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06:28
文档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页例3课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购书情境为背景引入教学。将计算融入这一现实背景下分别引出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等教学活动。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例1例2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类推,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到算法
推荐度:
导读《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页例3课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购书情境为背景引入教学。将计算融入这一现实背景下分别引出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等教学活动。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例1例2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类推,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到算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页例3

课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购书情境为背景引入教学。将计算融入这一现实背景下分别引出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等教学活动。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例1例2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类推,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到算法的灵活和多样性,从而获得更多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为后面例4的学习打下基础。例3中的问题(1)重在突出小数连加的竖式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问题(2)则是用脱式计算小数连减,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比较、推理的过程中发现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运算也同样适用。“做一做”第1题有序安排了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练习,意在使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第2题通过解决购物付款这一问题,引出用计算器进行小数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目的性增强,知识上已经完全掌握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再次采用以往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表达力,通过归类、对比、推理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能很轻松的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计算器

教学设想:

1.利用知识迁移,探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新知识的学习上,让孩子自己引用原有的学习方式:先做一做,边做边想怎么计算的?然后小组互相说说怎么想的,最后小组汇报,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迁移,学习、汇报、补充,自己得出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和顺序跟整数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老师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顺利的掌握新知。

2.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运算。

由于学生已经在整数运算中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因此,学习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上小数点,再让学生在计算器上尝试输入几个小数,然后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运算。最后再说说使用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分析出错的原因,为什么平时计算时我们不常用计算器?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经历计算过程是为了更好的锻炼动脑思考,发展思维。

整体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课堂语言上我力求更准确、更简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7.2+6.3=     3.5-2.6=     8.7-4.5=     1-0.6=

         9.9-1.5=    12.3+5.4=     4.9+1.2=    18.6-5.5=

追问: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2.口答: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82-282+66     384-(224+76) 

追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先从小数加减计算、整数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分感知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为下面的新知迁移做好准备,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的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为下面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以提高孩子的准确计算能力,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1.出示主题图①②,学生默读,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然后列式。

教师板书算式:7.45+5.8+4.69   20-6.45-8.3    20-(6.45+8.3)

与复习题比较,得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看课题质疑,教师点记在侧板。

3.根据以往学习方式研究算法和运算顺序。

(1)完成三道题。(2)小组互相说算法。(3)选一组板前书写汇报。

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说算法,同时总结出计算顺序。其他小组同学互相补充,感受算法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三道题,让学生在轻松而又严谨的讨论中、亲自动手运算过程中一步步有思考、有实践,再总结分析汇报,这样得出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更深刻,学生更能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合作的快乐、研究的乐趣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比较异同

比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得出:它们除了数不同,其它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都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①填一填 (口答)

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有括号的要(          )

   7.4-3.4+1.6先算(  )再算(  )   

   8.75 -(2.75 +3 )先算(  )再算(  )

②做一做:(分组完成,小组选派代表展台展示说方法和运算顺序) 

0.38+0.26+2.6       5.7-0.81-1.29   

98.2+32.5-13.4      85.7-(15.8-4.8)

③用计算器计算:(分组完成后汇报,如果有错误其他孩子分析错误原因可能是什么。)

 58-3.79-20.78        98.7 -(50.6+37.7)

3.68+15.6+23.4           30.4-18.9+25.5

【设计意图:明确计算器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计算器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笔计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④解决问题 

教材77页第五题。学生先默读,说想法,列式。鼓励学生不同的列式和计算方法。

2.综合应用

它们能一起过桥吗?(教材78页第8题,鼓励学生说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列式)

【设计意图:(1)突出目的性,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2)突出层次性,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有一定的坡度。(3)突出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有弹性,分量要适中,做到质、量兼顾;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3.课堂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72.36-(5.+22.36)       8.41-5.45+4.55       

●解决问题:

一堆煤12.4吨,连续三个星期分别用去2.8吨、3.4吨和3.8吨,还剩多少吨煤?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送给学生一句话:(思想教育)      

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      

 ---茅以升

【设计意图:简短精炼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主板:                                       副板: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运算方法:同整数

7.45+5.8+4.69   20-6.45-8.3    20-(6.45+8.3)      运算顺序:同整数

(学生板书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例3解决时,我让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以往学习方式进行计算学习。在参与小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文档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页例3课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购书情境为背景引入教学。将计算融入这一现实背景下分别引出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等教学活动。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例1例2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类推,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到算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