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2:00:56
文档

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

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摘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由于各个国家国情的不同,会计的具体实施形式也有一定差别。而我国现行的会计仍然是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会计制度在过去对财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职能的转变等一系列的因素,会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反映财政管理,社会公众也是会计的使用者,这使得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
推荐度:
导读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摘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由于各个国家国情的不同,会计的具体实施形式也有一定差别。而我国现行的会计仍然是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会计制度在过去对财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职能的转变等一系列的因素,会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反映财政管理,社会公众也是会计的使用者,这使得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
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

摘    要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由于各个国家国情的不同,会计的具体实施形式也有一定差别。而我国现行的会计仍然是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会计制度在过去对财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职能的转变等一系列的因素,会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反映财政管理,社会公众也是会计的使用者,这使得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我国会计的改革,对比国内外的改革情况,了解我国会计改革背后所蕴藏的深意。了解其战略次序,框架设计,冲突协调等情况,进一步探讨会计改革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会计 会计改革 预算会计 权责发生制

 

引言…………………………………………………………………………… 1

一、阅读文献概述…………………………………………………………  2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8

(一)我国会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8  (二)我国会计改革趋势………………………………………………… 9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

引    言

    会计一般是指“一种核算、反映和监督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的专业会计,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财政职能、执行国家预算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现行的会计仍然是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会计制度对规范行为、加强财政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改革和审计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反映行为的会计信息的范围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改革势在必行。

会计改革问题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会计改革涉及面广,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涉及各部门、各预算单位的利益,任务非常艰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与企业会计的实证研究快速发展相比,由于受数据获取途径等因素,会计研究基本还停留在规范研究阶段而还没有引入实证研究;其次,会计的摹本框架包含很多内容,许多文献仅对框架中急需改革的几个组成部分,例如会计主体、会计确认基础、财务报告等进行了重点探讨。这些空白领域也为我国会计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阅读文献概述

1.《分析会计核算及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我国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国际会计核算的改革模式和改革经验的借鉴,探索适合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从而浅析中国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深度和范围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其引进进程分为渐进式引入型和全面引入型两种类型:作者认为根据中国国情,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最佳方式是分步推进式。

2.《从冰岛事件的会计改革》本文从2007年的次贷危机事件引入,其间GDP曾一度排名世界第四的,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冰岛,在这场金融风暴中竟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危险。有很多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事,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监督者和反映者,会计未能及时为部门提供准确信号,从而给我国会计敲响警钟。我国的会计在改革中,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财务会计系统,提供资产负债信息。第二,着眼未来,将或有财务债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中。第三,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应纳入会计报告系统。而且针对的会计制度失真,我们也要做到:第一,发展会计理论,创新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理论基础。第二,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提高法律威慑力。第三,完善社会监督,建立公开披露制度。

3.《从欧债危机会计改革》本文由经济危机中典型的欧债危机入手,直接联系并讨论了负债特征及类型,从的直接显性负债,直接隐性负债,或有显性负债,或有隐性负债出发,提出了我国现在对负债的确认,计量,报告做的还不够好。并且提出,对于负债的确认最好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修正的首付实现制和责权发生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有,在负债的计量中,仅靠历史成本计量很难,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未来现金流量计量模式等等。对负债报告,要多体现资产负债表中所没有的东西,做到披露透明化,反应详实化。

4.《欧债危机推进中国会计改革》本文也从欧债危机入手,描述了此次危机给我国敲响的警钟,如何利用会计来规避债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作者先讨论了现行会计的特点,主要有:1)信息披露不完整。由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强调入与支出和现金的收支行为的紧密联系.所有非现金交易不计入收入和支出以及我国还没有实行统一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导致;2)信息使用者范围有限;3)信息监督机制不完善。并且提出要: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因为第一权责发生制会计有利于反映的成本和费用情况,促进运营效率提高。第二权责发生制会计有利于全面反映资产负债状况,保障财政长期可持续发。第三会计改革还有利于更好地履行的受托责任,提高财政透明度,并且还要为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应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入手,明确规定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时限和违法责任。

