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 一、名词解释 | 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 |
二、辨析题 | 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 ||
三、简答题 |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
四、论述题 | 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 一、名词解释 | 1。教师胜任力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6。教学监控能力7.教师角色8.教学风格9.教学效能感 | |
二、辨析题 |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 ||
三、简答题 |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6。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 ||
四、论述题 | 1。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并谈谈如何养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请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 一、名词解释 | 1、心理发展 | |
二、辨析题 | 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 ||
三、简答题 | 1.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3。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 ||
四、论述题 | 试述大学新生军训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 |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 一、名词解释 | 1。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学 习 | |
二、辨析题 | |||
三、简答题 | 1。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2。简述学习的作用。 | ||
四、论述题 | 1。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 2.学习的人本理论。 3。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如何引导大学生新生尽快完成中学与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 一、名词解释 | 1。归因2.动机与学习动机3.强化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 |
二、辨析题 | 1.为获得高分、赞赏、奖励、避免受罚而努力学习是由学习的间接动机引起的. 2。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为什么? 3.外部学习动机比内部学习动机更有效. 4.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 5.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6.在对学校结果进行归因时,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 ||
三、简答题 | 1。成就动机内驱力构成.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有哪些? 3.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 ||
四、论述题 | 1.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 一、名词解释 | 1。学习迁移 | |
二、辨析题 | 1。“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 ||
三、简答题 |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 2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3.简述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4。简述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 5.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 ||
四、论述题 | 1。结合所教学科,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产生。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 ||
题型 | 内容 | ||
第七章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 | 一、名词解释 | 1.学习策略 | |
二、辨析题 | |||
三、简答题 | 1.技能学习的条件。 2.简述知识的结构。 3.学习策略的特点与要素有哪些? | ||
四、论述题 | 1.教材直观有哪几种?谈谈在实际教学中他们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八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 一、名词解释 | 1.创造力2.创造性思维3定势。 | |
二、辨析题 | 1。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2.鲁班从茅草割破手而发明锯是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3.创造能力表现在意义重大的创造活动中,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 4.“为创造而教",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 ||
三、简答题 | 1。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2。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3。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4。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 5。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 6.简述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 ||
四、论述题 | 1.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试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3。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晚年时曾说:“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的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还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请从创造者人格因素层面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并谈谈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 一、名词解释 | 1。自我意识2。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 | |
二、辨析题 | 1.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 2.某专业的一名同学,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可最近一门课程考试其发生了作弊现象,有人说该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你认为呢? 3。一名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各方面都很满意,觉得自己非常出色,那么他就达到了自我悦纳的程度. 4。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 5。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 ||
三、简答题 | 1。简述品德心理的结构。 2。简述自我意识发展. 3。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4.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 5。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趋势。 6。大学生如何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 ||
四、论述题 |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意识完善? |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十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 一、名词解释 | 1、人际交往 | |
二、辨析题 | 1.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 2.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做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 ||
三、简答题 | 1。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 4.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5.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 ||
四、论述题 | 1。试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进行调适?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论述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 ||
章节 | 题型 | 内容 | |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 一、名词解释 | 1。心理健康 | |
二、辨析题 | 1.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 2。学生只要没有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就可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 3。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不是健康的,就是存在心理疾病的。 4。辅导员在指导大学新生时着重解决他们的想家问题就行了. 5。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 ||
三、简答题 |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 3.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 ||
四、论述题 |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方法。 2。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试论述新入学的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心理适应问题,如何尽早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适应期? 4。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