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成记录的制作:Applications- Seismic Interpretation- SynTool- File- new
和R2003几乎是一样的,请参照R2003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
合成记录背景颜色的更改:
1.找到syn_tool目录下的mirarc文件
2.更改文件中screenforeClr和screenbackClr后的值,1取0,0取1。
这里只是给出了杨鹏飞师兄和白姐给出的常规方法:
选择好数据,然后结合section剖面,利用datum info 将标准层对应起来,再进行调整。
没有涉及校验点checkshot和波形拉伸的学习,更没有将合成记录分解,分析各个反射层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起来。
二.Seiswork的学习
本模块类似于R2003,参照以前的教程进行学习。
三.PowerView
本模块的用途是进行构造解释,时深转换,制作连井剖面,成图和可视化操作。
1.启动
Applications-PowerView启动
最好不要选All data。
可在里面编辑公式
加载所有的数据都在这树状显示
选择加载的数据体
更改参数
去除地震剖面转折线
调背景颜色
常用模块
解释集
注释
polygon
层位
断层
选择显示
不可编辑状态
可编辑状态
调整井参数大小以在图上合理显示
1、可截取显示颜色值域
2、右键edit- liner color colum
2.各种小功能
井名显示格式
边框和隔线
点到点剖面去掉黑折线
不选即可
背景颜色选择
井列表进一步选择井
加入备注
备注以文件形式显示(选择加入的文件及打开方式)
3.Polygen
选择将层位去掉一部分(内外包含)
4.连井剖面
在底图上拉连井剖面,在section上显示(左),
再File-correlation,就会出现连井剖面(右)。
调整井参数,使显示方式更合理。
5.时深转换
左为时间域,右为深度域
只需将Z调成TVD即可
6.层位网格化,成等值线图及打印:tools- Grid and contours网格成等值线;File- Print preview打印
网格化
成等值线
成图
加附注
四.属性的提取
1.Applications- Seismic Processing- PostStack/PAL/ESP
与R2003没有什么改变,操作请参照R2003相关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生成的如果是属性体,那么要选者output选项,如果是属性面,则不要选output,输出文件在填写parament时会提示填写。
是叠后处理,PAL是属性,ESP是相干。
ESP相干
PAL属性
查看资料的频谱
在Seismic Data Manager里看生成的结果。
若在Project status- Project database选的是All data,提的属性(as horizon)在解释工区可能看不到,要看到需要:(1)Data- management- Horizon- Horizon Catalog Management 里看到,把相应层位赋予相应的解释工区,即可见。
或者(2)Project Admin里右键- Access 给予相应解释工区权限。
2.Geoprobe
制作相干体
启动Geoprobe
加载数据
制作sembalance volume
显示结果
3.RAVE(见下个专题)
4.SpecDecomp
与R2003相同,请参照R2003教程。
五.RAVE
Applications-Attributes&Velocity-RAVE
1.交汇分析
交汇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属性之间的相关性,剔除相关属性,利用剩下的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分为几类,确定哪一类出现在油气显示井的储层位置,则该类就为能反映油气的类,将该类所在的区域标识出来(2D用polygen,3D是空间区域,要小心),作为目标区域。
A.File-Import-Seiswork_horizion
选择感兴趣的层位和这一层的属性,注意一定将层位属性名改为TIME,其他的属性要尽量将名称缩短,好在交汇图上显示。
越成直线越相关,要删除。
聚类分析为几类
右键map view,弹出窗口,将powerview的两个窗口激活(绿框),点击“弓箭”,进行投射,点击其他的cluster,显示不同的cluster。
保存子集
这是3D的情况
2.井震联合获得属性
思路是利用测井曲线运算结果与地质意义之间的关系(岩石物理),测井曲线运算结果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回归关系(统计关系),建立地质意义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将全区的地质意义得到。
A.File-Import-Landmark_Pointset_Builder,
B.再在弹出的窗口中Pointsets- Strat Unit Attributes,填参数,将测井数据转化为井点上的地质意义。
C.File-Import-SeisWorks/RAVE X-Y Merge
只选剔除后剩下的属性,并记得改短名字
全选
D. Edit-Models-Regression 回归分析
1表示一次线性运算:Z=ax+by+cz
2表示二次运算:Z=ax2+by2+cz2
E. 将井孔上的回归关系,应用到全区。
第一步是输入关系,和C语言一样。
右键保存
六.Geoprobe
七.TDQ和DeapthTeam Express
1.TDQ
建立速度模型,进行时深转换。注意其实质是利用井的时深关系进行内插,获得井范围内的速度模型,再将现有的数据转换为深度域。
A.Applications-Attribuyes&Velocity-TDQ
B.Build-From Tine Depth Tables
选择井和对应的时深关系,Apply,依次进行,直到完成所有选择的井,
保存速度模型
输入速度函数
输出速度函数
只是在井的位置才内插成速度模型
创建速度模型
进行时深转化
如果有均方速度场,可以对生成的单井模型进行校正。
2.DeapthTeam Express
利用单井的时深关系,地质分层数据,层位和均方根速度场,生成速度模型。
A. APP-Attribuyes&Velocity- DeapthTeam Express
自动生成一个文件,总在第一行,为现在的速度模型。
地质分层数据
单井的时深关系
层位
分别加载四种数据
1、为网格化的surface需要网格化Tools- Grid surface
2、将分层数据与层位进行关联,之后才能将分层数据设置为use状态。
使用上述数据生成的未经均方根速度场校正的速度模型
加载处理人员提供的均方根速度场(多为*.xytv文件)校正
定义格式
Tools- Dix inversion将均方根速度RMS V转化为层(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
将生成的瞬时(层)速度体转化为平均速度体,为进行层位的时深转换做准备
整体保存
八.Z-MAP Plus
1.绘制深度域层位等深线:OpenWorks: Applications- Z-Map Plus
1.File- Directory File设置工作的路径,并Apply to all
建立后会在相应的文件路径下生成两个文件,其中后缀为.lck的文件在窗口非正常关闭后要手动删除,否则无法进入窗口。若删除.lck仍报错,则删除所有参考文件*LAS。
这个窗口为信息提示窗口
2. File-New- Master File(MFD)新建MFD
选刚建的.zgf文件
3. File-New- ZGF新建ZGF
它就是一个大盒子,里面装了很多的图片picture
选刚建的.mfd文件
验证建立是否成功
Polygon在这加
自己的MFD和ZGF文件
4.加载数据体(层位与沿层平均速度)
选择一种输出文件类型
6.File- New- Basemap建立map
7.网格化数据(或modeling- points Grid plus)
名字改改
这边监控进程Tools- System Window- Raise
8.Operation- Grid Operation- Dual Operation网格运算(相乘)
9.绘制等值线
右键,remize刷新
Mapping - new绘制测网的polygen
画好后,右键闭合close polygon,右键完成编辑finish polygon and editing
2.对生成的等值线进行井校将polygen输入到Z map里
总体的思路是:生成含井所在位置的分层点集文件,回差提取井位的构造深度,在计算两者的差值,将差值网格化,与构造网格相减,再成等值线图。
1. z Map: Utilities- Pointset Builder- points- well- pick…生成含井所在位置的分层点集文件
略
九.Stra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