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VRV空调系统作为集变冷媒流量控制技术、变频控制技术等多种先进理念,满足用户对空调节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可靠性及智能性的多重要求。广泛用于办公、商业、制造及家具行业。虽然VRV空调系统在节能、舒适等方面有很多优势,但如果在实际设计安装方面不加以重视,会直接影响使用效果,特别是冷媒管道施工方面不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将会使VRV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舒适性、可靠性大大降低。本文重点阐述了VRV空调冷媒管道从设计到安装施工当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施工要求,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VRV空调冷媒管道的选型;冷媒管道的施工;冷媒管保温施工
0.前言
银行的营业网点除了必须提供安全可靠、快捷便利的金融业务外,美观舒适的装修环境和冬暖夏凉的室内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网点的空调系统一般采用大金的VRV空调系统,从设备本身的质量和功能来说,应该是能满足网点空调系统的使用要求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室内空调温度达不到使用要求,经检查和分析原因,发现有些是设计问题(设计不够合理),有些是安装施工质量问题。本文将主要涉及VRV空调系统的安装质量,特别是冷媒管道系统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质量。
1.冷媒管道的选型
首先,空调系统对冷媒管道的清洁要求和承压能力都很高。VRV空调系统多选用R410a冷媒,冷媒管道一般选用磷酸脱氧无缝铜管,对管材的直径和厚度都有相应要求。一般管径Φ22.2以下使用盘管,Φ22.2以上使用直管,具体尺寸要求如下:
具体配管尺寸按照下游室内机容量指数进行选择:
2.冷媒管道的施工
2.1关于冷媒管的养护
(1)冷媒管送到现场后 ,无论直管还是盘管,都要保证不变形、不折弯,两端口加盖盖子。
(2)冷媒管在未与室内机相连时应先进行封口。
(3)在冷媒管排管施工过程中,应将冷媒管的端口加盖并且用塑料袋包裹好。
2.2关于冷媒配管的管径尺寸和分支组件的选定
(1)根据室内机的布局来确定分支接头或分支端管的数量。
(2)冷媒配管的设计应从离室外机最远的室内机开始。根据室内机的容量来确定其进出冷媒配管(气液管)的管径)根据下游侧的室内机的总容量来选择分支接头的规格。
(3)各分支接头的规格/配管管径,由下游侧的室内机总容量来选定。(该管径不能超过室外机的气液管的管径)。
(4)室内机与第一分支接头之间的配管管径与室外机上的配管管径相一致。
(5)将各气管、液管的管径及长度记录下来,以备将来补充冷剂用。
2.3关于冷媒配管的连接施工
(1)冷媒配管与分支接头(REFNET接头)的连接:在分支接头上割出所要的管径尺寸(切割应在该管径的中心部位进行),清除切断部位的毛刺和金属粉末。将分支端管与分支接头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时须做冲氮保护)。
(2)分支接头可垂直安装或水平安装(可±30o)。分支接头出入口侧(即分支端管)要保留有50mm以上的直配管。当连接的室内机的台数少于分支端管的支管数时,不用的支管要安装闭锁管。
(3)分支端管各支管与冷媒配管的连接也是采用焊接,焊接时也应做冲氮保护。
(4)冷媒配管应尽量保持水平安装。
(5)冷媒配管的吊架施工标准如下:
3.冷媒管系统的冲洗
由于冷媒管系统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杂质/垃圾进入冷媒管内,如果不将这些杂质/垃圾清理干净,就会对空调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损伤,进而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空调效果。因此,冷媒管系统去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对关冷媒管系统进行冲洗。
