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车削梯形螺纹 教师:史连杰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时节选自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六章第四节。梯形螺纹在机械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也是中级车工技能鉴定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本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大纲】梯形螺纹加工是车工技能训练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从刀具准备,螺纹参数的计算,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过程的控制及工件的检验测量均有一定的要求。特别在技能考试教学大纲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代号、计算公式及基本尺寸确定。
◎学会确定梯形螺纹的参数。
2、技能目标:掌握梯形螺纹的车削方法。
3、情感目标:在课堂中灌输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把实训安全提到第一位。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机械加工班的学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梯形螺纹的相关知识以及螺纹的加工。
难点:掌握车梯形螺纹的加工方法
【教学方式与手段】
1、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讲授法、举例法
2、教学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多媒体上面显示的图片包含哪些信息?
2、哪些梯形螺纹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最经常见到?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任务
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展示教学实物,指出梯形螺纹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梯形螺纹加工这一节课。
三、开始新课讲授
正课内容
一、梯形螺纹概述
1.梯形螺纹的作用及种类
梯形螺纹是常用的传动螺纹,精度要求比较高。如车床的丝杠和中、小滑板的丝杆等。梯形螺纹有两种,国家标准规定梯形螺纹牙型角为30º。英制梯形螺纹的牙型角为29º,在我国较少采用。
2.梯形螺纹的标记
⏹梯形螺纹的标记由螺纹代号、公差带代号及旋合长度代号组成。
⏹梯形螺纹代号用字母Tr及公称直径×螺距与旋向表示,左旋螺纹旋向为LH,右旋不标。
⏹梯形螺纹公差带代号仅标注中径公差带,如7H、7e,大写为内螺纹,小写为外螺纹。
梯形螺纹标记示例:
单线梯形螺纹: Tr 40×7—7H
其中: Tr 螺纹种类代号(梯形螺纹)
40 大径
7 螺距
7H 内螺纹公差带
3.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代号、计算公式及基本尺寸确定
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代号及计算公式
名称 | 代号 | 计算公式 | ||||
牙型角 | α | α=30° | ||||
螺距 | P | 由螺纹标准确定 | ||||
牙顶间隙 | αc | p | 1.5~5 | 6~12 | 14~44 | |
α | 0.25 | 0.5 | 1 | |||
外螺纹 | 大径 | d | 公称直径 | |||
中径 | d2 | d2= d—0.5p | ||||
小径 | d3 | d3= d—2h3 | ||||
牙高 | h3 | h3=0.5p+αc | ||||
牙顶高 | f f' | f = f'=0.366P | ||||
牙槽底宽 | W W' | W =W'0.366p-0.536αc |
思考:计算Tr42×6-7h的各个参数?
解:大径d=42,
中径d2= d—0.5p=42-0.5×6=39,
牙高h3=0.5p+αc =0.5×6+0.5=3.5
小径d3= d—2h3=42-2×3.5=35
牙顶宽 f=0.366P=0.366×6=2.196
牙槽底宽 W=0.366P-0.536ac=0.366×6- 0.536×0.5=1.928
二.梯形螺纹技术工艺要求
1.梯形螺纹中径必须与基准轴颈同轴,其大径尺寸应小于基本尺寸。
2.车削梯形螺纹必须保证中径尺寸公差。
3.梯形螺纹的牙型角要正确。
4.梯形螺纹牙型两侧面的表面粗糙度较小。
三.车床的选择和调整
1.选择精度较高、磨损较少的机床。
2.正确调整机床各处间隙,对床鞍、中小滑板的配合部分进行检查和调整,注意控制机床主轴的轴向窜动。
四.工件的装夹
可以采用卡盘直接装夹、两顶尖装夹或一夹一顶装夹。
五.梯形螺纹车刀
梯形螺纹一般采用低速车削,使用高速钢车刀。高速切削时采用硬质合金车刀。
梯形螺纹车刀的装夹
(1)车刀切削刃必须与工件轴线等高(用弹性刀杆应高于轴线约0.2mm),同时应和工件轴线平行。
(2)刀头的角平分线要垂直于工件轴线。一般用样板找正装夹,以免产生螺纹半角误差。
六、梯形螺纹的车削方法
通常精度较高的螺纹采用低速车削方法。梯形螺纹的低速车削方法一般有直进法、左右切削法,车直槽法,车阶梯槽法 。在实际车削中我们往往不会用单一的车削方法车削梯形螺纹,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车削方法,下面介绍一种综合运用直进法跟左右车削法车削梯形螺纹的方法-----“分层切削法”
“分层法”车削梯形螺纹实际上是直进法和左右切削法的综合应用。在车削较大螺距的梯形螺纹时,“分层法”通常不是一次性就把梯形槽切削出来,而是把牙槽分成若干层(每层大概1~2mm深),转化成若干个较浅的梯形槽来进行切削,从而降低了车削难度。每一层的切削都采用先直进后左右的车削方法,由于左右切削时槽深不变,刀具只须做向左或向右的纵向进给即可,因此它比上面提到的左右切削法要简单和容易操作得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老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在车削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学视频完成)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具体任务和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真正地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问题,从自身的亲自实践中得到答案和结论,以此达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领悟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最终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转化为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