5.《债务危机背景下中国会计改革的思考》本文虽然也是从债务危机入手,但是本文先分析了美国的会计制度,并且提出了美国的会计制度对债务危机的交互作用,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对中国如何进行相应的改革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并且提出了我国会计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债务信息严重缺失。2)债务信息严重滞后。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首先,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不能满足当前债务危机背景下对会计的要求。其次,缺乏对债务系统确认的依据。另外.财务风险信息不公开。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要:首先,应转变观念,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使处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其次,积极逐步推进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再次,尽快厘清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最后,加强会计改革的研究工作。

6.《浅析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改革的启发》本文主要借鉴了美国会计改革的路子,从三个大方向提出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借鉴意义,分别是:1)如何采取正确的改革方;2)如何制定合适的会计准则;3)如何构建合理的财务报告体系。

7.《我国会计改革初探——基于中美会计环境比较视角》本文着重于对比。先是讨论研究了中美会计环境的对比,并且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提出了相应的对中国会计改革的启示。提出了:1)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发展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为会计基础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2)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会计基础改革提供法律保障。3)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参与,支持会计基础改革。

8.《会计几个基本问题研究》一文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内外会计已取得的相关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会计以及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成熟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预算筒;理运作机制和特点,研究中国建立会计概念框架过程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会计丰体、会计目标、会计确认基础以及财务报告这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些发展方向。

9.《会计准则差异比较研究》本文借鉴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和会计报告这四方面着手,将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美国联邦会计准则作对比,发现差异并找出了原因,提出了这些差异会对我国的风险防范产生哪些影响。

10.《浅析中国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会计改革的经验,提出建立中国会计体系的基本思路。作者认为中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1)预算会计体系不协调。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相互,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拨款之后无法对内部各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较好地监督与控制;财政总预算会计与新的资金管理会计制度不协调;2)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弊端。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的负债状况,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且会使年终结余失真;3)现行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过窄;4)预算会计信息披露与形势发展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预算会计报表体系设计存在缺陷,二是其提供的财务信息存在明显的缺陷。接着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应重塑会计体系。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对单位界定的通行标准,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要求,将现行预算会计体系进行重新的归类。2)引入权责发生制。3)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目前我国没有实行财务报告制度,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财务信息被忽视和遗漏。这一问题已经受到和学术界的关注。

11.《从中国会计改革看职能转变》本文作者首先从国际形式与国内环境两方面叙述了中国会计改革背景,接着说明了改革与职能转变关系,然后探讨了会计改革对职能转变的作用,得出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要与职能的转变同步进行的结论。

12.《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再认识》本文开门见山可预见未来现金制仍有重要用武之地,接着以美国联邦双轨制会计模式、法国三套会计系统的会计体系为例说明国际会计体系从双轨制到三足鼎立的发展历程,最后双轨制会计模式已成为我国会计改革共识并具体分析现金制为主权责制为辅模式、现金制权责制双基并重模式、权责制为主现金制为辅模式。

13.《地方债务与会计改革研究》本文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出发,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随后结合地方债务和会计改革的中美研究,提出地方债务风险及会计改革途径。

14.《会计改革:难点、突破与思路》结合中国会计改革现状阐述了我国研究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1)会计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必要通过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来建立一套能够指导预算会计改革、会计建设的以基本会计概念为主的理论体系;2)预算会计的许多概念明显滞后于经济活动环境、公共治理改革、公共管理实践与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3)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的合作,迫切需要我国会计建设借鉴国际的管理和通常做法;4)会计建设既要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更应当吸取企业会计改革的教训。

15.《试论当前我国会计改革难题及应对思路》作者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公共财政的改革,我国职能和结构的转变,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绩效评价制度的改进以及监督的加强,虽然我国会计近年来不断地在改革,但我国会计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几点现行会计存在的问题:一、会计准则不够完善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三、核算范围过窄,财务报告有待改进四、会计目标单一,重上轻下五、会计模式与现行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16.《我国会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认为目前我国会计存在体系不完善;与国际惯例有差异;预算会计原则存在诸多弊端;预算会计的监督作用尚未发挥等问题。我国会计的改革,应确定会计的主体范围,规范财务报告,完善会计法律制度等。

17.《浅析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本文从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引入责权发生制已经成为潮流。提出了要顺应潮流,优化预算会计制度。

18.《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讨论和分析了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认为分析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和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如实施采购、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等改革措施后出现的新问题;二是涉及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及会计报告主体的总体框架问题,如完整反映资源、债务等问题。研究了国际上会计改革的趋势及原因。1)各国在财务管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促使管理当局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走上改革之路;2)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客观上要求会计与之相适应,从而推动了会计深刻的变改。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议和建立中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设想。

