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2016年3月13日下午3:00—5:00)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2分,每小题7分)
1、C. 2、C. 3、D. 4、C. 5、B. 6、A.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28分,每小题7分)
7、. 8、18. 9、3. 10、.
三、(本大题满分20分)
11、解:由14(a2+b2+c2)=(a+2b+3c)2,
得13a2+10b2+5c2-4ab-6ac-12bc=0, (5分)
配方得(3a-c)2+(2a-b)2+(3b-2c)2=0, (10分)
所以3a-c=0,2a-b=0,3b-2c=0,
即c=3a,b=2a. (15分)
代入得
==. (20分)
解法二:由14(a2+b2+c2)=(a+2b+3c)2,
得13a2+10b2+5c2-4ab-6ac-12bc=0, (5分)
5[c2-2()c+()2]+13a2+10b2-4ab-=0,
5(c-)2+a2+b2-ab=0,
所以5(c-)2+(2a-b)2=0, (10分)
由此得,c-=0,2a-b=0,
解得b=2a,c=3a. (15分)
代入得
==. (20分)
四、(本大题满分25分)
12、解:(1)由已知得,-x2+2(m+1)x+m+3=0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解,
所以∆=[2(m+1)]2+4(m+3)= 4m2+12m+16=(2m+3)2+3>0,
可知m是任意实数. (5分)
又因为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
所以方程,-x2+2(m+1)x+m+3=0的两根一正一负,
所以- (m+3)<0,解得m>-3.
所以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m>-3. (10分)
(2)解法一:设点A(a,0),B(b,0),a>0,b<0,
则a=-3b,且a+b=2(m+1),ab=-(m+3),
解得m=0.
函数解析式为y=-x2+2x+3. (15分)
所以A(3,0),B(-1,0),C(0,3)。
由∠PCO=∠BCO可知BC与PC关于直线OC对称。
作B关于OC的对称点B′,则B′(1,0),
设直线PC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则
,解得。
即PC是一次函数y=-3x+3的图象。
把y=-3x+3代入y=-x2+2x+3,
得-3x+3=-x2+2x+3, (20分)
解得x=0,x=5,
当x=0时,y=3,此时点P与点C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当x=5时,y=-12,此时点P的坐标为(5,-12).
故抛物线对称轴右边图象上有一点P(5,-12),使得∠PCO=∠BCO.
(25分)
解法二:设点A(a,0),B(b,0),a>0,b<0,
则a=-3b,且a+b=2(m+1),ab=-(m+3),
解得m=0.
函数解析式为y=-x2+2x+3. (15分)
所以A(3,0),B(-1,0),C(0,3)。
设P点的坐标为(c,-c2+2c+3)(c>1).
当1<c≤2时,∠PCO≥90°>∠BCO.
当c>2时,tan∠PCO=,
又tan∠BCO=,由∠PCO=∠BCO得tan∠PCO=tan∠BCO.
即=, (20分)
解得c=5.
当x=5时,y=-12,此时点P的坐标为(5,-12).
故抛物线对称轴右边图象上有一点P(5,-12),使得∠PCO=∠BCO.
(25分)
五、(本大题满分25分)
13、证明:
(1)过P作PH平行于AC交直线BC于点H,连结PH,BH。
则∠PHB=∠ACB=∠ABC=∠PBH,
所以HP=BP=CQ。 (5分)
又∠HLP=∠CLQ,∠PHL=∠QCL,
所以△HLP≌△CLQ.
所以PL=LQ. (10分)
法二:过Q作QX∥BC交AB于点X,
所以∠AQX=∠ACB=∠ABC=∠AXQ,
所以AX=AQ。
故BX=CQ=BP。 (5分)
又因为QX∥LB,
所以PL=LQ. (10分)
(2)设直线QR交直线DE于点S,交直线BC于点T,
则=,=,
由DR=CQ,RB=QE,
所以=,即=,
又=,=,
所以=,因此=,
即=。
由CD=BE得CM=EN. (20分)
取DB,EB中点F,G,连结FG,分别交BE、CD、QR于U、V、K,
因为FR=GQ,由(1)的结论知RK=QK。
设BE与CD交于点O,则△OUV为等腰三角形。
由CM=EN得NU=MV.
由(1)的结论知NK=MK。
所以MQ=NR。 (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