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时,他是静止的。
A.汽车内的物品 .路边的景物 .马路
2.下列物体与其它三个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是( )。
A.
.
C.
.
3.如图,在桌面运动的小球,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可能是( )。
A.甲 .乙 .丙
4.用手将小球沿桌面推出,小球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是( )。
A.直线 .曲线 .波浪线
5.苹果落地是在做( )。
A.直线运动 .混合运动 .曲线运动
6.图中的小球会在斜面上( )下来。
A.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7.六棱柱像甲图那样放,是滑动的;像乙图那样放,是滚动的。 这说明( )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A.物体的放置方法 .斜面的高度 .斜面的光滑程度
8.把立方体放在斜面上滑落,运动情况属于( )。
A.滑动 .滚动 .不清楚
9.下列因素中,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无关的是( )。
A.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的距离 .物体运动的时间
10.在距离相同时,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快慢,需要借助工具( )。
A.秒表 .软尺 .指南针
11.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为( )。
A.10℃ .25℃ .35℃
12.下列动物中是昆虫的是____________。
A.蚂蚁和蝴蝶 .蚂蚁和蜂鸟 .蝴蝶和蝙蝠
13.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时,不需要用( )。
A.小盒子 .碎桑叶 .泥土
14.我观察到蚕卵的形状是( )。
A. . .
15.蚕的新生命是从( )开始的。
A.蚕卵 .蚕宝宝(幼虫) .蚕蛾
16.鸡蛋孵化出小鸡大约需要( )天。
A.21 .28 .56
17.在观察一枚生鸡蛋的时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先把蛋壳敲碎,剥完蛋壳再观察
B.先用刀把鸡蛋切成两半,对内部进行观察
C.先观察鸡蛋外壳,再观察内部结果
18.下列鸡蛋中,能孵化成小鸡的是( )。
A.没有受精的鸡蛋 .受精的鸡蛋 .任意一个鸡蛋
19.鸡蛋中卵黄的作用是( )。
A.提供氧气 .保护胚 .提供养料
20.鸡蛋中提供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的是( )。
A.卵壳 .卵黄 .卵白
21.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是( )。
A.中国 .埃及 .罗马
22.蚕的一生,经历许多变化,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这个过程中需几次蜕皮( )。
A.4次 .16次 .12次
23.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简图和图示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用拍照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C.仔细观察但可以不用记录 .可写观察日记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24.蚕的一生经历了四种不同的形态,其中需要进食的是哪一种形态( )。
A.卵 .幼虫 .蚕蛹 .蚕蛾
25.幼虫阶段的蚕,它的运动方式是( )。
A.飞行 .奔跑 .爬行
26.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 )。
A.蚕茧 .蚕蛹
27.剪开蚕茧,我们能看见里面除了蚕蛹,还有一小块物体,该物体是( )。
A.蛹的粪便 .蚕变成蛹时蜕的皮 .没吃完的桑叶
28.当蚕宝宝变成蛹之后,蛹不吃也不动,只有( )才会动。
A.大声呼叫它 .唱歌给它听 .轻轻触碰它
29.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 )。
A.标志 .口器 .气门
30.关于蚕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形态
B.蚕茧的作用是保护蚕蛹不被天敌捕食
C.蚕蛹需要充足的营养,所以应该增加投喂食物的量
D.蚕蛹是蚕吐丝做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
31.两个相同的圆形黑色纸片,一个放在离自己1米处,另一个放在离自己50米处,这时看起来( )。
A.两个纸片同样大小 .近的大,远的小 .远的大,近的小
32.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相比( )。
A.更远 .更近 .不确定
33.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
A.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 .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
34.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月球 .亮着的电灯 .镜子
35.物体的影子总是在( )的一面。
A.背光 .向光 .物体前 .物体后
36.如图,这个月相大约是一个月中农历( )的月相。
A.初三 .初七 .二十七
37.月相的变化周期是( )。
A.一年 .一个月 .半个月
38.阿姆斯特朗曾说过,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句话是说的人类留在( ) 上的第一个足迹。
A.月球 .火星 .天王星
39.小雪做“制造环形山”的模拟实验时,会发现( )。
A.天体的运行速度快,形成的环形山小
B.环形山的大小与天体自身的大小无关
C.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小
D.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大
40.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我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仪应该做成下面所示的哪种形状( )。