19.《关于我国会计改革的思考》认为我国预算会计存在很多问题:1)采用收付实现制弊端凸显;2)缺乏规范、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3)财务报告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作者提出了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措施:1)重新界定预算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2)逐步改革核算基础,实行权责发生制;3)构建新型会计财务报告。作者认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发展相对落后,不能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科学性和完整性;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会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20.《会计改革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作者首先叙述了对会计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现实意义,接着说明了当前我国会计存在的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的资金运动、反映的信息不充分等问题,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快我国会计的改革,分点分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21.《中国会计改革问题研究》文章首先对中国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大胆地提出了推进中国会计改革的思路与设想,并说明我们应该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渐进式地推进改革的步伐,建立能够完整准确反映财务状况以及资金运行状况的会计管理体系。

22.《我国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本文旨在说明职能转换、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以及审计和社会监督的加强这些市场经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加快了会计改革的进程,推进了改革的步伐。

23.《新时期我国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会计仍然实行收付实现制的种种弊端,从反面证明了我国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接着作者叙述了我国建设服务型对会计改革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24.《浅谈会计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会计改革的现状:1)公共受托责任是会计改革的基础。指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受托于公民,因此公民有权对财政的运行进行监督。会计的本质是要服从整体受托责任的实现并服务于整体受托责任的全面真实反映、监督的全部经济活动;2)会计改革的推动因素。主要介绍了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预算管理机制受到了挑战,公众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由传统的投入过程控制理念转向更为关注产出结果;3)会计存在的问题。作者指出了目前我国会计存在的四方面问题:会计目标定位不准;现行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资金运动;收付实现制不能反映并提供部门当期财政支出的真实状况;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不高;4)我国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改进预算会计系统;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建立财务会计系统。

25.《浅析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本文主要从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现今我国的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在措施方面,作者指出财政工作应进一步规范化、公开、透明。同时应结合市场经济,使得相关资源配置得到发挥。

26.《中国会计改革问题研究》文章从问题和建议两方面入手展开了研究。针对中国会计的现状,作者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缺乏统一、规范的会计体系。2)会计目标单一,会计科目过于简单。3)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弊端凸显。4)财务报告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接着作者提出了关于推进中国会计改革的思路与设想: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体系。2)建立健全中国会计法律体系。3)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4)建立新型的中国财务报告制度。5)建立健全中国财务报告审计制度。6)大力培养中国会计改革人才。

27.《特许经营项目会计初探 简论会计改革》本文以特许经营项目为例子,通过对特许经营项目以及其经典融资模式BOT的分析,参照了一些国家会计的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对以BOT为融资模式的特许经营项目的会计核算做出分析。

28.《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我国会计改革》本文作者长期从事财务会计研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的必要性,随后提出了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完善我国会计改革的现实途径的观点,接着阐述了权责发生制在固定资产核算、负债核算、财政收支核算、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的运用,最后对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我国会计改革提出了展望。

29.《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本文作者首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大胆地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向,并说明我们应该立足国情,与国际通常做法接轨,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合并。最后作者叙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现状。

30.《预算会计向会计改革的准备工作》本文作者长期从事财务研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预算会计向会计改革的背景,随后提出了预算会计要向会计改革的必要性是因为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着诸如财务会计体系结构不够严谨,财务报告体系有明显缺陷,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等等的弊端,接着就推出了会计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预算会计向会计改革的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

31.《推进我国会计改革的战略框架研究》作者首先说明了现阶段会计改革的重要性,随后从改革目标、路径的选择,理念创新,体系构建与技术变革等方面勾勒了会计改革的战略框架。

32.《债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研究》文章从会计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会计改革的必然性,随后说明了债务确认、计量和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解决这一对策的研究。最后又阐述了债务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提出更为全面的债务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思。

33.《中国会计改革模式的选择》文章首先对现行预算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构建中国会计体系需把握的原则,阐述了我国会计改革会计技术的选择和实施策略,详细分析了理想方案和现实方案的设计。

