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 )
A. 提高屈服强度
B. 增加钢材的塑性
C. 提高钢筋与 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D. 调直、除锈
2. 截面的弯曲变形时用曲率φ来度量的,因此:( )
A. φ就等于构件单位长度上两截面间的绝对转角
B. φ=1/ρ,ρ是变形曲线在该截面处的曲率半径
C. φ 是一个中心转角
3. 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承载力
B. 避免裂缝或者减小缝宽,发挥高强材料作用
C. 对构件进行检验
4.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表示( )
A. 混凝土的立方强度≥30N/mm2
B. 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30 N/mm2;
C.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30N/mm2;
D. 混凝土的立方强度达30N/mm2的概率不小于95%。
5. 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抵抗开裂的能力( )。
A. 提高许多
B. 完全相同
C. 提高不多
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与材料力学方法(f=)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
A.
后者EI为常数,前者每个截面EI为常数,沿长度方向为变数
B.
前者沿长度方向EI为变数,每个截面EI也是变数
C.
除B点外,跨度内还有剪切变形,α也不为
7. 两个截面尺寸,材料相同的轴心受拉构件,即将开裂时,配筋率高的钢筋应比配筋率低的应力: ( )
A. 大很多
B. 小很多
C. 基本相等
8. 梁的弯起钢筋设计中,按照抵抗弯矩图外包了弯矩包络图原则并且弯起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其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为( )
A. 应复核
B. 应计算
C. 不必复核
9. 在 混凝土受拉开裂之前的瞬间( )
A. 混凝土内钢筋受拉应力达到屈服应力;
B. 混凝土内钢筋受拉应力仍很低;
C. 混凝土变形与钢筋变形不一致;
D.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已破坏。
10.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充分发挥高强钢筋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
A. 受压混凝土先破坏
B. 未配高强混凝土
C. 不易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1. 梁的抵抗弯矩图要求包围设计弯矩图,其目的是保证:( )
A. 正截面抗弯强度
B. 斜截面抗弯强度
C. 斜截面抗剪强度
12. 验算第一类T形截面梁的最小配筋率时,应采用()
A. A s / b h 0
B.
A s / b f h 0
C.
A s / b h
D.
A s / b f h
E.
13. 梁斜截面弯曲破坏与剪切破坏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斜截面弯曲破坏时,梁受力纵筋在斜缝处受拉屈服而剪切破坏时纵筋不屈服
B. 斜截面弯曲破坏是由弯矩引起的,而剪切破坏是弯矩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剪跨比较大时发生斜截面弯曲破坏,较小时发生剪切破坏。
14. 梁在斜截面设计中,要求箍筋间矩,其目的是:( )
A. 防止发生斜拉破坏
B.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C.
保证箍筋发挥作用
D.
避免斜裂缝过宽
15. 梁斜截面破坏有多种形态均属脆性破坏,相比较下脆性稍小一些的破坏形态是:( )
A. 斜压破坏
B. 剪压破坏
C. 斜拉破坏
16. 当适筋梁的受拉钢筋刚屈服时,梁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
A. 达到最大值
B. 接近最大值
C. 离最大值还有较大一段距离
D. 开始下降
17. 梁内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 )
A. 纵向受力钢筋的形心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B. 箍筋的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C.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D. 纵向受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18. 对于支座附近负弯矩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常采用截断的方式来减少纵筋的数量。钢筋切断点至理论断点(强度不需要点)的长度为Lw,至强度充分利用点的长度为Ld。则:①Lw≥( )
A. La
B. 1.2 La
C. 20d
D. 依据钢筋外形及剪力V大小确定
19. 超筋梁破坏时,钢筋应变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的关系是( )。
A.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B.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C.