A. . . .
41.观察地图,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简易的方法是( )。
A.数格子比较 .用尺子量 .猜一猜 .目测
42.地球的表面,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
A.陆地大 .海洋大 .一样大
4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B.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类型
D.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44.仰望天空发现能够自身发光的是( )。
A.月球 .太阳 .火星
45.观察太阳和月球的模拟实验中,( )代表月球。
A.大圆纸片 .观察纸筒 .小圆纸片
46.小朵、小明、小强100米赛跑的成绩如下表,其中跑的最快的是( )。
参赛者 | 小朵 | 小明 | 小强 |
成绩 | 14秒 | 16秒 | 18秒 |
47.要保证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速度有变化,设计时需要( )。
A.轨道设计得稳固些 .全部是曲线轨道 .轨道的坡度有变化
48.“过山车”在检测小车的运动情况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秒表记录运动的时间
B.可以用卷尺测量运动的距离
C.制作好后的“过山车”不能调整
49.对于我们自己建造的“过山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
B.设计图一旦完成,就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的制作,一点也不能修
C.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
50.精确测量时间可以使用( )计时。
A.闹钟 .秒表 .手表
二、实验探究题
51.鸡和蚕一样都有自己的卵,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1)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请写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与熟鸡蛋相比,生鸡蛋的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它叫作__________。
(3)鸡蛋孵化会变成小鸡,鸡蛋各部分起了什么作用?请连一连。
卵壳 | 发育成小鸡 |
气室 | 为小鸡孵化提供空气 |
卵白 | 提供水分 |
卵黄 | 保护 |
胚 | 提供营养 |
B.它们的卵都是生命的开始
C.它们的卵里面都有胚
(5)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鸡蛋都不能发育成小鸡。这是因为这些鸡蛋__________。
(6)在生活中,你见过双黄蛋吗?这种蛋( )孵出小鸡。
A.能 .不能
52.我的养蚕经历。
(1)在下图的方框里填写蚕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选填“卵”“幼虫”“蛹”和“成虫”)
(2)刚产下的蚕卵是( )。
A.淡黄色 .紫黑色 .玫瑰色
(3)在养蚕过程中,我发现( )。
A.蚁蚕不用吃桑叶
B.蚕茧呈长椭圆形,与橄榄的形状相似
C.蚕身体的两侧有许多小黑点,这是它的眼睛
(4)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
B.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
C.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
(5)蚕的身体发黄了发亮了也不吃桑叶了,说明蚕( )。
A.生病了 .要蜕皮了 .要吐丝结茧了
(6)观察蚕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蚕茧里有蚕蛹和蜕下的皮
B.与蚕宝宝相比,蚕蛹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蚕蛹不吃不喝,触碰时也不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7)请在下图对应的括号里标出蚕蛾的头、胸、腹和触角。
53.影子变化
(1)一个晴朗的周末,习习在家门口观察树影的变化,她发现一天中,树影会( )变化。
A.长→短→长,东→北→西 .长→短→长,西→北→东
C.短→长→短,西→南→东
(2)树影的长短和方向变化与___________有关。
(3)习习在大树旁立了一根1米高的竿子,测得竿子的影长是2米,此时大树的影长是6米,则大树的高度为( )。
A.3米 .6米 .12米
(4)古人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一种计时工具叫做( )。
A.摆钟 .日晷 .沙漏
54.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三球仪模型,三个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1)图中序号①代表(______); ②代表(______);③代表(______)。
(2)当三个星球处于当前位置时,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日食 .月食 .上弦月
(3)请你说一说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
55.答案备选:(不一样的、一样的、一定的关系、没关系)
实验名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实验材料:支架(8个小木块)、木板、多种物品(小球、立方体、小六棱柱、铅笔)、活动记录表。
我的预测: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______)。
实验步骤:1、用小木块和木板模仿斜坡,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
2、把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他的运动情况;
3、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
4、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看到的现象: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______)。
实验结论: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______)。
56.李华和江明两位同学在操场上进行跑步比赛。
(1)李华和江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起跑,跑了100米,李华用了20秒,江明用了25秒,( )跑得快。
A.李华 .江明
(2)李华和江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起跑,跑了30 秒同时停下,经过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姓名 | 时间 | 运动的距离 |
李华 | 30秒 | 150米 |
江明 | 120米 |
A.李华 .江明
(3)由此,我们知道了,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长说明运动( )。
A.慢 .快 .无法比较
(4)测量这两个同动的距离时,比较合适的工具是( )。
A.直尺 .三角板 .软尺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通常以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正在行驶的汽车内的乘客以汽车或车内的物品为参照物时,他是静止的。
2.C
解析:C
【详解】
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ABD物体的运动方式都是转动,C尺子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3.C
解析:C
【详解】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是在做曲线运动。在桌面上运动的小球,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是冲出一段距离并下落,应该是曲线的。
4.B
解析:B
【详解】
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小孩荡秋千、青蛙跳跃等。用手将小球沿桌面推出,小球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是曲线,所以B符合题意。
