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河北]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5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分)
二、[2015河北]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7分)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三、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1~2题。(6分)
【甲】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两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首作品的体裁分别是元散曲和宋词。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渔家傲”是词牌名。
B.两首作品中加着重号的“断肠”和“泪”所传达的感情相同,都是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C.乙作品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D.虽然同是描写秋景抒发感怀的作品,但两首作品的风格各异。朗读甲作品时应选择悲伤愁苦的语气,朗读乙作品时则应表现出苍凉慷慨的气概。
2.请分析乙作品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1~2题。(7分)
【甲】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作品的体裁是元曲,乙作品的体裁是宋词,两位作者都是身处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生发出怀古伤今的忧思。
B.乙作品“年少万兜鍪”一句中的“兜鍪”指代士兵;“天下英雄谁敌手”一句中的“敌手”可解释为“能力相当的对手”。
C.甲作品最后两句为点睛之笔,是作者对以往的历史所做的概括与批判。作者认为,只有改朝换代才能使人民摆脱痛苦。
D.乙作品整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
2.这两首作品均为咏史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怀古之情。(4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5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上面两首诗表现了两位诗人怎样相同的情怀?(2分)
2.这两首诗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任选其一简析其妙处。(3分)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7分)
【甲】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3分)
2.甲、乙两诗加线的句子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的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七、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1~2题。(6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锁定答案。(3分)
A.该诗作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该诗作者分别称为“天才”“地才”“人才”。该诗作者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D.
2.两首作品都借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3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1~2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串全词,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作品的加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任一角度进行赏析。(3分)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7分)
【甲】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诗颔联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B.甲诗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
C.乙诗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D.乙诗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请分别说说两诗颈联描绘的画面。(4分)
十、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1~2题。(5分)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典故,在此处喻指 。(2分)
2.这两首作品都有“泪点”,请具体说说“青衫湿”与“蜡炬泪”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分)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6分)
卖炭翁(节选)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十五从军征(节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请对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2.任选一处加横线的句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呈现的景象。(3分)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简要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的妙处。(3分)
2.加线的句子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名句?(3分)
十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2题。(7分)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享用酒食、军中演奏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军营豪迈热烈的气氛。
B.“不尽长江滚滚流”气魄极其宏大雄壮,慨叹了“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和不畏强敌,暗含对南宋统治者的期许。
D.甲词以叙事为主,末句直抒胸臆,余味无穷;乙词则将写景与抒情、议论密切结合,气势壮阔。
2.请结合这两首词的最后一句,分析词作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
十四、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2题。(7分)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词想象丰富,意境阔大,梦境与现实相映照,兼具浪漫的情调和豪放的风格。
B.“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寄寓着词人美好的理想。
C.“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来写秋色,别具匠心。
D.“青衫湿”指因思乡而落泪,语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2.李清照、秋瑾作为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以其曲折的命运和独特的艺术创作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请分析这两首词分别表现了词人对自身命运的哪些认识。(4分)
答案
古诗词曲对比阅读
一
1.(2分)示例: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阔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意思对即可)
二
1.(4分)(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B 【解题思路】 B项,“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金”。其中“书”的意思是书信,不是书籍。
三
1.(3分)B 【解题思路】 B项,两首作品中加着重号的“断肠”和“泪”所传达的感情虽然同为思乡之情,但前者传达的是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后者传达的是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2.(3分)运用环境描写,(1分)通过对塞外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塞外的苍凉景象,突出塞外风景之“异”;(1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暗含作者的惆怅、伤感之情。(1分)
四
1.(3分)C 【解题思路】 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C项“只有改朝换代才能使人民摆脱痛苦”的说法错误。
2.(4分)《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百姓的同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嘲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五
1.(2分)示例:胸怀宽广、眼界开阔、抱负远大、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1:《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是眼前之景,又融入了诗人的夸张想象,凸显出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示例2:《登飞来峰》第一句中,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极言飞来峰上古塔之高,强调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和远大的抱负。
六
1.(3分)上句用“浩荡”写诗人离愁之多,用“白日斜”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下句“吟鞭”“天涯”写出了诗人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意思对即可)
2.(4分)甲诗加线句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执着追求理想的感情。乙诗加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
1.(3分)示例1: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其中“直”“圆”两字极富神韵。
示例2:营造了“诗中有画”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2.(3分)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的态势;都表达了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1分。答对一点即可)
不同点:①《使至塞上》的作者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对戍边将士的赞美;②《渔家傲·秋思》的作者借此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每点1分)
八
1.(3分)D 【解题思路】 由句中的“老夫”一词可知,D项“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表述有误。
2.(3分)示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作者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狼”喻指西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节。(“取”“照”两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英雄气节。)
九
1.(3分)C 【解题思路】 C项,“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理解不正确。乙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之情。
2.(4分)甲诗: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乙诗:繁乱的春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十
1.(2分)清朝、列强入侵,中国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2.(3分)《满江红》借“青衫湿”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悲叹,也表达了对自己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斗争的忧郁和感慨;《无题》借蜡烛烧成灰方流尽蜡泪来比喻自己思念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十一
1.(3分)示例: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表明一车炭是卖炭翁生活的全部依靠,为下文写宫使强行买炭的罪行做了有力铺垫。
2.(3分)示例1: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拉车的老牛非常疲惫,驾车的卖炭老翁也饿得饥肠辘辘了,他们终于赶到集市,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示例2:老兵颤颤巍巍地走到家门前,只见野兔在墙下的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满目荒凉,一片萧瑟。
十二
1.(3分)①取其季节之意,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②取其形象之意,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给读者以画面感。③取其象征之意,以“杨花”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漂泊无依,借用子规的鸣叫声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希望友人早日归来。(每点1分)
2.(3分)示例:该句蕴含着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空间的哲理,表现出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与友人深厚的情谊。
十三
1.(3分)C 【解题思路】 C项,“暗含对南宋统治者的期许”表述有误,应是“反衬南宋统治者的庸碌、苟且偷安”。
2.(4分)同:都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悲愤之情。异:乙词还流露出词人对统治者庸碌、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十四
1.(3分)D 【解题思路】 D项,“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并非指因思乡而落泪。
2.(4分)甲词表达了词人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屡遭丧乱的苦闷与不满,也表达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乙词反映了词人想要冲破家庭束缚、投身,却难觅知音的苦闷、彷徨,以及与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