34.《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会计改革探讨》本文由的财政风险及其核算入手,结合了的财政结构,讨论了会计在防范风险中的功能,从反映和监督两大功能展开,并且结合了中国现行制度下预算会计的确认与报告。提出了现行预算会计对债务上的处理缺陷:1)会计基础不能满足负债信息质量要求;2)负债类会计科目设置不能满足债务分类管理的需求;3)府财务报表体系尚不能全面反映全部的财政风险并且提出了建议:循序渐进地引入应计制会计基础;构建系统全面反映财务信息的财务会计体系;完善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标准;完善负债类的会计科目体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或有负债信息;建立一套层次分明的会计规范。

35.《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目标改革研究》本文先从会计目标的讨论出发,对比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从的资源性质,财政管理,市场经济化程度,政治,法律与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出发提出了改革的方向:1)要扩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要明确使用者的信息需求;3)明确提供会计信息的作用。

36.《分析会计核算及发展趋势》一文针对我国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国际会计核算的改革模式和改革经验的借鉴,探索适合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从而浅析中国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深度和范围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其引进进程分为渐进式引入型和全面引入型两种类型。作者认为根据中国国情,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最佳方式是分步推进式。

37.《收支分类及其对会计核算影响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收支分类改革的内容、特点以及意义等方面的阐述深刻地说明了收支分类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然后作者又对比改革前后收入支出方面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收支分类改革对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影响。

38.《关于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从职能的转变、财政管理改革、国际环境等方面说明了我国进行会计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现行会计的不足:1)忽视财务报告信息的外部需求者;2)财务报告体系不完整,报告内容不能满足要求;3)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在借鉴国外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会计改革提出了建议。

39.《我国会计改革的动因及会计目标定位研究》作者通过对会计改革的动因进行分析后,对我国会计目标予以界定。1)会计改革的动因分析:经济转轨和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大;国际社会对会计信息范围和透明度的要求。2)我国会计改革的目标定位:适应预算管理改革,满足预算管理需要;满足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提高的财政透明度;全面反映受托责任,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40.《会计改革路径选择的文献述评》本文从会计的现状分析入手,表明现有的会计体系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改革成为必然。文章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深入探析了会计改革的可能路径选择。其中会计概念框架的提出成为会计改革的理论出发点,同时对环境制度和审计的研究也为改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

41.《浅议会计改革路径》文章指出了现今的会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会计目标单一、会计体系不完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等。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会计改革需要拓展会计目标,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和构建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来促进会计的改革。

42.《浅议会计核算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就会计的核算基础展开了论述。文章从我国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入手,进而对收付实现制的优劣展开了研究。作者认为收付实现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弊端:1)无法全面和真实的反映财务信息;2)会计受托责任的评价受到不良影响;3)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绩效管理水平低。针对收付实现制的缺陷,作者结合国际会计核算的改革模式和改革经验,提出应由收付实现制逐渐改为权责发生制。并且根据中国国情,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最佳方式是分布推进式。

43.《推进我国会计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对推进我国会计改革的路径提出建议。1)明确我国会计目标;2)科学界定我国单位的范围;3)构建我国会计体系;4)整合建立我国新的会计制度;5)建立我国财务报告制度;6)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44.《中国会计改革,路在何方?》本文从会计改革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方案。作者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了会计改革的必要性,针对国内环境,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我国会计存在的问题:1)统一、健全的会计体系的缺乏;2)单一的会计目标;3)难以避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4)财务报告系统的缺陷;5)监管层面不规范、不合理。接着作者提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路线,由上至下的控制措施,会计制度的管理和财务报告系统的升级。

45.《我国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作者从唯物史观出发,提出我国的预算会计大致相当于西方的和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的界定应该纠正传统经典定义形成的误导两个观点并进行论证,随后追溯我国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历程,明确我国近期新一轮引入会计改革重点是优化资产的管理,如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使资产信息更完整;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如实反映资产价值;扩大资产核算的范围,资产信息更加全面等。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会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会计准则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尽管如此,现行的会计准则还是不能适应当前的政治经济,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准则存在的很多弊端都是不容忽视的。其主要表现为:

1. 会计信息的反应与收集中信息的缺失。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都是也都是会计信息缺失一种侧面的扩大反应,特别是负债的确认,预算会计的不完整。对于我国来说,改革还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再者,就是报告的缺陷了,信息披露不完整,不透明。使用者无法正确使用等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信息的收集确认与报告存在的问题是主要的两大问题,未来的会计改革,也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收集与确认上,要引入相关的制度,不要片面地使用收付实现制度。报告上,要做好预算,加强透明化,并且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等。