5.A
解析:A
【详解】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苹果在重力作用下呈直线型落地,于是可以知道苹果落地是直线运动。
6.B
解析:B
【详解】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相同条件下,滚动比滑动速度快。小球是圆形的,所以会在斜面上滚动下来。
7.B
解析:B
【详解】
斜面的特点就是一端高一段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的坡度大小和物体运动快慢是有关。斜面坡度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就越快;斜面坡度越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就越慢。六棱柱像甲图那样放,是滑动的;像乙图那样放,是滚动的。 这说明斜面的高度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所以B符合题意。
8.A
解析:A
【详解】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斜面的坡度、物体的形状等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立方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滑动。
9.A
解析:A
【详解】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运动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距离、物体运动的时间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10.A
解析:A
【详解】
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在距离相同时,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快慢,需要借助工具秒表,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11.B
解析:B
【详解】
装蚕卵的纸盒应干净、无异味、孵化时要防雨淋,防日晒和高温,切忌接触有毒物质。蚕卵孵化时,温度要控制在22℃-25℃,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蚕卵孵化的时间约为10天。
12.A
解析:A
【详解】
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并分部、一般有三对足和两对翅等。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以上动物中蚂蚁和蝴蝶符合昆虫的特征。
13.C
解析:C
【详解】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需要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空气流通;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蚕宝宝进食;用羽毛把蚁蚕移到桑叶上,有利于防止蚕宝宝受伤;在天气干燥时洒一些水,有利于提供合适的湿度;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有利于保持“房间”清洁,蚕宝宝不需要泥土。
14.A
解析:A
【详解】
蚕卵刚产出来颜色为黄色或者淡黄色,1-2天后颜色逐渐变深,再经过3-4天颜色变为灰绿色或者紫色。桑蚕的卵一般为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A符合题意。
15.A
解析:A
【详解】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蚕,要求学生掌握蚕的新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16.A
解析:A
【详解】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得动物种族得以延续。并不是每个鸡蛋都能孵化出小鸡。要想孵化出小鸡,鸡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鸡蛋是受精的卵;具备鸡蛋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一只小鸡从从受精卵到成功孵化出来,大约需要21天,但也会随外界气温而变。
17.C
解析:C
【详解】
像蚕与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得叫卵生。我们知道得卵生得动物有鸡、青蛙、鸭、鹅、乌龟等。在观察一枚生鸡蛋的时候,先观察鸡蛋外壳,再观察内部结果。小心地将里面的物质倒入培养皿或碗里,可以看到很多透明的胶状物质,这是卵白和卵黄,它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C符合题意。
18.B
解析:B
【详解】
胚是在鸡蛋生出来之前受精的。公鸡与母鸡交配后,卵细胞就形成受精卵,只要在适宜的温度下,里面的小生命就可以生长,所以一定能孵化成小鸡的鸡蛋是受精的鸡蛋。
19.C
解析:C
【详解】
略
20.B
解析:B
【详解】
鸡的卵由卵(蛋)壳、卵(蛋)壳膜、卵(蛋)白、卵(蛋)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蛋壳坚硬有小孔,对胚胎有保护作用,保证胚胎发育时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蛋白是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蛋黄和蛋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库。气室里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鸡蛋蛋黄上的一个小“亮点”是胚,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胚胎能发育成小鸡。鸡蛋中提供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的是卵黄,所以B符合题意。
21.A
解析:A
【详解】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根据我国养蚕缫丝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并用蚕丝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22.A
解析:A
【详解】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km长。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蚕的一生要蜕5次皮,有4次是在幼虫期完成的。
23.C
解析:C
【详解】
为了观察蚕的一生可选用的方法有: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和摄像,用视频、照片、图画或文字等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所以C符合题意。
24.B
解析:B
【详解】
蚕的一生四个阶段中,只有在幼虫时期,也就是它一生的生长期需要进食,其他阶段都不用进食。
25.C
解析:C
【详解】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幼虫阶段的蚕,也就是蚕宝宝,运动方式是爬行。
26.A
解析:A
【详解】
蚕、卵、蚕蛹、蚕蛾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生命周期中,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当蚕开始不怎么吃叶子了,身体发黄发亮了,就说明蚕准备要吐丝了,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A选项符合题意。
27.B
解析:B
【详解】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从蚁蚕到蚕吐丝经过4次蜕皮。蚕茧里面还有两层皮,所以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蚕吐完丝化蛹之前蜕下的皮,在剪开的蚕茧里可以被看见是皱皱的一团。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蚕的生命周期,要注意蚕在茧内还有两次蜕皮。
28.C
解析:C
【详解】
蚕宝宝吐丝结茧后会变成蛹,蛹是有生命的,一般情况下,蛹不吃也不动,只有轻轻触碰它,蛹才会动。
故选:C
29.C
解析:C
