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8-2009学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 人教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7:14:11
文档

2008-2009学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 人教版

2008-2009学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重视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2.“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推荐度:
导读2008-2009学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重视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2.“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2008-2009学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2.“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3.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    )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4.明末清初思想家中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智者学派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雅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C.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D.许多思想家个人努力的结果

6.“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苏格拉底的名言         B.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C. 治理国家的标准是否符合人性    D. 体现了人文主义本质

7.下列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的是        (    )

A                         B                   C                   D

8.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作用是            (    )

    A.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B.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出来

    C.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宗教信仰的干涉    D.简化宗教程序主张信教自由

9.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神学的束缚       B.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        D.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10.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    )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11.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词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        (    )

    B.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   

    C.词起源于宋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 

12.关于京剧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B.采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C.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D.多采用真实性动作

13.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    )

    A.《三国演义》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14.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①牛顿力学          ②相对论         ③量子论          ④分子论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的来临都             (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③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④促进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17.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史实不符的是        (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电话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18. 冯桂芬在《校邠庐》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19.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

    A.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20.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

    C.日本的文化交流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21.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22.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

                    (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三大

23.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思想在开创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

    A.《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4.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为首的中国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不包括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B.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1分,32题10分 ,33题15分,34题14分共计50分。请在答题卡相对应的框格内答题,否则无效)

31.阅读下面的材料(11分)

材料一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5分)

②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1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3分)

③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2分)

32.阅读下面的材料(10分)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  

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立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理性的阳光”是指什么?(4分)

②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2分)

③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2分)

④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3: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该主张代表哪一派别?(1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这一派别有什么实践活动?(1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1分)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思想,该派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在实践中有什么重大举措?(1分)结果如何?(1分)

   (3)材料三属于谁的观点?(1分)“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2分)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二:之民主:(一)民族主义。之民族主义,有两方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罔民以效忠於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很清楚的,中国现实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

请回答:

   (1)材料一最早成为哪一组织的纲领?(1分)材料一的内容与三民主义有何对应关系?(6分)

   (2)材料二中的内容发表于何时?(1分)与材料一比较有何进步性?(4分)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 2 分,共 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

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方框内。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ADAAAAC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DCDDBACDD
题号2122232425
答案ABBDD
2、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1分,32题10分 33题15分34题14分共计50分。)

31.①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1分)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1分),同时倡导春秋大一统(1分)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用思想的统一加强政治的统一,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1分)

②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集权(或君主)的时代特点(1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1分)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1分)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枷锁(1分)

③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

(一点1分共2分,从其他方面回答,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32.(10分)

①宗教神学体系(1分)封建和宗教(1分)启蒙思想或自由平等民主(2分)

②三权分立学说(1分)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分)

③民主共和制(2分)

④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2分)

33.(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地主阶级洋务派(1分);洋务运动(1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掀起戊戌变法运动(1分),结果失败(1分)

   (3)陈独秀(1分);民主与科学(2分)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3分)

34.(1)同盟会。(1分)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分) 民权主义——创立 (2分)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2分)

   (2)1924年一大(1分)进步性: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提倡普遍平等;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4分,任答对两点得满分)

   (3)相同点:都要求实现民族(1分)不同:材料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1分)

文档

2008-2009学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 人教版

2008-2009学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重视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2.“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