    2. 现行的收付实现制需向权责发生制过渡。多数西方国家采用的均为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已经不能应付迅速变化的国内外会计环境和不断加快的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所以就需要将核算基础从收付实现制过渡到权责发生制。

    3. 建设服务型。建设服务型已是当今的主流,它是实现我国职能转变、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防范财政风险、建立绩效评价系、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强化公众监督的必要条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已经成为加强公共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公认的必经之路,这对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会计的基本准则缺乏规范性;会计的核算基础存在局限性;会计的核算范围缺乏全面性;会计的财务报告缺乏科学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职能的实现,不利于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不利于增加财政透明度等会计目标的实现,因此积极推行会计改革成为一种必然。

    (二) 我国会计改革趋势

1. 预算会计体系将发生变化。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主要是“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核算体系,缺乏对整个支出环节的监督,而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采购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资金管理模式将发生改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宏观能力将增强。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对象的逐步改变决定了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将大幅增加,导致其在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向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方向发展。在这种条件下,新的预算单位会计将合二为一,建立以一级为主体、以支出周期各阶段为核心的会计。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会计也将向非营利组织会计靠拢。

2. 收付实现制基础将转变为权责发生制基础。我国会计目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确认基础,而如何选择合适的会计确认基础是当前会计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进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改革的趋势。

1)对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评价。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确认基础广泛的用于各个国家的会计当中,各有利弊。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会计记录简单客观,利于对现金资源的管理。但收付实现制基础不能体现“收入”、“成本”的配比,不能提供非财务资产方面的信息,在可比性方面与财政统计数据及国民账户体系不一致。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有助于使用者更加客观地评价报告主体的运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评价报告主体遵循预算的情况;为使用者是否向报告主体提供资源或进行业务往来的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但其执行成本较高,核算相对复杂。

2)总体改革步骤设想。我国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应该借鉴德国会计改革经验,注意循序渐进。同时,中国会计基础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当努力向国际惯例靠近,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管理水平、人员技术条件等相适应。

3. 会计的核算范围将扩大。我国目前会计核算范围主要是财政资金运动过程,而对资产、负债的核算不算全面,尤其缺乏对或有负债的核算。所以一方面应完善对资产、负债的核算,另一方面则应该增加如贷款担保、未决诉讼、对陷入严重财务困难的国有企业进行财政支持的可能性等或有负债的核算。

4. 会计报告信息量将增加。目前我国没有实行财务报告制度,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的预算和决算的形式间接地发布给立法机关与公众的,但是随着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预算管理的要求,的会计报告中应增加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国债未来还本付息负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未来负债、担保形成的债务等方面的内容,这不仅与预算改革相配套,而且增加了资金的使用透明性和效率。

结束语

    我们组研究的课题是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求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的同时要做到养成能够对长篇的文献概括的素养,将别人的观点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想法。我们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我们结合前人对我国会计改革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我国会计改革趋势。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近五十篇文献资料,了解了我国会计制度上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可能的改革路径和方向。将书本上的知识和文献上的观点相结合,比较国内国外会计准则的异同点,明确我国会计体系的不足之处,了解到那些学者对于不足之处的看法以及他们认为改革的重点。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这应该就是文献阅读的必要所在。我们十分感谢这次的课题让大家有了一个学习和开阔视野的机会,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加强了彼此合作的默契,使得我们组员对于这一块也不再陌生。

    通过学习,我们总结出,推进会计改革是一项基础性的变革,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不仅是会计技术的变更,更是管理理念的更新。我国推进会计改革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的会计体系,并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以体现本质所在。 

参 考 文 献

[1] 温敏哲 "国家破产"蝴蝶效应袭来[期刊论文]-中国经贸2010(7)

[2] 吴金友.秦侃金融危机中"破产"的风险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金融与经济2009(10)

[3] 张梅 金融危机下我国负债风险与控制研究——冰岛事件引发对会计的思考[期刊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7(2)

[4] 张瑞霞 负债风险与控制[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5] 李华丽 中国会计改革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6] 范桂红 《破产法》实施中的行为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州大学学报2004,21(2)

[7] 夏澈 中国破产法如何投向市场经济--简议《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期刊论文]-鄂州大学学报2001,8(2)

