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06:38
文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识字1《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课以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歌唱了中华美丽山河、民族团结。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华夏儿女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识字1《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课以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歌唱了中华美丽山河、民族团结。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华夏儿女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1  《神州谣》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神州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课以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歌唱了中华美丽山河、民族团结。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华夏儿女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州、华”等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朗读中感悟神州的无穷魅力和祖国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读“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州、华”等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祖国山河和民族习俗等图片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走近课文。

图片展示美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感悟 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朗读本文的时候,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读“岛,隔海峡,与,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与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读课文,说说你从文字中想到了什么。

①当你读到“黄河、长江、长城、珠峰、”时,请你说一说你对这些地方的了解。

生: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生:长城全长63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生:珠穆朗玛简称珠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生:是祖国的领土,我们和人民是同胞兄弟姐妹。

……

②请读下面的内容: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请你说一说,你从加点的字中读出了什么?

生:奔,让我似乎看到了黄河的水,波涛汹涌,直奔天际。

生:涌,让我仿佛看到了长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生:长,让我好像看到了长城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的样子。

生:耸,让我就像看到了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雄姿。

③“各民族情谊浓”,你知道我国有多少民族吗?

生:56个民族。

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有谁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名称。

生:汉族。

生:苗族。

生:水族。

师:大家将自己知道的民族写在本子上。

学生书写。

老师讲解:中国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的人相对来说较少,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④请你给小朋友说一句祝福语。(课件出示7)

生:祝小朋友学习进步。

生:祝小朋友健康成长!

生:……

⑤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大家一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努力学习,将来为实现伟大的而奋斗。

生: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

总结:是啊,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我们一起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中国!希望同学们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祖国!

第二课时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3.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4.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齐”字是六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相似的字:川、州。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夕:撇不宜长,“奋”的横要短,撇要长。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二、拓展实践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板书设计】

识字1.神州谣

山川美   黄河 长江

长城   珠峰

是一家  

各民族    共繁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学生先将课文熟读成诵,然后结合平时搜集的内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说一说祖国的山河、民族等内容,联系了学生实际,学起来学生有话可说。

文章虽短,但识字量和写字量丝毫没减,因此,本文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识字、记字,根据已学过的汉字来记住汉字,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

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

学习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过程与方法

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图片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

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本课,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在读的时候,大家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②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

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

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板书)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

③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看看每一个传统节日人们是怎么过的。

生: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生:元宵——看花灯。

生:清明——扫墓

生: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生:七月七——乞巧

生:中秋——吃月饼

生:重阳——赏菊登高

④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

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诗词;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诗;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大家阅读后,填表。

节日风俗习惯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乞巧节牛郎织女相会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三、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了解有关传统节日更丰富的内容,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出示菊花图,让学生认识菊。由小船的图片,认识舟。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占-贴、传-转、气-乞、市-闹。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①爱惜粮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吃团圆饭。

③闹钟响,我知道要起床了。

④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义务去扫大街。

4.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后鼻韵母的字比较多,如“统、巷、堂、郎、饼、赏”等,学生一起反复读几遍。

相近的字:

般-船-舟扫-雪团-困闹-闯传-转

(2)观察发现。难写的字:街、闹。

(3)重点讲解。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长点,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下的四点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二、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写成“竖撇”。

转:写的时候要注意“车”的下面横画变成提。

二、拓展实践

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最具影响力、最普遍的几个,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都保留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课外多去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吧。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

春节  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   扫墓

端午  赛龙舟  吃粽子 艾香

七月七  乞巧

中秋  吃月饼

重阳  敬老  赏菊  登高

【教学反思】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春节贴春联、放烟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亮吃月饼,这些内容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民风民俗,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教师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课中合作交流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究多种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有关美丽传说和神秘故事中的文化内涵,教师适时引出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各省贺岁对联和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以丰富活动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体验节日文化的乐趣,感悟民风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大团结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3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贝”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课向我们介绍了“贝”字的演变过程。

课文首先由现实生活中的“贝壳”讲起,从甲骨文讲到了现代所写的“贝”字,这段内容虽然很少,但讲出了汉字的演变。“贝”是个象形字,由最初的实物图形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也体现出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轨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讲解了“贝”的意义。在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在海边才能捡到,那时出海并不容易,所以显得很珍贵,由于它的美丽花纹,人们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又由于它不易损坏,携带方便,又很珍贵,所以把它当作钱币,以此作为基础,在所造出的字中,当它作为偏旁部首的时候,大多与钱财有关。

