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作用,新区规划的主要目的。
2、理解浦东新区的区位选择,新区规划的要点和新区发展的巨大成就。
3、通过学习浦东新区的规划目的、主要要点和发展情况,学会城市新区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浦东作为海选城市新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浦东新区的规划要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2、浦东新区规划要点,浦东新区的布局形态、交通线路的建设所体现的生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参看上海市地图或者课本图12.5,问题1:建设新城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区域。作为中国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之一-浦东,我们现在是耳熟能详。那么,浦东浦东,何谓浦东?为何选择浦东?
问题2:请学生指出浦东的具体位置
一、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和作用
1、时间
1990年4月18日,中国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是一个建设新区和成功解决城市问题的典范。
2、浦东开发开放的作用
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以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浦东开发开放所具备的条件(表12-4)
项目 | 特点 | 优势 |
位置 | 黄浦江东侧,东濒东海,北临长江,与上海外滩和南京路仅一江之隔 | 距离城区近,便于就近开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面积 | 面积52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上海市建 成区面积的2倍 | 开发空间大,可满足大规模开发的需要 |
地形 | 地形平坦 | 开发难度小,开发成本低,满足低成本开发的需要 |
产业布局现状 | 除黄浦江沿岸外,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仍然保持着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 |
水源 | 河渠纵横 | 水源充足 |
4、条件
虽然浦东地区与上海外滩和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一直依靠轮渡沟通。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浦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联系“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单元前提示部分)
二、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和国际接轨,将浦东建设成为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区,上海城市规划部门在广泛征集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之后,编制了浦东新区的整体规划。
(1、编制目的:上文红色部分;2、编制过程:上文蓝色部分)
3、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点:(表12-5)
规划项目 | 规划要点 | |
城区形态和分布 | 城区和非城区的分布 | 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规划人口200万,面积约200km2;非城市化地区规划人口40万 |
不同功能区的布局模式 | 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即沿黄浦江南北进行轴向纵深组团发展,形成多核心、开敞式的模式 |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交通线路的分布 | 形成五纵五横10条快速干道;四纵四横骨干河道;并通过内环线、外环线以及桥梁(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隧道(打浦路隧道、延安路隧道、嫩江路隧道)等越江交通工程联系浦东和浦西 |
城市绿化 | 人均公共绿地控制在20平方米,公共绿地比重20%,绿化覆盖率达35%,用各类绿地组成绿化体系,建设花园式新城 |
①非城市化区与城市化区相间分布,保证城市灰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建筑用地)之间有足够数量的绿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大型公园、植物园、蔬菜基地、果园、养鱼基地和综合农业开发区),维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②在确定城市发展主轴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地段滚动开发不同功能的小区,形成多核心、开敞式的模式,保证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大片绿地的存在。
③各种交通线路之间以绿化带隔离,形成大经大纬的方格状城区布局,使许多街区相望不相及,相隔又相通,开阔顺畅。
④规定人均公共用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
三、浦东新区的发展
为展示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成就,教材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区建设、经济发展态势和城市面貌变化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浦东新区的发展现状。列表12-6分析如下:
项目 | 建设成就 | 意义 | |
城市基 础设施 建设 | 交通 | 已建成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地铁、轻轨铁路、内环线、外环线、港口等,人均道路面积16.4平方米。 | 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并联系浦东和浦西 |
其他 | 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等工程相继完成 | ||
城市功能区建设 | 金融贸易区 |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 | 已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 |
工业区 | 金桥出口加工工业区、王桥工业区 | ||
高科技园区 | 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 ||
旅游区 | 上海华夏文化旅游区 | ||
经济发展态势 | 人均GDP | 年均增长率>15% | 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
产业结构 | 工业已成为浦东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 ||
经济地位 |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 ||
城市面貌变化 | 田园景观为城市景观所取代,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24.5平方米。 |
问题:比较课本图12.5和图12.6,浦东新区的规划情况与建设实际有什么不同?
受多种因素影响,浦东新区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有规划,沿黄浦江南北轴向组团发展,而是呈多块开发的态势,开发块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新区中。
课堂练习:
GDP (亿元) | 吸引外资额(亿美元) | 外贸进出口额 (亿美元) | 面积 (平方千米) | 人口(万人) | |
上海市 | 7450 | 117 | 1600 | 6340.50 | 1742 |
浦东新区 | 1790 | 32 | 808 | 522.75 | 181 |
所占比率 | 24.1% | 27.6% | 50.5% | 8.2% | 10.4% |
1、浦东到2004年止,在上海市GDP比率外资外贸比率明显上升,这反映出 ( )
A.改革开放以来,浦东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B.浦东新区作为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C.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市重要的农业基地
D.工业和农业已成为上海浦区的两大经济支柱
2、上海浦东GDP明显增长,而农业比重却明显下降仅为0.8%,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农业 B.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业比重下降
C.浦东新区农业已进入综合开发阶段 D.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被重视
3、浦东新区的发展成就,除经济增长,GDP上升外,还有( )
A.各种基础设施工程已相继完成
B.城市新区规划已全面完成
C.浦东经济已成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
D.田园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
4、使上海老城区与浦东新区连为一体的关键举措是( )
A.解决越江交通问题
B.从老城区抽出资金支援新区
C.将老城区的人口与工业迁移到新区
D.新兴工业布局在新城区,传统工业布局在老城区
答案:A D A A
5、1)______年4月18日,中国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2)浦东新区分为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两部分。
3)浦东新区采取_________发展与_________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即沿___________南北发展轴,在现状基础上,向_____________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模式,形成了______个综合分区。
4)______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浦东现在成为上海市________和________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答案:1)1990 2)城市化 非城市化 3)轴向 综合组团 黄浦江 纵深组团 多核心 开敞式 五 4)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