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学习活动——《走进〈红岩〉》
《红岩》导读
《红岩》导读
设计思想:
《红岩》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具有强大的可读性。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因为青少年在受教育时期读什么书,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当今社会流行的“快餐式”文学作品,大多数作品无从评估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们属于成年人的休闲读物。给青少年的阅读以正确的引导,用文学的经典著作滋养下一代,用文学的经典激励下一代,这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要人变得更好。”
青少年这个阶段崇拜偶像、崇拜英雄,而《红岩》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个个当之无愧,正是时下孩子们缺少的应当崇拜的偶像。歌星、球星固然可以成为学生狂热崇拜的偶像,但是青少年的偶像世界更应该有先烈的一席之地,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精神世界有空白和残缺。
教学目标:
1.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了解《红岩》的相关资料。
2.借助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红岩中的人物形象感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欲望。
3.指导学生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使学生接受传统的教育和洗礼,激发学生缅怀烈士、不忘国耻,培养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深深地爱上红色经典,并指导学生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让红岩精神更好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并逐步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教学准备:
1.《红岩》小说。
2.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3.教师充分阅读本书。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情况。
星期二的时候老师对我们班56名同学进行了一次关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情况调查问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调查结果。
第一题,在你经常看哪一类的课外书这一题目当中? 选择侦探故事类的同学最多,占总数的23%。
第二题,在你喜欢读什么样式的课外书这一题目当中,选择B的同学居多,占总数的67%。
第三题,在写出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名字当中,虽然大家所写的书名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集中在侦探故事、科幻故事、文学名著这几个类别。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看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富有悬疑和推理色彩、文字为主,配有插图的书籍。
一、以趣入手,推荐经典。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读书推荐课,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优秀长篇小说,这本小说就是集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富有悬疑和推理色彩、文字为主,配有插图这些特点于一身的一本书,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们在逐步给出的线索中推测出这本书的名字,好吗?
二、线索一:作品简介,了解内容。
1.同学们,我们先来研究第一条线索。大屏幕出示作品内容简介。
2.谁来说一说从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取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预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简单的故事情节。
3.预设:出现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不懂什么是地下党?什么是中美合作所?
教师相机解决疑问。
中美合作所指的是抗战胜利后关押者的监狱,设牢狱20余个,白公馆和渣滓洞为其中最大两个。这里面的故事大多数都发生在白公馆和渣滓洞里,被关押的党人都称这里是“人间地狱”、“魔窟”。
三、线索二: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1.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党人才称之为“人间地狱”呢?我们接着来看第二条线索。大屏幕出示:创作背景。
2.从这条线索里你又获取了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呢?
3.小结:小说的内容源于作者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倾尽了作者十年的心血,才完成了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这一定是一部真实而又富有较强感染力的作品。
四、线索三:小说中的人物。
1.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近小说中的人物。
2.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中的小主人公叫什么?你还知道什么?那你有哪些疑问呢?
3.小结: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更多的小萝卜头的事情,老师为小萝卜头制作了一张人物名片。同学们都见过生活中的名片吧?谁来说一说名片上都应该有什么?学生汇报。(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特长等等)一起来看一下小萝卜头的名片。大屏幕展示小萝卜头的名片。
4.八岁的孩子,他本该像我们一样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可是出生八个月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被反动派关进了监狱,每天吃的都是发霉的饭菜,甚至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接下来我们去认识另一个人物形象。这一次老师有个小要求:请你仔细默读以下片段,推测一下片段中人物是什么身份?并说一说推测的依据。
5.大屏幕出示:片段一。
探究:(1)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谁?
(2)她是什么身份?说说你推测的依据。
教师小结:可恶的反动派,残忍到极点,竟然把竹签钉进江姐的指尖里,十指连心哪!江姐一次次痛得昏死过去,但却始终没有说出有关党的任何机密。关于江姐,你还想知道什么?
6.师生合作制作江姐的人物名片,并强调名片上的内容不必完全相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增减。出示江姐的人物名片。
7. 大屏幕出示:片段二。
(1)学生推测人物身份,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2)师生合作制作猩猩的人物名片。强调:这部作品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除了给英雄人物制作名片外,我们也可以给作品中令人深恶痛绝的坏人制作名片,有利于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坏人的种种恶行。
8.小组合作制作人物名片。
(1)刚才我们一起制作了三张人物名片,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名片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人物名片。我们来看一下具体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提供的《红岩》文字材料合作,运用读取信息的能力,发挥小组的创意,练习给人物制作名片,并选取代表汇报。
(2)学生默读资料,小组合作制作人物名片。教师适时指导。(背景音乐:古筝曲《红梅赞》)
(3)小组展示人物名片。学生及教师进行点评。
五、介绍书名和封面。
1.一连认识了小说中这么多的人物,此时此刻,你一定能说出这本书的名字了吧?
大屏幕出示书名:《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学生大声喊出书名和作者。
2.学生观察封面,提问:你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吗?教师介绍封面含义。
这本书的封面由红黑黄三色组成:红色仿佛烈士的鲜血浸染,黑色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黑暗,黄色象征着黎明前的曙光。红岩上那棵傲然挺立的苍松正是英雄们坚强不屈的象征。
六、作品的影响。
《红岩》这部小说从问世以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部作品的影响。
大屏幕出示:作品的影响。
这部作品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英雄传奇,也是我们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励志读物”。作品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在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电视剧《烈火红岩》等,从1961年出版,已重印百余次,发行超一千万册;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选入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制作人物名片的方式让大家深深地记住了红岩里诸多的人物形象,制作人物名片是一种有效读书的好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为小说中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令自己震撼的人物制作名片。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够继续认真品读《红岩》,为作品里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制作名片,并在我们的《红岩》读书交流会中展示。
板书设计:《红岩》导读
制作人物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