本文虽短,却讲清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不但讲解了汉字的字形,还讲出了它的意义,这为以后学习汉字知形明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本课“贝、壳”等9个生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会读“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本课“贝、壳”等9个生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汉字的演变故事。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汉字有许多奇妙的故事,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贝”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感知内容。

朗读课文

要求:本课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在朗读的时候,速度稍慢,读出故事性来。

朗读指导:讲故事要力求吸引大家,在读的时候,速度不宜过快,读出一种神奇的语气出来,使读者听起来感到有趣。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贝壳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样子。

生:颜色很美丽。

生:贝壳看上去很坚硬。

师:古人看到了贝壳之后,怎么把它记下来呢?有谁可以猜一猜。

生:把它画下来。

师:最初的“贝”字就是画成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2.古时候,贝壳在人们眼中是怎样的?

生:人们很喜欢它们,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师:为什么喜欢它们?

生:因为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

师:除此之外,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生: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师:贝壳有这么多优点,古人还把它当作了钱币。这样,当“贝”作为偏旁部首的时候,造出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例如赚、赔、购等。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贝的故事,看谁能够把这个故事讲下来。

学生试讲

提示: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讲出贝壳的特点和它作为偏旁部首时汉字与钱财的关系,还要能够举出例字。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主通过讲述“贝”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作为形声字,它的形旁表示这个汉字的意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凭借形声字的形旁,来猜这个汉字表示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币:结合“人民币”来认识“币”字。

贫:由“精准扶贫”来认识“贫”字。

损、赔:由《小学生守则》中的“损坏公物照价赔偿”来认识“损、赔”两个汉字。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才-财、怀-坏、浅-钱。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①桂林山水甲天下。

②“木”作偏旁部首时,大多与树有关系。

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④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4.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相近的字:

才-财、怀-坏、浅-钱甲-由币-巾

(2)观察发现。难写的字:骨、钱。

(3)重点讲解。

骨:第三笔是横折,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了两笔。

钱:笔画数比较多,在写的时候要留意,最后一笔才写点。

与:看似笔画简单,但写的时候要注意,竖折折钩起笔要写的正一些,这样写出的字就美观些。

壳:这是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上面写紧凑一点,“几”要写舒缓一些,第一笔横画不要写得太短,如果太短就会上空下挤。

二、拓展创新

汉字十分奇妙,与汉字相关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你还能讲述什么汉字故事呢?课外的时候大家搜集一下,看看谁讲的故事多,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识字3.“贝”的故事

贝  珍贵   漂亮

随身携带  不易损坏

作偏旁   与钱财有关

【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贝”的故事,实际上是汉字来历和演变的故事。本文的故事性并不强,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贝”的由来,以及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汉字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吸引大家关注汉字,对汉字产生浑厚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拓展内容,讲解一些汉字的故事,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掌握本文。比如“休”“日”这些汉字,“休”是会意字,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日、月”是象形字,指的是太阳,古人多采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所以,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一般与时间有关,如“时、晨”。

讲故事目的是懂得汉字的来源和演变,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识字和写字,因此,在教学中,将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进行扎实的辅导和练习。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4  《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中国美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本课向我们介绍中国许多好吃的美食。

课文首先图文并茂的形式列举了七种中国美食,又以纯文字的形式列举了四种中国美食。这几种中国美食比较常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通过我的吃的东西来认识汉字是认识汉字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里面所蕴含的内容丰富多彩,从这些色味香俱全的食品里来学习汉字,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

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列举出自己熟悉的美食,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要完成16个生字的认读、8个生字的书写任务,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不能马虎。

【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灬”的联系。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说出自己家乡的美食。 

过程与方法

搜集、整理汉字的演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灬”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教学准备】

1.搜集生活中的美食,为识字记字做准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走近课文。

课前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课前)让学生欣赏。

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课件:美食)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歌曲,看着这满眼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美食》。揭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 感知内容。

出示图片,了解中国美食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    烤鸭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师:看到这些美食,请你说一说你了解哪种美食?它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介绍凉拌菠菜做法:

1. 菠菜洗干净,尤其是根部

2. 接一锅水,煮开,滴点油,加点盐,放入菠菜,烫软后迅速夹起,装碟,加入酱油、芝麻油、蚝油搅拌即可。

大家可以列张表,写一写你所了解的美食。

美食名称制   作 方  法

名称中不

认识的字

凉拌菠菜洗净,用开水煮,烫软熟后装碟加点搅拌
香煎豆腐将豆腐放锅中煎两面黄,拌上调料
红烧茄子将茄子放在油锅里和酱油一起烧烧 茄
烤鸭洗净放入空气炸锅165度烤80分钟
水煮鱼洗净放清水中煮熟,再加入调料
葱爆羊肉将葱和羊肉一起放油锅中爆炒
小鸡炖蘑菇小鸡和蘑菇一起清炖炖蘑菇
蒸饺将饺子放蒸笼里清蒸蒸饺
炸酱面面条煮熟后,和炸酱等调料一起调制炸酱
小米粥用小米清炖
蛋炒饭先将鸡蛋炒熟,再与饭一起拌炒炒饭
师:大家了解了这么多的美食,请你说说制作哪些食物需要用这些方法?

炒   烤   烧  爆   炖   煎   蒸   煮

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总结:炒  :蛋炒饭     

烤 :烤鸭     

烧:红烧茄子 

爆:葱爆羊肉     

炖:小鸡炖蘑菇      

煎 :香煎豆腐

蒸 :蒸饺       

煮:水煮鱼    小米粥     

炸 :炸酱面

第二课时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茄:结合实物进行认字,记字。

鸭、鸡:由家里养的“鸡鸭”来认识这两个字。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妙-秒-炒、鸟-鸡-鸭、肉-内。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①今天,我吃了小鸡炖蘑菇。

② 烧、烤、炒,离开火就干不了。

③炸酱面和蒸饺,美食味道全知晓。

④今天的早饭我吃的是米粥。

4.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相近的字:

妙-秒-炒、鸟-鸡-鸭、肉-内。 

(2)观察发现。难写的字:烤、烧、鸭。

(3)重点讲解。

烧:右上角没有一点。

烤:右下部没有一横。

二、拓展创新 

汉字十分奇妙,请你用部首查下面的汉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灶 焰    烫  煲    焦  烹 

学生汇报。

总结,“灶”“焰”“烫”“煲”都是“火”字旁,都与火有关。“焦”“烹”是四点底,也都与火有关。

【板书设计】

识字4.中国美食

美食名称    制作方法

我的发现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两个亮点:一是多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了起来;二是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

值得改进的地方:在进行讲美食故事这一环节时,由于学生对中国的美食比较陌生,使得课堂有点沉寂,学生搜集到的故事寥寥无几,讲得也不够生动趣味。对于这一个环节,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低要求,通过连线的形式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教学难点】

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家长照片、录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介绍一位家长。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谁呢?(出示照片)他就是咱们班XXX同学的爸爸。咱们请他来介绍介绍他的爸爸,好不好?

生:我爸爸是一名教师,就在我们学校工作。他培养过200多名优秀的学生。师:同学们觉得他的爸爸怎么样?

咱们班还有谁也想来介绍自己的父母?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找自己父母的照片,带来了吗?好,把照片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这样大家对你父母的印象会更深些。(小组内交流)

2.根据推荐,指名上台交流。

师:介绍完了爸爸妈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他们很棒呢?想不想来夸夸他们?谁来?

 小结:是呀,咱们的爸爸妈妈有的是做教师的,有的是做医生的,也有的是做工人的,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虽然他们工作很辛苦,但是他们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3.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现在你们多大了?再过十年,你们就二十岁了,有没有想过在做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长大了做什么(板书课题)

二、感知话题

1.谁想好的,先来说说:我长大了做什么(指名交流)

2.刚才同学们说的自己长大了以后想做的工作,这就是你的理想。(板书:理想)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现在请大家听听两位小朋友谈他们的理想,一边听一边想,待会儿评评他们说得怎么样,行吗?(播放录音)

录音材料一: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因为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音乐的世界里,走在路上树叶沙沙地响,小狗汪汪地叫,这些都是美妙的音乐,所以我想当一个音乐家,用自己美妙的歌声给人们送去欢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录音材料二:我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因为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南极来信》。我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和可爱的海豹是怎么游泳的,它们吃些什么,去问问爱斯基摩人怎样在冰洞里抓鱼,怎样在冰天雪地上盖冰房子。我还听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我要去研究它,使我们人类不再受到伤害。

3.组织评议:听完以后你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

点拨:他们都是先说自己长大想做什么,再说明理由。

用上了这样的句式: 

我长大了想做(当)                               。

因为                                            ,所以我想做(当)                                     。

4.师:你们听得很仔细,知道他们讲得好在哪里。老师相信你们,经过认真思考一定会比他们说得还要好!现在请大家也用上这样的句式,在座位上先试着说说看,好不好?说完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师个别指导)

5.师:大家都说完了吗?平时你们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谁呀?