[8] 李秀文 当前企业破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兼论中国破产法的完善[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5(1)

[9] 郭友旭.GUO You-xu 中国现行破产法律制度述评[期刊论文]-云南电大学报2001,3(3)

[10] 徐燕洁 现阶段我国建立自然人企业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8(14)

[11] 邢俊英论会计在负债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2007(02)

[12] 陈志斌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研究[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11(01)

[13] 张月玲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研究 2009

[14] 胡志勇论中国会计改革 2010

[15] 刘光忠关于推进我国会计改革的若干建议[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10(12)

[16] 邢俊英负债风险控制:影响会计改革的重要因素[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06(09)

[17] 张国兴关于构建我国会计体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08(03)

[18] 张国生财务境况和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期刊论文]-公共管理学报 2006(01)

[19] 王晨明关于中国会计改革模式选择的研究 2007(04)

[20] 王晨明会计环境与会计改革模式论 2006

[21] 邢俊英负债风险控制:影响会计改革的重要因素[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06(09)

[22] 路军伟公共财政视角下会计的目标与改革[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管理 2010(01)

[23] 刘玉廷我国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04(09)

[24] 楼继伟.预算与会计的未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5] 陈胜群.陈工孟 高宁.会计基础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2.(5):38

[26] 胡宪伟.基于BOT 模式的高速公路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时代金融.第6 期:247-249.

2011

[27] 任明东.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

[28] 郭剑涛.关于完善我国会计改革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0(28).

[29] 卢凤娟.现阶段我国会计改革应解决的主要问题[J].绿色财会2011(5).

[30] 崔慧岩.浅谈会计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0(8).

[31] 曹建树.基于治理视角的会计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09.(9).

[32] 张琦.经济危机催生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基于中美会计改革动因的比较[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6).

[33] 刘玲利.我国会计改革的背景、现状与路径.财务会计.第4 期:165-169.2011。

[34] 乔恒利.基础设施性质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关系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第22 卷

第3 期:74-78.2008

[35] 刘俊秀.我国会计改革趋势探讨.财会学习.第10 期:22-28.2011。

[36] 乔治·琼斯.资源会计及预算制度:又一错误的尝试吗.财政与发展.第1 期:40-43.

2006

[37] 张琦.张娟.程晓佳.我国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研究.会计研究.第1 期:24-30.

2010

[38] 张琦.论绩效评价导向会计体系的构建.会计研究.第4 期:3-8.2006

[39] 贺敬平.王森林.杨晓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会计研究.第6

期:42-49.2010

[40] 周娟.我国会计改革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农业大学.2009

[41] 田芳.会计改革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财经大学.2007

[42] 赵景春.BOT 融资模式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投融资研究.第1 期:

9-12.2011

[43] 王留根.会计改革的主体界定.财会通讯.第12 期:19-21.2011

[44] 梁丽,敖德萨, 我国会计改革的思考,财会通讯(学术版).第2 期:70-72.2007

[45] 张晓.特许经营与商业特许经营含义辨析.中国科技术语.第3 期:42-43.2008

[46] 李燕.BOT 项目融资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47] 陈平泽.美国联邦财务报告编制与审计研究.审计研究.第3 期:42-47.2011

[48] 田五星.张国清.美国联邦会计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财会月刊.第11 期:

57-59.2011

[49] 应益华.会计改革研究探析.财会研究.第23 期:29-32.2011

[50] 章新蓉.问责与会计改革趋势.会计之友.第2 期:4-8.2011

[51] 李东辉.我国会计核算基础改革方向的思考.改革与开放.第12 期:7-9.2011

[52] 郝震冬.基于BOT 融资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评价与决策.中国集体经济.第1

期:104-106.2011

[53] Kluvers R..Accountability for Performance in Local Government.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62 No.1.March 2003.

[54] Mitch Laine and CatherineA.Kreyche.Revisiting Federal Financial Management

Reform.Journal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Vol. 54 No.12.Winter

2005。

[55] International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Standards.

[56] Prof.James Chan.Keynote Speech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ccrual-Based Government Accounting.2001

文档

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

我国会计改革文献综述摘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由于各个国家国情的不同,会计的具体实施形式也有一定差别。而我国现行的会计仍然是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会计制度在过去对财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职能的转变等一系列的因素,会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反映财政管理,社会公众也是会计的使用者,这使得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