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08年11月28日 下午2:00— 3:30 满分 100分
命题者: 康福气
第Ⅰ卷
图4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四点与我国2000年人口状况吻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点,0—14岁人口比重较高,原因可能是
A.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B.保险、福利事业的发展
C.大批青壮年出国打工
D.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
3.图中④点所对应时期的人口问题表现为
A.人地矛盾尖锐 B.人口增长过快
C.劳动力过剩 D.青壮年社会负担过重
图2为“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图显示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阶段②最有可能是( )
A.原始农业阶段
B.种植业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5.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
C.社会经济条件 D.战争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6—7题。
6.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7.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图3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8~9题
8.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9.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0---12题。
10.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11.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12.对该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读“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图1),回答13~15题。
13.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水稻种植业 D.原始迁移农业
14.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
A.炼铝工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D.服装加工业
15.若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
A.市场 B.交通
C.教育水平 D.环境状况
读图2,完成16一17题。
16.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17.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9是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8.该县农业的主要类型是( )
A、自给农业 B、商品农业
C、混合农业 D、粗放农业
19.该县发展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和劳动力
图4为我国东部某镇示意图(等高线数值为米)。回答20—21题。
20.图中ab河流流向为( )
A.由东北向西南流
B.由西北向东南流
C.由北向南流
D.由西南向东北流
21.宜在该地建立的优势产业是( )
A.葡萄酒酿造业
B.橡胶加工业
C.制茶业
D.棉纺织业
图3为2002年亚洲、欧洲、北美洲(除墨西哥)的谷物进、出口量和生产量占世界的比例。据此图并结合表1完成22-24题。
22、与①、②、③三幅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
A.①进口量②出口量③生产量 B.①生产量②出口量③进口量
C.①出口量②生产量③进口量 D.①生产量②进口量③出口量
23、表1为亚洲某地干湿年份出现的概率及农作物收益(元/亩)的统计。表中显示收益受干湿变化影响最小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燕麦
表1
干旱程度 | 极旱年 | 干旱年 | 平年 | 湿润年 | 极湿年 | |
发生概率 | 0.1 | 0.2 | 0.4 | 0.2 | 0.1 | |
农作物收益 | 水稻 | 100 | 126 | 180 | 200 | 220 |
小麦 | 250 | 210 | 170 | 120 | 80 | |
大豆 | 120 | 170 | 230 | 170 | 110 | |
燕麦 | 118 | 130 | 170 | 190 | 210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燕麦
图7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期预测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改变了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 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
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 D.平均气温有所提高, 热量增加
26、图7中反映出的变化可能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引起地貌变化的内力作用增强,外力作用减弱
B.地表径流可能变化,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
C.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产量产值肯定提高
D.生态环境一定得到改善,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持续发展
读图8,a、b、c分别表示三种地理要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27~28题。
27、若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形成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8中最适宜城市形成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若a、b、c分别表示影响农业生产的降水、热量、光照等气候要素,则图8中与吐鲁番盆地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右边等值线图,完成29~30题。
29.若该图为山区等高线分布图(a﹥b﹥c),下列现象中最明显地显示a﹤b﹤c的是( )
A.气温 B.降水 C.气压 D.太阳辐射
30.若为等潜水位线(a﹤b﹤c),则河流流向及补给关系是( )
A.向南流,潜水补给河水 B.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水
C.向北流,河水补给潜水 D.向南流,河水补给潜水
附加题:
读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图1),完成下题。
1.图中梯田所示形状最可能( )
A.与流水侵蚀有关
B.与沙丘的成因一致
C.与季风风向有关
D.与地形坡向有关
2.河流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是因为:( )
①岸陡水急,不利于安全和取水 ②是侵蚀岸,不利于泥沙沉积,土地形成
③洪涝灾害频繁 ④水急浪大,不利于船舶靠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假如某产品运费成本是由市场(N)运费和原料(M)运费构成。右图是运费等值线图,M、N分别在各自同心圆圆心,虚、实线分别代表原料和产品运费等值线,数值代表不同距离运费。其中右部同心圆间距是左部的两倍。据此回答3—4题。
3.假设设址仅考虑运费,如某厂设址A点最合理,则:( )
A.该工业企业属于典型的市场指向型
B.生产一单位重量的该产品需要三单位重量原料
C.设于A点,销售一单位重量产品,其原料和产品总运费是4单位运费
D.设于A点,该产品最总运费成本比设址在A1点节约1个多单位运费
4.如果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X,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为使总运费最低,那么以下四地中工厂最佳设址是( )
A.a B.b C.c D.d
第二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3大题,合计40分)
31、(20分)读下列三幅图(图5、图6、图7),完成下列各题。
(1)隆冬时节,图5、图6两区域均可受到图7所示天气系统影响,简述在该天气系统 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4分)
(2)写出图6中所示河流注入的大洋名称,简析该区域的湖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 用。(3分)
(3)分别说明图5、图6所示流域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共同注意的环境问题。(6分)
图5:
图6:
共同注意的环境问题:
(4)读图5、图6,写出①—⑥中以汽车工业著称的城市名称,并说明该城市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4分)
(5)图6中甲地的人口有向该国西部南部迁移的趋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32.(15分)读“我国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C点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1分)
(2)描述图中104°E经线西边等温线的分布,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3)图中B城市周围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各是什么?(3分)
(4)指出图中A、B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原因。(6分)
A城市:
B城市:
(5)图中区域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2分)
33.(5分)(研究性学习)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右上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图线。(1分)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图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1分)
(3)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1分)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2分)
附加题:
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
参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A | D | B | C | C | C | C | A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A | C | B | A | D | A | B | C | D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C | B | D | C | D | B | B | C | C | B |
31.(1)该天气系统为冷锋(1分);过镜前,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1分);过境时,形成大风、降温、阴雨(雪)天气(1分);过镜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1分)。
(2)大西洋(1分);湖泊与密西西比河构成廉价的水运交通网(1分);为工农业和城市提供水源(1分),也是美国和加拿大重要的旅游资源(1分)。
(3)图5所示流域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较高,种植业为主(2分);图6 所示流域地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实现了农业的区域专业化集约生产,以种植业为主(2分);共同注意的环境问题: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河水污染等(2分)。
(4)长春(1分);位于东北平原,农业基础好,资源丰富(1分);交通便利(京哈、哈大等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经过)(1分),并邻近辽中南工业基地,市场广阔(1分)。
(5)甲地所处纬度高,气候冷湿;(1分)该地为老工业基地,污染严重,(1分)南方和西方纬度较低,阳光充足,气候温暖(1分)
32.(1)24~26 ℃(1分)
(2)等温线主要呈南北纵列(走向)。(1分)主要受横断山脉的影响,南北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山脉使山脉和谷地的气温相差较大,因而呈南北走向。(2分)
(3)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酸雨危害。(3分)
(4)A为集中式(1分), A城市地处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2分);B为组团式(1分),B城市地处两江交汇的丘陵地区,地形和河流的分割使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完整性。(2分)
(5)加强植被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预防水旱灾害。(2分)
33.(1)作图(无论是曲线或折线,只要形状大体正确就给分。)
(2)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或:37℃时,粘附力最大……(只要合理均给分)
(3).[公众]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
或[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只要合理均给分)
(4)(1)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2)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3)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只要合理均给分)
附加题:
(1)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2)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