好,下面老师就请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理想。注意:要把话说清楚,还要听清楚好朋友的话,并且把你好朋友的话带回来,行吗?去吧。(自由交流)

6.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好朋友的理想?

点拨:先说“我的好朋友是……”,再说她(他)的理想是……,最后说她(他)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三、记者采访:谈理想

1.师:老师从你们的朋友那儿知道你们有这么美好的理想,我感到十分高兴。今天咱们二年(4)班要办一期谈理想的节目(在“理想”前板书:谈),你们想不想上电视谈谈自己的理想呀? 

那首先得接受记者的采访。现在,老师来扮演记者,谁愿意先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师:你好!欢迎你!请坐。(握手) 生:记者,你好!师:请你先自我介绍一下,好吗?生:……师:很高兴认识你,XXX。请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生:……师:噢,想……,请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呢?生:……师: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握手)

2.谁来点评一下刚才我们两个的表现怎么样?(把掌声送给他)

3.有没有谁想当小记者的?请想当小记者的同学上台戴上小记者证,采访同学。

4.师:现场采访到此结束,谁是最佳小记者?谁是最优秀的嘉宾?为什么?

四、小练笔:我的理想

1.把你的理想用文字描述下来。仿写:我长大了想做(当)                。

因为                                      ,所以我想做(当)                                。

2.相互评比。 

五、总结: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谈了自己的理想。其实呀,理想光是说是不行的,有了理想还要去努力,去奋斗,才能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长大之后做什么

我的理想是:长大做              。

原因是:                       

【教学反思】

1.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孩子们说说自己长大之后做什么,也就是谈谈自己的理想。虽然孩子们很小,但他们心中有崇拜的偶像,说起来有话可说。

2.本次生点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选择,这是交际的难点,有的学生所说的理由太简单,一个词或一句话就完了,因此,想训练大家将自己所想的话说得比较具体,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 积累“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并能说句子。

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5.能发现“火”与“灬”等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6.能按顺序背记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能明白事物各有各的长处。

【教学重点】

1.积累“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并能说句子。

2. 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部首表意作用。

3.积累十二生肖。

【教学难点】

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几个ABB式词语,问同学们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绿油油 亮晶晶  光闪闪  

生:这些词由三个字组成,第一个字不同,后面两个字相同。

二、识字加油站

tián jīn jīn     suān liū liū     là hū hū   xiānɡ pēn pēn

甜 津 津        酸 溜 溜    辣 乎 乎     香   喷  喷

yóu nì nì  ruǎn mián mián cuì shēnɡ shēnɡ yìnɡ bānɡ bānɡ 

油 腻腻  软  绵   绵   脆  生   生     硬   邦   邦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读了上面的词语,你会想到什么食物? 

生:我吃过苹果,觉得甜津津的。

生:妈妈做的米饭香喷喷的。

生:火腿肠油腻腻的。

……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jīn   liū   là   hū  nì  pēn   yóu  mián cuì    bānɡ

 

油    绵   乎   腻    脆   邦  津   溜     辣    喷

三、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 ,填一填。

堵   睹    赌

耳闻目(       )   (      )塞    打(      ) 

盯   钉   叮

(       )防      (      )咬        铁(      ) 

学生试着填写。

汇报交流。

总结:      

耳闻目( 睹 )      (堵 )塞        打( 赌 ) 

( 盯 )防          ( 叮)咬        铁(钉 )

2.下面的字查什么部首,查一查,记一记。

鹿   麝     金  鉴    高   敲      音  章

黑   默     衣   装   辛   辣      鱼   鲁

讲解部首查字典方法,学生查字典。

汇报交流。

老师提示:有些字我们虽然不认识,但是可以根据偏旁来猜它的意思。例如“装”,它是“衣”字底,说明“装”与衣服有关,下节课我们还继续这方面的学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BB式的词语,还学习了同音字和形近字的使用,用部首查字典,并根据部首来猜汉字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五、作业布置

将课本上题目用铅笔做出来。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老师出示下面几组字:

①炒烤烧   煎蒸煮

②怒恋感   慌惊愣

③刺剑割  分剪切

师:大家观察一下,看一看每组的字有什么特点,它的意思与什么有关。

生:第一组前面三个字都是“火”字旁,后面三个是竖心旁;

第二组前面三个字都是“心”字底,后面三个是四点底;

第三组前面三个字都是“立刀”旁,后面三个部分都是“刀”。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意义。

 第一组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

师:第二组和第三组呢?