ε s > ε y , ε c ≥ ε u
D.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20. 轴心受压构件在受力过程中钢筋和砼的应力重分布均( )
A. 存在
B. 不存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在m=M/Vh0相同时,承受集中力的连续梁抗剪能力比相同条件的简支梁低。( )
2. 少筋梁的开裂弯矩大于它的破坏弯矩。( )
3. 适筋梁,相应于受拉纵筋屈服时的承载力是该梁实际的最大承载力。( )
4. 受压区配纵筋的矩形截面梁,必定按双筋矩形截面梁计算。( )
5. 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刚度随着荷载的大小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6. 当梁的配箍量不变时,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直径、较小间距的箍筋有利于减小斜裂缝宽度。( )
7. 采用边长为1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做抗压试验时,其换算系数是0.95。( )
8. 混凝土保护层是从受力钢筋外侧边算起的。( )
9. 平均裂缝宽度是平均裂缝间距之间沿钢筋水平位置处钢筋和混凝土总伸长之差( )
10. 承受以集中荷载为主的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梁,在斜截面抗剪计算中不考虑剪跨比的影响( )
11. 适筋梁正截面混凝土受压区界限高度xb随梁所使用的钢筋级别而变化,钢筋级别低,xb值大。( )
12. 砌体构件偏心受压时,材料力学公式不再适用。( )
13. 无腹筋梁斜截面破坏形态总共有两种类型。( )
14. 适筋梁正截面混凝土受压区界限高度xb随梁所使用的钢筋级别而变化,钢筋级别低,xb值大。( )
15. 梁发生斜截面弯曲破坏的可能是钢筋弯起位置有误。( )
16.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min/bho 。( )
17. 与普通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双预应力混凝土梁有梁的高度小、自重轻且造型美观等特点。( )
18.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取构件破坏阶段,例如,其正截面强度计算即取图3-3(教材)所示的Ⅲa状态为计算图式基础;而使用阶段一般是指图3-3所示的第II阶段,即梁带裂缝工作阶段。 ( )
19. 受弯构件截面最大的抵抗矩由截面尺寸确定。( )
20. 为了控制裂缝,在普通混凝土中,不宜采用高强钢 ( )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0分,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
1. A 2. B 3. B 4. D 5. C 6. B 7. C 8. C 9. B 10. C 11. A 12. C 13. A 14. C 15. B 16. B 17. C 18. C 19. A 20. A
二、判断题(40分,共 20 题,每小题 2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XX年12月考试结构设计原理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按预应力度法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配筋设计时,预应力度入的选择可参考国外试验值,其值是 ( )
A. 0.6—0.8
B. 0.4—0.7
C. > 0.7
2. 对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 )
A. 提高屈服强度
B. 增加钢材的塑性
C. 提高钢筋与 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D. 调直、除锈
3. 截面的弯曲变形时用曲率φ来度量的,因此:( )
A. φ就等于构件单位长度上两截面间的绝对转角
B. φ=1/ρ,ρ是变形曲线在该截面处的曲率半径
C. φ 是一个中心转角
4. 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承载力
B. 避免裂缝或者减小缝宽,发挥高强材料作用
C. 对构件进行检验
5.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表示( )
A. 混凝土的立方强度≥30N/mm2
B. 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30 N/mm2;
C.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30N/mm2;
D. 混凝土的立方强度达30N/mm2的概率不小于95%。
6. 关于预应力损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σs1为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只在后张法构件中才需要计算
B. 为减少钢筋与台座间温差应力损失σs3,可采用二级升温的养护方法
C. 在后张法构件和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s4的计算方法相同
7.
"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与材料力学方法(f=)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 |
后者EI为常数,前者每个截面EI为常数,沿长度方向为变数
B.
前者沿长度方向EI为变数,每个截面EI也是变数
C.
除B点外,跨度内还有剪切变形,α也不为
8. 梁的弯起钢筋设计中,按照抵抗弯矩图外包了弯矩包络图原则并且弯起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其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为( )
A. 应复核
B. 应计算
C. 不必复核
9.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充分发挥高强钢筋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
A. 受压混凝土先破坏
B. 未配高强混凝土
C. 不易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0. 关于偏心受压构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偏心距及配筋情况的不同,主要有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种破坏形态;
B. 受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C. 受压破坏时,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均达到屈服强度。
11. 验算第一类T形截面梁的最小配筋率时,应采用()
A. A s / b h 0
B.
A s / b f h 0
C.
A s / b h
D.
A s / b f h
E.
12. 混凝土收缩变形( )
A. 与 混凝土所受的应力大小有关
B. 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C. 随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大
13. 超筋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与()
A. 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
B.
