔ)
D. 反省(xǐng) 惆怅(chàng) 浅斟慢酌(zhēn)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笔。 (设问)
B. 远看桃花,就是一片火红的朝霞。(比喻)
C.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反问)
D.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夸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
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实事”就不那么实了。( )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 )由于脱离了现实,才力不堪其负,弄得劳民伤材,群众( )没有受益,( )加重了负担。( ),把事办实办好,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要领导摆正“低处”和“高处”之间的关系。( )。
A.虽然 但是 固然 反而 总之
B.虽然 甚至 不仅 而且 总之
C.尽管 甚至 固然 而且 因此
D.尽管 但是 不仅 反而 因此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八座跨河桥,六座匝道桥,四座通道桥,三座铁路箱涵——三元桥终于竣工了。(完工)
B.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就开始在火星上散步了,然而直到今天这还只是个设想。(猜想)
C.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注视)
D.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诠注)
6.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通过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善。
B.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传统。
C.她正在洗完衣服,就该上学去了。
D.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许多代表。
7.读下面的句子,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判断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正确答案( )。
A.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B.比喻 夸张 对比 拟人
C.拟人 对比 夸张 比喻
D.拟人 夸张 比喻 对比
8.下列习俗和传统节日都不对应的一项:( )。
A.清明节 踏青 扫墓 端午 包粽子 赛龙舟
B.春节 贴春联 吃饺子 重阳节 插茱萸 吃元宵
C.元宵节 赏月 看花灯 七夕 乞巧 插艾
D.中秋节 赏月 吃月饼 元旦 剪窗花 祭祖
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 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 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 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或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10.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上所说的唐宋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杜甫。
B.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诗人。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1.声波都是沿着直线进行的,如果它碰到障碍,就反射回来,变成回声。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回声。山谷里的回声是谁都知道的,那是高耸的山峰把声波反射回来的缘故。另外,在空旷的原野里,也会出现回声。那是由于牛、羊的叫声,被覆盖着的云层反射回来的缘故。还有我们在下雨天听到的隆隆雷声,都是由于雷声在层层浓厚的云层中,被反复反射所造成的一连串回声。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回声的秘密,认识到了回声的原理,而且也会利用回声。天坛里的圜(yuán)丘,是在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候建造的。它全部用青石砌成,最高一层平台的中心,是一块鼓形的青石,它距离四周的石栏杆都一般远。如果一个人站在中心的青石板上叫喊,他自己立刻就能听到比较沉重的回声,这是因为四周整齐光滑的石栏杆把声音反射回来的缘故。因为回声都在中心汇集,听起来就会更沉重、更响亮。
“声波碰到障碍反射回来,就会形成回声”。文中的“障碍”不是指( )。
A.山峰
B.云层
C.青石
D.石栏杆
12. 对于“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这一文题的审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确习作的对象是“事”。
B.要求这件事必须是“亲身经历的”。
C.要求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或三件”。
D.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本命题中的关键词应该是“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