生:第二组中,我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第三组中,我发现带“刂”和“刀”的字多与刀有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都能够找出偏旁部首与汉字意义的关系,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总结,找出规律,这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日积月累。

1.讲解十二生肖排位的故事。

老鼠和牛马羊等当选十二属相后,老鼠说:“我应该摆在第一位。”牛、马、羊它们不服气,说:“你凭什么排第一位呢?”鼠说:“我大,所以我要排在第一。”

牛马等忍俊不禁笑了:“你有我们大吗?”老鼠说:“我们几个争了不算数,还是让人来说吧。”牛马羊等都同意让人来评议。于是它们商量了办法:由牛领头,马、羊、鼠先后一个接一个从大街上走过,看人们怎么评议。

在大街上,牛走过来了,人们说:“这头牛很壮。”马过来了,人们说:“这匹马真高。”羊走过来的时候,人们说:“这只羊很肥。”最后,老鼠大摇大摆地挺着肚子走过来,人们看见大街上突然走出一只大老鼠,都追着它喊:“好大一只老鼠呀,好大的一只老鼠呀!”这样一来,牛马羊也无话可说了,让老鼠排在了第一位。

2.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讲解:

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

《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

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

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4.出示十二生肖歌词,帮助学生记忆。

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

老虎回头一声吼,兔儿跳得快

龙和蛇尾巴甩,马羊步儿迈

小猴机灵蹦又跳,鸡唱天下白

狗儿跳猪儿叫,老鼠又跟来

十二动物转圈跑,请把顺序排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偏旁部首与意义的关系,还学习了《十二生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去探索发现,也注意日积月累,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知识更加丰富。

四、作业布置

背诵课本中的十二生肖歌。

第三课时

一、欣赏小柳树的美

1.自由读课文,找出写小柳树长得很漂亮的句子。

2.朗读、交流、感悟。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2)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3)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3.谁能把自己感受到小柳树的美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再读句子。

4.过渡:对比美丽的小柳树,小枣树确实难看了,怪不得小柳树会——(嘲笑)小枣树。是啊,那你能找到她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5.出示: 

(1)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长得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2)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3)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才长出了小小的叶子。

6.朗读感悟小柳树嘲笑小枣树的叶子、树枝难看。

二、探究担心的原因。

1.自由读,找出小柳树担心小枣树嘲笑自己的原因,画出句子读一读。

2.交流出示。

到了秋天,小枣树结出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她想:从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回她该说我啦!

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

3.朗读感悟,体会小柳树的心情的变化。(越来越担心)

三、感悟小枣树的可贵

过渡: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小柳树为什么担心了吧!那么结出枣子的小枣树又是怎样对待小柳树的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的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用~~~~画出小枣树与小柳树对话的句子.

2.朗读句子。

小柳树实在忍不住了,他问小枣树:“你怎么不说我呀?”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能像你那样结果子呗……”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能结出人们喜欢的果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有时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3.指导朗读对话:谁会学着小枣树的样子夸夸小柳树,而且是发自内心地夸一夸!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了?(“不好意思”小柳树的转变)

5.交流: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小结:小柳树和小枣树都值得我们去喜欢,它们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四、作业布置

理解填空。

①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看我,多漂亮!”从这句话中的“喂”字我们可以看出小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小枣树温和地说的那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枣树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识字:从食物的味道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同音字使用  查字典

我的发现:偏旁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日积月累:十二生肖

      我爱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识字加油站”是平时吃东西时闻到的、品味到的、感觉到,联系食物来讲这些字,学生接受的比较快。

2.同音字,形近字填空,这个内容比较难,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将课本中的字填好外,在学生练习的时候适当加宽。“我的发现”中“火”与“灬”是不同的书写方式;“心”字底和“忄”也是这样的,在教学时适当提醒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今后遇到这些偏旁部首时能够猜到字的意思。

3.“日积月累”中十二生肖里面的生僻字比较多,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对着图画认字,能够帮助学生记忆。

不足之处:这个单元的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和“我的发现”联系非常紧,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突出出来。

文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识字1《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课以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歌唱了中华美丽山河、民族团结。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华夏儿女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