配筋强度有关
C.
混凝土级别和配筋强度都有关
D.
混凝土级别和配筋强度都无关。
14. 梁在斜截面设计中,要求箍筋间矩,其目的是:( )
A. 防止发生斜拉破坏
B.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C.
保证箍筋发挥作用
D.
避免斜裂缝过宽
15. 钢筋混凝土梁即将开裂时,受拉钢筋的应力与配筋率的关系是( )。
A. 增大,减小
B.
增大,增大
C.
与关系不大
D.
与无关
16. 当适筋梁的受拉钢筋刚屈服时,梁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
A. 达到最大值
B. 接近最大值
C. 离最大值还有较大一段距离
D. 开始下降
17. 梁内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 )
A. 纵向受力钢筋的形心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B. 箍筋的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C.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D. 纵向受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18. 对于支座附近负弯矩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常采用截断的方式来减少纵筋的数量。钢筋切断点至理论断点(强度不需要点)的长度为Lw,至强度充分利用点的长度为Ld。则:①Lw≥( )
A. La
B. 1.2 La
C. 20d
D. 依据钢筋外形及剪力V大小确定
19. 超筋梁破坏时,钢筋应变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的关系是( )。
A.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B.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C.
ε s > ε y , ε c ≥ ε u
D.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20. 轴心受压构件在受力过程中钢筋和砼的应力重分布均( )
A. 存在
B. 不存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受压区配纵筋的矩形截面梁,必定按双筋矩形截面梁计算。( )
2. 采用边长为1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做抗压试验时,其换算系数是0.95。( )
3. 混凝土保护层是从受力钢筋外侧边算起的。( )
4. 若轴压柱承受不变的荷载,则不论经过多长时间,钢筋及砼压应力都不随时间的变化。( )
5. 螺旋箍筋仅用在轴向荷载很大且截面尺寸受的轴心受压短柱中。( )
6.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指正常使用荷载下预应力钢筋少且应力较低。( )
7. 适筋梁正截面混凝土受压区界限高度xb随梁所使用的钢筋级别而变化,钢筋级别低,xb值大。( )
8. 砌体构件偏心受压时,材料力学公式不再适用。( )
9. 无腹筋梁斜截面破坏形态总共有两种类型。( )
10. 适筋梁正截面混凝土受压区界限高度xb随梁所使用的钢筋级别而变化,钢筋级别低,xb值大。( )
11. 先张法是靠粘结力传递后张法预加应力的,后张法是靠锚具传递预加应力的。( )
12. 局部承压要求进行局部承压区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计算,其中又分为配有间接钢筋和未配置间接钢筋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计算。 ( )
13.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与混凝土等级无关。( )
14. 与普通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双预应力混凝土梁有梁的高度小、自重轻且造型美观等特点。( )
15.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应力峰值所对应的应变越小( )
16. 箱形梁的抗扭强度计算不能近似的用实心矩形梁抗扭强度的方法。 ( )
17. 当抗扭钢筋配置过多,破坏时由于具有不可预见性属于脆性破坏。( )
18. 受弯构件截面最大的抵抗矩由截面尺寸确定。( )
19. 设计梁时,要求Ρ≤Ρmax 是为了保证梁具有适当的曲率延性防止脆性破坏。( )
20. 受压破坏时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取决于受拉钢筋的强度和数量。 ( )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0分,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
1. A 2. A 3. B 4. B 5. D 6. C 7. B 8. C 9. C 10. A 11. C 12. C 13. A 14. C 15. C 16. B 17. C 18. C 19. A 20. A
二、判断题(40分,共 20 题,每小题 2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XX年12月考试结构设计原理第三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按预应力度法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配筋设计时,预应力度入的选择可参考国外试验值,其值是 ( )
A. 0.6—0.8
B. 0.4—0.7
C. > 0.7
2. 进行简支梁的挠度计算时,取Bmin代替材力公式中的E I。Bmin是指:( )
A. 沿梁长的平均刚度
B. 沿梁长挠度最大值处的截面刚度
C. 沿梁长内正弯矩最大值处的截面刚度