【详解】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做气门,是昆虫呼吸的器官,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比蚕蛾身体两侧的黑点多。
30.C
解析:C
【分析】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育、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详解】
A蚕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说法对的。B蚕茧的作用是保护蚕蛹,说法对的。C蚕在蛹期是不进食的,说法错误。D蚕蛹是蚕吐丝做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说法对的。
31.B
解析:B
【详解】
大小相同的物体,距离我们近时看起来大,距离我们远时,看起来小。两个相同的圆形黑色纸片,一个放在离自己1米处,另一个放在离自己50米处,这时看起来近的大,远的小。
32.A
解析:A
【详解】
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太阳的半径是696300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
33.A
解析:A
【详解】
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太阳的半径是696300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
34.B
解析:B
【详解】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亮着的电灯等。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的部分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的部分,所以B符合题意。
35.A
解析:A
【详解】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36.A
解析:A
【详解】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娥眉月。
37.B
解析:B
【详解】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所以B符合题意。
38.A
解析:A
【详解】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 面对这样的成就他说:“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39.D
解析:D
【详解】
月球地貌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的形状大多就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A.天体的运行速度快,形成的环形山大,错误;B.天体自身的体积越大,形成的环形山也就越大,错误;C.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大,错误;D.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大,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
40.A
解析:A
【详解】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地球仪的形状应做成正球体,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41.A
解析:A
【详解】
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像一个蓝色的水球。根据对地球水陆分布的认识,通过数格子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可以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42.B
解析:B
【详解】
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故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43.B
解析:B
【详解】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地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约是7:3,B观点错误;ACD观点正确。
44.B
解析:B
【详解】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行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火星和月球都不可以自身发光。
45.C
解析:C
【详解】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观察太阳和月球的模拟实验中,用大圆纸片代表太阳,观察纸筒代表地球上的我们,小圆纸片代表月球。
46.A
解析:A
【详解】
判断一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距离和时间两个条件。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它运动的速度越快;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它运动的速度越慢。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00米赛跑距离相同,则用时越少的速度越快。三人相比较,小朵用时14秒,用时最少,跑得最快。
47.C
解析:C
【详解】
“过山车”得设计要求:1.轨道得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在制作过程中,轨道得长度可以用软尺与细绳来测量。2.要有直线轨道与曲线轨道。3.轨道得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要保证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速度有变化,设计时需要轨道的坡度有变化,所以C符合题意。
48.C
解析:C
【详解】
用秒表可以记录运动的时间,A正确;用卷尺可以测量运动的距离,B正确;制作好后的“过山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C错误。
故选:C
49.B
解析:B
【详解】
A.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正确;
B.设计图完成后,在建造过程中出现问题还需要做适当的修改,错误;
C. 完成的“过山车”需要调试,不断的进行修改,正确。
故选:B
【点睛】
设计建造过山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方案,完善设计。
50.B
解析:B
【详解】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计时器,是利用特定的原理来测量时间的装置,我们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二、实验探究题
51.A
解析:(1)卵壳、卵黄、卵白、气室、
(2)胚盘
(3)
(4)ABC
(5)不是受精卵
(6)B
52.A
解析:(1)
(2)A
(3)B
(4)B
(5)C
(6)C
(7)
53.B
解析:(1)B
(2)太阳的高度和位置
(3)A
(4)B
【解析】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树影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物体的影子总在阳光背光的一面。太阳在东边升起,影子就在西边。树影方向变化是西→北→东,所以B符合题意。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太阳的高度改变而改变。树影的长短和方向变化与太阳的高度和位置
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习习在大树旁立了一根1米高的竿子,测得竿子的影长是2米。此时大树的影长是6米,则大树的高度为3米,所以A符合题意。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所以B符合题意。
54.B
解析:(1) 月亮 地球 太阳
(2)B
(3)太阳自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55.不一样 不一样 一定的关系
【分析】
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56.A
解析:(1)A
(2)A
(3)B
(4)C