(1)在氮气钢瓶上安装减压阀,用两根耐压软管连接减压阀与表式分流器。一根连接室外机的液管与表式分流器;另一根一头连接室外机的气管,另一头管口空着。
(2)一根连接室外机的液管与表式分流器;另一根一头连接室外机的气管,另一头管口空着。用手掌或其它物件按住此空着的管口,打开氮气瓶的总阀门,使经过减压后的氮气压力升至5㎏/㎝2,快速拿开按住管口的手或其它物件,使氮气快速从管口喷出,这就是一次冲洗。
(3)然后再多次重复冲洗动作,反复冲洗。每次进行冲刷时,在管口放置一块干净的布,氮气喷在布上,并检查布面上的情况,直至布面上无杂质/垃圾,潮湿也不再出现为止,冲洗才算完成。
4.冷媒管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冷媒管系统冲洗完毕之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俗称试压)。气密性试验包括试压、检漏和抽真空,气密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和保证系统各焊接点以及其他连接点的密封良好,确保在系统抽空时和正常使用情况下,外界空气、水分不能进入系统,冷媒和冷冻油不致外泄。
在管路连接之前,应确认蒸发器、压缩机组、冷凝器内是否存在压力。如果上述部件内不存在压力,应先进行检漏。确认不漏后再进行管路的连接。
4.1系统试压
(1)确认将要试压的系统(或管路段)各部件安装齐全并且可开关的阀门(含电磁阀)均处于开启状态(在保压时,压力传感器必须隔离)。
(2)向系统充入高纯氮气(充入氮气时,必须使用减压阀和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应满足要求。并应先从高压端向系统内充,不可先从低压端向系统内充),使系统内压力升至1.3Mpa以上,但不要超过1.6Mpa。
(3)充入氮气后,使高低压侧的压力平衡,最终值在1.2Mpa以上,1.6Mpa以下。
(4)在系统的低压回气管路(机组吸气侧),充入1.2Mpa—1.6Mpa的氮气。
(5)在系统的高压出气管路(机组排气侧),充入2.0Mpa—2.4Mpa的氮气。(6)观测和记录压力值的变化以及试压的起止时间,并保压24小时以上。
(7)对系统从液侧、气侧慢慢地进行加压:
(8)如有压力降的检查方法:
(9)在系统有多个分支,或管路较长时,应对系统进行分段试压,以尽可能地将检测的范围缩小,提高试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4.2系统检漏
(1)系统充氮气保压试验时,用肥皂水对焊点、阀门等进行检查,看有无泄漏。
(2)如发现压力有变化,而用肥皂水检查不出时,应向系统中充入氟利昂,用检漏仪进行检漏。
(3)如发现漏点进行补焊后,按照第一项中试压规定重新试压检漏。
4.3系统抽真空
(1)确认系统无漏点、符合要求后,可开始抽真空(压力传感器在抽真空时必须隔离)。
(2)打开机组的排气阀接口和吸气阀接口,将系统内的高压氮气放出,再关闭机组的排气阀接口和吸气阀接口。
(3)将真空泵用抽空管连接到机组的高低压接口。打开真空泵开关,打开机组的排气阀接口和吸气阀接口。开始对系统进行抽真空。
(4)观察压力表的数值,直到压力降至0.005MPa,然后向系统充注氟利昂,至压力上升至0.2Mpa。
(4)再次抽真空,直至压力降至67pa,记录抽真空的起止时间以及最终压力值,然后保持该真空12小时后进行检查,真空压力(压力值用真空计获取。真空计应精确到微米汞柱)在133pa以下为真空度合格。抽真空结束后,应先关闭机组的排气阀接口和吸气阀接口,再关闭真空泵。
(5)如真空度不合格需重复以上动作至合格为止。
(6)考虑到连接管的压力损失,泵和真空阀需用内径至少10mm的铜管或高真空橡胶软管连接,对于40匹以上的机组系统,抽点不小于6个。管径愈细抽空速度愈慢,最后达到的真空度愈差。当真空泵功率增大时,相应的真空泵连接管径也应增大,否则达不到效果。
(7)真空泵抽空能力不得小于4L/S。对于40匹以上的机组系统,必须使用带新鲜油的优质高真空度双级真空泵。
(8)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抽真空之间,应安装吸气过滤器和液管干燥过滤器的滤芯,严禁滤芯提前安装。
(9)气密实验结束后,保留室外机液管侧的压力表,系统仍保持38kg/cm2以上的。等得向系统内充注氟利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