3. 两个截面尺寸,材料相同的轴心受拉构件,即将开裂时,配筋率高的钢筋应比配筋率低的应力: ( )
A. 大很多
B. 小很多
C. 基本相等
4.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
A. 当外荷大时,其粘结强度大
B. 当钢埋入 混凝土中长度长时,其粘结强度大
C.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时,其粘结强度大
D. 钢筋级别低时,其粘结强度大
5. 在确定纵向钢筋弯起位置时,必须使用( )
A. 弯矩图
B. 抵抗弯矩图
C. 剪力图
6. 钢筋的冷加工有两种方法冷拉和冷拔( )
A. 二者都可提高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
B. 冷拉时钢筋的冷拉应力应低于钢筋的屈服点;
C. 冷拔后的钢筋没有明显的屈服点;
D. 冷加工(冷拉、冷拔)后对塑性没有影响。
7. 预应力混凝土可用来建造大跨度桥梁,因为:( )
A. 有反拱,变形小
B. 可用高强钢材及高强混凝土,承载力及刚度大
C. 可作拼装手段,预先检验
8. 所谓预应力混凝土是指( )
A. 对钢筋进行张拉构件
B. 将压力直接施加在构件上
C. 对外载产生拉应力部位的混凝土施加压应力
9. 梁的弯起钢筋设计中,按照抵抗弯矩图外包了弯矩包络图原则并且弯起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其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为( )
A. 应复核
B. 应计算
C. 不必复核
10.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充分发挥高强钢筋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
A. 受压混凝土先破坏
B. 未配高强混凝土
C. 不易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1. 梁的抵抗弯矩图要求包围设计弯矩图,其目的是保证:( )
A. 正截面抗弯强度
B. 斜截面抗弯强度
C. 斜截面抗剪强度
12. 混凝土收缩变形( )
A. 与 混凝土所受的应力大小有关
B. 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C. 随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大
13. 板通常不配置箍筋,因为( )
A. 板很薄,没法设置箍筋
B. 板内剪力较小,通常混凝土本身就足以承担
C. 设计时不计算剪切承载力
D. 板内有拱作用,剪力由拱直接传给支座
14. 梁斜截面弯曲破坏与剪切破坏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斜截面弯曲破坏时,梁受力纵筋在斜缝处受拉屈服而剪切破坏时纵筋不屈服
B. 斜截面弯曲破坏是由弯矩引起的,而剪切破坏是弯矩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剪跨比较大时发生斜截面弯曲破坏,较小时发生剪切破坏。
15. 钢筋混凝土梁即将开裂时,受拉钢筋的应力与配筋率的关系是( )。
A. 增大,减小
B.
增大,增大
C.
与关系不大
D.
与无关
16.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其确定原则为( )。
A. 保证压应力合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矩形面积曲线围成的面积,
B.
由平截面假定确定
C.
两种应力图形的重心重合
17. 对于支座附近负弯矩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常采用截断的方式来减少纵筋的数量。钢筋切断点至理论断点(强度不需要点)的长度为Lw,至强度充分利用点的长度为Ld。则:①Lw≥( )
A. La
B. 1.2 La
C. 20d
D. 依据钢筋外形及剪力V大小确定
18. 超筋梁破坏时,钢筋应变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的关系是( )。
A.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B.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C.
ε s > ε y , ε c ≥ ε u
D.
ε s < ε y , ε c > ε c u
19. 轴心受压构件在受力过程中钢筋和砼的应力重分布均( )
A. 存在
B. 不存在
20. 当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根据钢筋面积选择钢筋直径和根数时,对裂缝有利的选择是( )
A. 较粗的变形钢筋
B. 较粗的光面钢筋
C. 较细的变形钢筋
D. 较细的光面钢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不论大、小偏压破坏时,总能达到。( )
2. 若轴压柱承受不变的荷载,则不论经过多长时间,钢筋及砼压应力都不随时间的变化。( )
3.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指正常使用荷载下预应力钢筋少且应力较低。( )
4. 无腹筋梁斜截面破坏形态总共有两种类型。( )
5. 梁发生斜截面弯曲破坏的可能是钢筋弯起位置有误。(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0分,共 1 小题,每小题 10 分)
简支梁桥主梁的计算跨径为19.5M,为T形截面,其截面尺寸为:bi, =158cm,hi,=11cm,b=18cm,h=130cm,a=10.5cm恒载下的弯矩为M0=797.08KN.m,使用荷载下的弯矩M=1916.57KN.m,Ⅱ级钢筋Ag=70.62cm2,钢筋直径d=32,验算该梁的裂缝宽度。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钢束的弯起点应满足什么要求,梁端和梁顶锚固时弯起角度各为多少?
2. 受弯构件沿斜截面破坏的形态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3. 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理论主要有哪几种,我国规范采用什么理论进行裂缝宽度计算?
4.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强度计算理论有几种,《桥规》中对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采用何种理论?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0分,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
1. A 2. C 3. C 4. C 5. B 6. C 7. B 8. C 9. C 10. C 11. A 12. C 13. B 14. A 15. C 16. C 17. C 18. A 19. A 20. C
二、判断题(10分,共 5 题,每小题 2 分)
1. × 2. × 3. × 4. × 5. √
三、计算题(10分,共 1 题,每小题 10 分)
0.
参:
采用桥规公式计算δfmax=0.161mm<0.25mm,符合要求
解题方案:
解:1.采用(公桥规)公式可得:2.因为Ⅱ级钢筋为变形钢筋,故=1 3.抗载作用系数的计算:=1.208 4.构件形式系数因T梁有腹板故取=1 5.配筋率计算:=0.0328 6.受拉钢筋在作用载荷下的应力计算:=261MPa 7.钢筋弹性模量为:Eg=2× MPa 8.将以上数据带入公式得:0.161mm评分标准:四、问答题(20分,共 4 题,每小题 5 分)
1.
参:
应考虑满足斜截面抗弯强度的要求,即保证弯起后斜截面上的抗弯强度,不低于斜截面顶端所在的正截面的抗弯强度;弯起角度为:梁断不宜>200,梁顶在250~300之间。
解题方案:
应考虑满足斜截面抗弯强度的要求,即保证弯起后斜截面上的抗弯强度,不低于斜截面顶端所在的正截面的抗弯强度;弯起角度为:梁断不宜>200,梁顶在250~300之间。
评分标准:
关键点答对可给满分
2.
参:
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三种: (1)斜拉破坏。当一条主斜裂缝形成并使混凝土裂通,梁被撕裂成两部分而丧失承载力,破坏发生突然,破坏面较整齐,无压碎现象。 (2)剪压破坏。斜裂缝顶端的混凝土在正应力δx ,剪应力ι和局部压应力δy的共同作用下被压酥而破坏,破坏处可见到很多平行的斜向短裂缝和混凝土碎渣。 (3)斜压破坏。随着荷载增大,梁腹发生类似混凝土棱柱体被压坏的情况,即破坏时裂缝多而密,但元主裂缝。
解题方案:
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三种: (1)斜拉破坏。当一条主斜裂缝形成并使混凝土裂通,梁被撕裂成两部分而丧失承载力,破坏发生突然,破坏面较整齐,无压碎现象。 (2)剪压破坏。斜裂缝顶端的混凝土在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压酥而破坏,破坏处可见到很多平行的斜向短裂缝和混凝土碎渣。 (3)斜压破坏。随着荷载增大,梁腹发生类似混凝土棱柱体被压坏的情况,即破坏时裂缝多而密,但元主裂缝。
评分标准:
关键点答对可给满分
3.
参:
计算理论有: (1)粘结滑移理论; (2)无滑移理论; (3)综合理论。 我国《公路桥规》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采用综合理论的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的。
解题方案:
受弯构件裂缝宽度的问题,各国均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出的计算理论有: (1)粘结滑移理论; (2)无滑移理论; (3)综合理论。 我国《公路桥规》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采用综合理论的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的。
评分标准:
关键点答对可给满分
4.
参:
有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和斜弯曲破坏理论,《桥规》中对受扭构件的强度计算,采用斜弯曲破坏理论。
解题方案:
有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和斜弯曲破坏理论,《桥规》中对受扭构件的强度计算,采用斜弯曲破坏理论。
评分标准:
关键点答对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